王磊
【摘要】我國建筑業的不斷發展,對于建筑工程的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對于工程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也在隨之不斷提升。在高職院校中,建筑工程技術人才是主要的培訓基地,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進行教學改革,提高建筑工程技術人員的專業素養的培訓工作。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 課程改革 建筑工程技術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244-02
1.當前我國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改革中的主要問題
1.1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
高職院校在進行建筑技術人才培養的理念與普通高校的的人才培養理念是有區別的。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目標是以就業為導向,在人才培養上更加注重職業目標的培養,但是在當前高職院校進行人才培養時,很多情況脫離職業性培養目標。通過一項調查顯示,目前有許多高職院校畢業生在畢業后很難找到對口專業的工作。這主要是因為在高職院校進行教育階段,院校的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對于高職院校的改革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
1.2高職院校的教師教育指導思想觀念問題
對于我國高職院校的構成,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普通高校的轉型變化而成的,許多教師的教育思想仍舊停留在過去的教學理念上,對于教育斯文具有很大的慣性,對于教學內容的實踐性把握較差,對于當前高職院校的職業導向作用下,高職院校的教師對于固有的教學思想以及教學積極性都沒有很大的活躍度。
1.3教學環境無法滿足課改要求
教學環境對于教育工作者以及學生可以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在當前高職院校的改革中,需要對課程加強實踐性,因此,對于實訓基地以及實訓中心實驗室等硬件設施的建設具有較高的要求,但是,此類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一般較大,由于學校教育經費處于緊張狀態,因此,一般實驗室實訓條件很難達到國家標準,對于課程的改革也就不能有效的落實。
1.4課程改革的保障體系不完善
第一,課程改革對于教師的激勵機制不夠完善。對于教師參加課改的積極程度,學校對其沒有特殊要求,與教師自身的切實利益影響不大。因此,導致高職院校教師參與課程改革的積極性大打折扣。對于教師需要有一項與之相配套的激勵方案進行激勵,激勵方案不完善,是當前教師參與課改積極性不高的原因之一。第二,學校與企業合作的保障機制不夠完善。學校和企業進行合作時,需要對其后續保障工作做好。在我國當前高職院校中,校企合作效果不理想,主要就是校企合作的后續的保障無法充分落實。
2.課程教學改革要點
2.1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大綱
編制定位準確的專業培養方案(計劃),再根據專業培養方案(計劃)制定出相應的課程教學大綱。具有針對性的課程教學大綱是課程教學及其改革的關鍵。應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工程類課程教學大綱應體現實踐技能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強調應用性、實用性。
2.2結合教材建設合理改革教學內容
教材作為教學內容的載體,是教學的主要工具。該類課程內容涉及面廣,加上教材的局限性,使初學者往往對各章節的學習目標和中心內容不明確,很難將各部分內容有機統一起來。因此,僅依靠教材進行授課很難使學生達到把知識點由點及線再提高到面的程度。要讓學生融會貫通,還需發揮好教師作為教學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的作用,合理改革教學內容,組織好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明確只要是符合教學大綱要求、有利于學生能力培養的就可以調整授課章節順序或對教材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性的增刪。
2.3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
為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根據課程內容及特點,采用多元化、多維度教學手段。對于基本概念、材料性能、建筑構造及設計方法和計算步驟等敘述性內容的講解采用PPT課件進行演示,歸納出學習目標和中心內容,加深學生對關鍵知識的學習理解。通過現場參觀實物并講解可以使學生更直接地掌握課程內容,形成整體概念。必要時還可以安排自學與組織課堂討論,而且各種方法還可以綜合運用,為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師授課前應安排、指導學生進行實踐認知學習,使學生有一個直觀認識。
2.4增加實踐性教學環節
由于建筑工程類課程自身的特點,實踐對該門課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應該把實踐性教學環節作為該類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根據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要在課程的教學環節中增加教學實踐環節。建筑工程類課程的教學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一些現成的教學條件(如教學實踐基地、校園內外各類現成的建筑物及構筑物等)進行實踐教學。并結合多元化教學方法制定出具體的實踐教學方案,在授課時綜合運用,實現了教、學、做相結合的教學法。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學生的感性理解,同時也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動手能力。
3.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策略
3.1結合建筑市場需要,確認教學方法
建筑市場的不斷發展,需要不斷的進行企業技術以及管理的改革。根據市場的要求,首先需要進行改革建筑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精細化分高職學生的能力。比如,對于計算機精通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可以重點對其結構設計以及施工組織進行培養;對于建筑進度的把控以及實際的調控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重點培養其管理能力,向管理方向重點培養。
3.2積極創新課程體系,優化教學計劃
學校在進行教學計劃制定的同時,需要注意學生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增加選修課程,來擴充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進行多種課程的學習,充分調動學生跨專業跨領域的學習積極性。
(1)加強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
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教育大綱中對于學生基礎知識的培養以及提升能力的分析都有明確的規定。因此,需要對學生的英語、數學以及力學等基礎學科進行基礎學習,同時,對于工程數學、工程力學以及專業英語等方面的課程更應重點進行學習,增加教學難度,提升學生學習難度。
(2)提高學生的知識視野
高職院校的教育是職業性教育,主要是針對當前就業問題推出的一項教學體系。根據當前我國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課程要求,高職院校要在保證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堅實的基礎下,要增加實踐能力的培養,積極參加實際工地的實踐學習,完善課程實踐能力。建筑工程技術是一項與時俱進的課程,需要不斷的進行更新換代,需要不斷的進行新鮮科技的接觸,為今后高職院校職業生涯的規劃邁出正確的步伐。
3.3提高學生建筑工程技術水平,充分發揮課堂的作用
(1)提倡“以人為本”課堂教學
高職院校課程改革首先要進行課堂的改革,對于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在課堂上,教師應積極發揮其指導作用,使學生認識到其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在進行課堂講授時,要不斷與學生進行互動,不但要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而且也應該進行實踐經驗的交流,使學生不斷進行新知識的獲取。
(2)實現課堂教學的“專”“精”
建筑施工技術教學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的知識理論體系,包涵多方面、多學科知識,因此,專業技術知識比較雜亂,課堂教學由于受到時間可空間的限制,在進行課堂教學中,要實現教學內容的去粗取精,盡量做到專業化講解,并且保證學生得到效果最佳的學習效果。建筑工程技術更新速度較快,需要教育工作者要不斷關注當前先進的技術以及理論,及時針對老舊內容進行不斷的更新與調整,保證課堂的教學效率最優化。
4.結束語
高職院校工程技術專業進行課程改革是當前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在當前環境背景下,為了保證整個體系能夠在短時間內進行普及,需要國家對高職院校的改革進行投入,需要廣大的教育工作者不斷努力,共同推進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有效改革。
參考文獻:
[1]于付銳.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改革探索[D].山東大學,2014.
[2]金波.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探索[J].時代教育,2014,19: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