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華
摘 要: 發展黨員工作,是黨的建設 中一項經常性的重要工作,直接關系到加強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以及黨是否后繼有人、興旺發達的大事。新時期做好黨員發展工作,要嚴把黨員入口關,做到“堅持一個總要求”、“處理好兩個關系”、“認清三個誤區”。即堅持“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總要求;處理好“數量與質量”、“發展與標準”的關系;認清“唯初級階段標準、唯生產力標準、唯能人實力標準”。
關鍵詞:嚴格發展 均衡發展 慎重發展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4-0340-01
黨員是黨的肌體的細胞和黨的活動的主體,黨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黨的肌體和性質。發展黨員工作,是黨的建設 中一項經常性的重要工作,直接關系到加強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以及黨是否后繼有人、興旺發達的大事。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隨著黨員隊伍越來越壯大,管黨治黨任務更加艱巨。本文筆者認為,發展黨員,必須與時俱進,做到“堅持一個總要求”、“處理好兩個關系”、“認清三個誤區”。
一、堅持一個總要求。即堅持“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總要求,堅持標準,嚴格發展
我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發展黨員有不同的側重要求。2014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明確指了出:按照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總要求,堅持黨章規定的黨員標準,始終淺淡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堅持慎重發展、均衡發展,有領導、有計劃地進行;堅持入黨自愿原則和個別吸收原則,成熟一個,發展一個。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總要求,是2013年1月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部署加強新形勢下發展黨員和黨員管理工作時提出的,這次中央辦公廳將十六字總要求寫入了《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總則,要準確理解,全面把握。十六字總要求是一個有機整體:控制總量是重點,實行發展黨員總量調控,使全國黨員數量年均增長控制在適當速度,黨員隊伍保持適度規模;優化結構是關鍵,根據不同群體、行業和崗位特點,確定發展黨員的重點,不斷優化黨員隊伍結構;提高質量是核心,堅持黨員標準、加強培養教育、嚴格日常管理、嚴肅紀律要求,著力提高黨員隊伍整體素質;發揮作用是目的,引導黨員牢記宗旨、心系群眾,立足本職、干事創業,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二、處理好兩個關系,即處理好“數量與質量”、“發展與標準”的關系,均衡發展
均衡發展,不是指各行各業、各年齡段、各文化層次、性別上的齊頭并進發展,而是根據工作需要和積極分子成熟情況,著眼于改善結構,使重點和一般各自按適當比例協調發展,是在較大范圍內就總體而言,是對客觀指導而言,不是機械地對每一個具體單位定指標卡比例,是經過較長時間的發展過程而逐步實現的目標,是一個動態的概念,要根據形勢、任務的需要進行適當的調整。
一是要正確處理數量與質量的關系,把黨員質量擺在首位。我們黨現有黨員8700多萬,數量上已不算少。歷史經驗表明,執政黨是否堅強有力,主要的不是取決于黨員的數量,而是取決于黨員的質量。江澤民曾經指出:“共產黨的力量和作用,主要不在于黨員的數量,而在于黨的質量”。因此,在黨員發展工作中,處理好數量與質量的關系,至關重要。既要講究規模,壯大黨員隊伍,更要注重質量;既要控制總量,更要提高質量。
二要正確處理發展與標準的關系,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發展是硬道理,黨員隊伍要壯大,只有靠不斷發展黨員才能后繼有人,我黨從建黨初的50多名黨員發展到現在的8700萬名黨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靠的就是不斷發展黨員,不斷吸收優秀分子。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要保持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不能盲目發展,處理好發展與標準的關系是關鍵。當前,我黨吸收新黨員的主要標準就是“能否自覺地為實現黨的路線和綱領而奮斗,是否符合黨員條件”。凡是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自覺為黨的路線和綱領而奮斗,經過長期考驗,符合條件的優秀分子,都可以吸收到黨內來,真正做到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否則,不管你能力有多強,人緣有多好,財產有多富,都不能成為我黨的一份子。
三、認清“三個誤區”,慎重發展
誤區之一:“唯初級階段”標準。有人認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不能超越這個階段,黨員標準也不宜過高,主張建立所謂“初級階段”黨員標準。這是種誤解,目前,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由我國國情特別是生產力水平決定的,而共產黨員標準是由黨的“兩個先鋒隊性質”決定的,我們今天雖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黨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沒有變,黨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性質沒有變,也不能變,黨員標準沒有降低,也不能降低。事實上,發展市場經濟對黨員素質的要求更加全面,更應嚴格堅持黨員標準。作為共產黨員,在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事業中,不論處于哪個發展階段,都應是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
誤區之二:“唯生產力”標準。有人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對黨員的要求,只要能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中發揮作用就行了,主張用“生產力標準”作為黨員的唯一標準。這種思想同樣是錯誤的。衡量共產黨員是否合格,應以能否在改革發展中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為標準,但不能以生產力標準作為黨員的唯一標準,黨員標準還應包括黨章對黨員規定的具體行為規范。如果一個人在改革開放建設中做出了實績,但不認真履行黨章賦予的權利、義務,也不能發展為共產黨員。
誤區之三:“唯能人”標準或“唯實力”標準。有人認為,市場經濟是“能人”經濟,“實力”經濟,沒有經濟實力,共產黨員就難在發展市場經濟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主張用“能人”標準、“實力”標準代替黨員標準。有的地方出現了“能人上獎臺、能人當黨員”的現象,有的地方甚至把有經濟問題、德行不好的人拉入黨內。必須肯定,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確實出現了批善經營、會管理、敢富善富的“能人”,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共產黨員應成為致富的帶頭人,但黨員同“能力”不能畫等號,經濟上的“能人”、有“實力”的人,未必都能成為黨員,如果“只顧自已富,不管他人富”,甚至損公肥私,損人利已,那是決不能成為黨的一分子的,黨員不僅要在發展市場經濟中打頭陣,當先鋒,而縣要有奉獻、擔當精神,需受黨規黨紀的約束,“能人”能否入黨,要以黨員標準全面衡量。我們衡量一個同志能否入黨,也決不能只看經濟實力,而應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著重看其“能否自覺地為實現黨的路線和綱領而奮斗,是否符合黨員條件”。
嚴格、均衡、慎重發展黨員,吸收各個社會階層的優秀分子,必將不斷增強黨全社會的影響力,保持黨的先進性,保證黨的事業后繼有人,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