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晨光
摘 要: 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參與,需要我們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創造主動參與的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如“點化”舊知識,進入參與角度;運用情趣性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探求新知識,培養參與勇氣;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機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運用新知識,升華參與意識;創造成功的機會,激勵學生樂于參與。
關鍵詞: 數學教學 自主學習 自主參與
當今知識經濟時代,效率就是生命。在教育教學方面,要想使學生高效學習,教師就要悉心研究高效教學。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簡而言之,所謂“自主”就是在教師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教學。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呢?下面僅就我的教學實踐談談體會。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導自主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在學習活動中起著定向和動力作用,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求知欲的主要因素。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索興趣,引導自主學習,提高參與熱情。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直接動力。有興趣才會有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培養興趣,激發參與熱情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實物、實事入手,采用游戲、競賽等形式,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疑問,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興趣和欲望。例如,在教學“乘法口訣”時,我用平時比較熟悉的實物,“鉛筆、橡皮、圓珠筆、本子、小刀”等作為游戲的用品,給每件“禮物”標上單價,再給學生一定樹木的“錢”,提出問題:“計算一下你手中的錢能買那些禮物?”學生為了表現好,認真計算,積極地投入到游戲中。這樣的形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積極參與的欲望,而且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巧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興趣,引導自主參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既能創設情境又能讓學生主動參與,所以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抽象、枯燥的數學概念變得直觀、形象,使學生樂學、愛學并愿意主動探索。例如,在教學“認識表”時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表”,通過形象的一圈一圈的“表”的轉動,認識整點時間。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新知的認識,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在實踐中感受數學,激發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動手實踐,親自參與,主動探索,在教學中很重要。它能使學生自覺、主動地探索和發現新知識,可以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學習興趣,加深理解,發展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怎樣讓學生形象地比較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長短有無關系呢?我讓學生做一個活動的角的模型,把兩個木條釘在一起,通過旋轉角的一邊就可以比較角的大小。通過操作,學生很直接地得出結論: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在此基礎上,把問題引申開:“如果把兩邊加長,角的大小有變化嗎?”通過操作,學生很快得出結論: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長短沒有關系,達到了預期效果,寓教于樂。
二、創造主動參與的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提高教學效率
1.“點化”舊知識,進入參與角度。舊知識是很容易激發起學生參與興趣的。小學生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只要合理利用大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邏輯推理,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使他們在課堂不知不覺地進入參與角色。事實證明,只要一提這些舊知識,學生就一觸即發,然后再加上教師的“點化”,他們就會覺得驚奇。這興奮、驚奇,足以激發他們學習的參與興趣,從而獲得新知識。
2.運用情趣性教學法,培養學生參與意識。寓理于趣的教學形式或方法,很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情趣,從而把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形象化。因此,教學中要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接受原本覺得很抽象的概念和原理,促進他們的思維活躍課堂氣氛。這種方法寓教于樂,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于改革空洞的說教式的教學法。比如教師在教“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時,課前讓每個學生準備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上課開始時,讓同學們想一想、拼一拼,看誰能把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已學過的圖形,然后自己推一推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
3.探求新知識,培養參與勇氣。小學生普遍存在強烈的自我展示欲望,樂于大膽參與。要使學生大膽參與,教師首先要以自身的勇敢精神熏陶和感染學生,喚起學生的參與勇氣。如教師在講授“圓的認識”時,先把圓對折,讓學生觀察這一折線是否通過圓心,并緊接著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在這個圓中有幾條這樣的折線?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后回答,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學生各抒己見、踴躍發言。這樣,學生輕松地理解并掌握了圓的知識。
4.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機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合作學習是小學數學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擴大參與面,提高參與度。如:在統計知識的社會調查中,將全班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他們收集人均住房面積及人均收入的數據,然后在課堂上交流、匯報、分析解決問題。這種開放性學習為學生提供了合作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充分體現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
5.運用新知識,升華參與意識。學生對數學新知識感到新奇。抓住這一契機,讓學生梳理知識,從更高層次上領會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實現數學教學以能力為核心的目標。如精心設計課堂練習。教師精心編出題型多樣、難度適中的練習題,學生練得有興趣,從練習中找到了知識的“源泉”,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再加上適時點撥,又提高了學生的審題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6.創造成功的機會,激勵學生樂于參與。在數學教學中,老師讓學生動手動腦,運用所學知識分組解決問題,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讓學生在教學中享受成功的喜悅,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學習中。如:提問題時,難度大的讓優秀學生回答,有點難度的問題讓中等學生回答,較容易的讓學困生回答,學生都有表現自我的機會,都能嘗到成功的喜悅。
總之,在新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給學生創造主動參與的條件,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高質量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趙明.淺析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四川教育,2013(6).
[2]黃慰鳳.心理學教學中對學生自我表現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1(23).
[3]李永強,張娟娟.心理學教學中的育人策略[J].黑龍江史志,2013(11).
[4]吳雪峰.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探討[J].科技信息,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