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楊達麗+陳建勇


[摘要]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目前多數高校的首要任務,大學物理作為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基礎課,應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適當調整其教學內容的大綱以及考核方式。教材應增加近現代物理前沿知識,加強應用性知識的開發等,編著新形勢下的大學物理教材。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物理教學中,應重點培養學生獨立、自主、應變等方面的能力,使學生獲得獨立應用知識的能力,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應用性。在考核方式上可以采用以考核應用能力為原則的考核方式,實現大學物理成績考核方式的過程化。
[關鍵詞]大學物理;應用型人才培養;考核方式
大學物理課程作為高等學校理工科專業的一門具有重要通識性的必修基礎課,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都是科學工作者和工程技術人員所必備的。由于大學物理課程邏輯性較強,包含內容較多等,原因導致大學物理在開課過程中容易出現對有限課時資源的浪費,同時由于不同專業,統一試卷中難以體現物理課程在不同專業內的知識重難點,更無法將實踐應用的案例呈現在試題中,一部分知識在后續的課程中沒有得到利用,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所下降。為了改善以上問題,針對信息工程學院開設大學物理課程的四個專業進行了調研,爭取利用最少的課程使學生學習到更多對后續學習有益的物理知識。
一、調研的方法和渠道
1.與專業課老師面對面問答
對各個專業所需要的大學物理理論基礎知識進行了解,專業課老師對本專業學生今后需要哪些基礎知識較為了解,以他們的角度去了解學生的所需所用,使大學物理知識的內容和講解的重點更具有針對性,真正地實現學有所用。
2.與學生交流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了解低年級學生更傾向于得到哪些物理知識,了解高年級學生在日后的專業課學習中更需要哪些物理知識。在調研過程中注意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對大學物理課程的了解程度,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這些問題為基礎在課堂以外與學生交流。另外,也可以通過課堂意見反饋,以匿名提建議等方式給同學說出所思所感的機會,了解學生對每節課的感受。
3.教師在授課之后的反思
一節課是否成功與教師密切相關,教師是課堂的引領者,每節課結束后教師都應該反思:這節課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是否有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還有哪些不足?哪些地方可以改進?以這樣的心態和方式努力使課堂效率不斷提高。
4.與同教研室的大學物理教師討論新的教學大綱
同教研室的同事都是具有多年教學經驗的專業教師,對大學物理教學都有許多見解,各位老師應各抒己見,集思廣益,每個老師都應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對新大綱的意見,然后共同討論,取其精華。
二、對調研結果的分析及修整方案
1.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以現代物理學和數學為基礎,研究電子和光子的產生、運動、變換等現象、機理和規律,此專業對大學物理各方面的知識都要求較高。與專業課老師討論后,我們對此專業的學生重點開設大學物理課程中的電磁學、光學和量子物理三個部分,后續還會開設物理光學、量子物理等與物理相關的專業基礎課程。這個專業對學生的物理專業知識要求面比較廣,同時也要注意深度,既滿足學生的需求,同時又要盡量避免理論性過強和課程設計過于枯燥。
2.通信工程專業
通過該專業的學習,需掌握電話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等各種通信系統的原理,并且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設計通信系統,這些專業內容都離不開以大學物理為依托的專業基礎知識。通信專業在后續的學習中對電磁學和光學部分要求比較高,另外還需要一些聲波、次聲波、超聲波方面的知識,在講授過程中增加振動、機械波知識的講解。
3.自動化專業
自動化專業培養的學生具備電工技術、電子技術、控制理論、自動檢測與儀表、計算機技術與應用和網絡技術等較寬廣領域的工程技術基礎和一定的專業知識,要求學生能在運動控制、工業過程控制、電力電子技術、檢測與自動化儀表、電子與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等方面運用自如,對一些相關知識要求較高,因此在課程開設時應集中學習電磁學、機械波等部分。
4.電子與信息工程專業
電子與信息工程專業主要是要求學生掌握光波、無線、多媒體等通信技術;具備設計、調測、應用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的基本能力,需要學生掌握與大學物理相關的專業課程有數理基礎課程、電路系列課程、電磁場與電磁波、微波技術基礎。這些課程要求大學物理課程講授時注意電磁學和機械波知識,還涉及一些簡單的力學知識。
三、具體實現方式
1.講授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普遍認為應注意大學物理應用上的講解,減少理論推導過程的講解。教師也可以通過遷移方法,對涉及相關內容的學習產生促進作用。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物理教學中,應重點培養學生獨立、自主、應變等方面的能力,使學生獲得獨立應用知識的能力,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應用性。
2.教材
《大學物理》教材版本眾多,但教材的側重點差異不大;邏輯性和理論性較強的內容、陳舊的例題沒有大的變化,使教材不能吸引學生,更不能與時俱進。教學內容的改編勢在必行,鑒于應用型人才對物理內容的知識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的需求,教材應增加近現代物理前沿知識,加強應用性知識的開發等,編著新形勢下的大學物理教材。
3.考核
在考核方式上可以根據大學物理教學的要求,結合當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采用以考核應用能力為原則的考核方式,實現大學物理成績考核方式的過程化。任課教師可以在大學物理課程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課后作業、小測試、小論文撰寫、卷面考試等各個環節,按不同階段的教學要求,靈活考核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綜合考評,把平時考核成績的比例提高到60%。另外,一個專業需要一套試卷,在試卷中不應僅是理論知識的考核,還要有應用方面的試題,對傳統的純理論試題進行改進。
大學物理是整個理工科的公共基礎課,但不同的專業因其自身特點和研究對象的差異,對大學物理課的教學也有不同的要求。希望通過此次調研使大學物理的課程安排能夠實現注重培養學生對物理內容的理解和應用,使得學生在物理課堂中真的學到知識,領會物理的樂趣,同時也為專業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崔邦軍.大學物理教學改革方案的探索[J].社會科學家,2012(1).
[2]王佳菱,杜鑫.工科大學物理教學改革初探[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7).
[3]王新練,杜亞冰,董海鵬,黃曉亞,王文芳.大學物理教學的困境與思考[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
[4]伏春平,王嬋娟.著眼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大學物理教學改革[J].學科探索,2015(1).
[5]李成波.應用型本科教育中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學科探索,2015(4).
(責任編輯 馮 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