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福
摘 要: 隨著初中化學與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緊密,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法制教育的滲透。由于法律是約束行為的最好手段,人們在不斷創造效益的同時,也在破壞我們的環境,利用化學和法律來幫助改善我們的環境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針對貴州省龍安縣第二中學化學教育,對其法制教育的滲透現狀、兩個典型的教育案例進行了介紹和分析。
關鍵詞:初中化學 滲透法制 案例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4-0228-02
一、化學教學滲透法制教育定義和方式
作為初中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化學學科不僅是一門實驗性學科,同時也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連。也正是如此在開展初中化學教學時,也應重視起法制教育的滲透?;瘜W學科是一把雙刃劍,如果誤用就會對社會和他人造成危害,例如化學試劑的可燃性、爆炸性、腐蝕性等;但是如果能夠正確運用并且與法制教育相結合,將會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狀態,例如將化學科學與環境保護有關的法律制度相統一?,F代初中化學教學法制教育的滲透方式呈現多樣化,但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將法制教育滲透與課堂教學相結合;二是利用實驗教學,使化學教學法制教育滲透更深入人心;三是課外教學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法制教育。
二、安龍縣第二中學化學教學滲透法制教育現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很多地區已經開始重視起教學與法制之間的聯系,這其中也包括了貴州省安龍縣第二中學。我校創辦于1972年,有著較為悠久的辦學歷史,其理化生實驗室設施齊全、設備完善。但是據我校化學教學法制教育的滲透現狀來看,其還未達到現代教育的要求,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我校學生未能完全認識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其缺少專門的法制教育教材;其次學校配備的法制教學教師數量有限,未能有效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學科與法制教育之間的關系;最后與法制教育有關的課程開展較少,有關化學法制教育的報告會也是少之又少。
三、安龍縣第二中學化學教學滲透法制教育案例分析
1.“水資源保護”案例分析
1.1課題開展現狀
水資源是我國關注的重點之一,由于工業化的發展,水污染狀況十分嚴重,為了讓第二中學的學生在學習化學科目時,也能學習到水資源保護的相關法律。目前貴州省安龍縣第二中學化學教學滲透法開展了“水資源保護”的課題,但是其在開展的過程中存在流于形式的問題,在學習目的和學習方法上目標不夠明確,為了提高學生對于水資源保護的重視程度,本文將給出適當的建議。
1.2具體內容
1.2.1確定學習目的
“水資源保護”與我們生活聯系緊密,所以學習“水資源保護”這一課題十分重要。通過化學實驗的方式確定污染水體中所含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從而認識水體污染的嚴重性和防止水資源破壞的迫切性。該課題的開展和學習目的是為了學生了解水的相關性質和重要性,以及目前水體污染的狀況,最為重要的是要了解有關水資源保護的制度和政策。
1.2.2明確學習方法
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媒介幫助學生進入主題,可以將我國節水標志以PPT的形式展示給學生,通過圖片和提問的方式引入新課。課題的講解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學生閱讀書上的段落,了解水的性質和作用;第二部分則是主要介紹我國當前水污染的現狀,讓學生了解水體污染的概念和原因,并通過化學實驗了解污染的水體中所含有害物質的種類;最后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的相關內容,教給學生相關的法律知識,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從而讓學生在生活中認識到水資源的重要性,同時也要幫助學生樹立水資源保護的法律意識,利用法律手段來保護我們日益稀少的水資源。
2.二氧化碳的案例分析
2.1課題開展現狀
由于二氧化碳是導致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并且其與人類所必須的空氣息息相關,從二氧化碳入手,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能幫助學生認識到二氧化碳的危害性。就目前貴州省龍安縣第二中學關于該課題的開展現狀來看,其存在形式單一的問題。這主要體現在第二中學在化學實驗課上只單單依靠教師的講解,而忽略了實驗的重要性。法制滲透教育也相對薄弱,需要進一步的加強。下文將會對課題的開展,給出可塑性的建議。
2.2具體內容
2.2.1明確學習目的
首先學校應讓學生需要通過實驗的方式,在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了解二氧化碳的相關性質、化學用途。最為重要的是二氧化碳與溫室效應之間的聯系,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的相關內容。只有明確了這些理論知識,學生才能更好的投入到課題中去,從而達到學生了解二氧化碳,認識到二氧化碳的危害性,學會保護環境、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的目的。
2.2.2確立學習方法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以PPT的形式向學生展示貴州織金洞的美景,從而引出二氧化碳的話題,讓學生的注意力漸漸被吸引。教師可以向學生分發實驗器材,通過幾組實驗讓學生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例如可以采用將二氧化碳氣體緩慢地傾倒入燒杯中的實驗,觀察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將一個收集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軟塑料瓶中裝入大約1/3的水,隨后旋擰緊瓶蓋、不斷振蕩,觀察實驗現象得出二氧化碳溶于水的結果;第三個實驗取滴有石蕊試劑的試紙三張,其中一個放入裝滿二氧化碳的瓶子內,其他兩個分別噴上些許水、將噴上些許水的試紙放入裝滿二氧化碳的瓶中,觀察得出二氧化碳氣體與水發生了反應,生成了一種顯酸性的物質的實驗結果。
最后向學生提問二氧化碳與我們生活的聯系,并從生活的實際案例中介紹二氧化碳對我們生活的影響。總結一些防治溫室效應的科學方法,充分認識大氣污染防治的必要性。教師應幫助學生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的相關內容,培養一定的法律素養。在生活中就應該積極了解關于大氣污染防治法的相關法律常識,在維護自己權利的同時,也要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結束語
初中化學的學習不僅要重視理論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其與我們生活與生產之間的必然聯系。我們在不斷發展的同時,也要充分重視環境保護的必要性。法律是可以保護我們所居住環境的最好手段,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學以致用,不斷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將法制與化學相結合更好地造福我們的社會。
參考文獻
[1]宋梅. 初中化學教學滲透法制教育的案例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4.
[2]崔建華. 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法制教育滲透[J]. 中華少年,2015,11:42.
[3]劉曉琴. 初中化學教學中生態文明教育的滲透[D].蘇州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