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彬
[摘 要]馬克思說過:“人創造了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了人。”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就在于創設一種氛圍,以期陶冶學生情操,構建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本文就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方法及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談點看法。
[關鍵詞]小學教育;校園文化;建設策略
一、校園文化的價值功能
1.陶冶功能。校園文化比傳統的教育教學更具有獨特的效能。首先,它要求創設一個陶冶人們心靈的場所,以校風、學風、文化傳統、價值觀念、人際關系等方式表現出高度的觀念形態,對學校的各方面特別是育人起到指導作用;其次,它以優美、整潔、有序的學習、工作、生活環境對生活于其中的每個人起到規范、引導作用,這種濡化、規范作用是無所不在的,深遠長久的。
2.社會化功能。校園文化是個體社會化的過程與縮影,它以特有的精神活動和文化氛圍,使生活于其中的每一個體有意無意地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價值取向諸方面與既定文化發生認同,從而實現對人的精神、心靈、性格的模塑,達到社會化的目的。
3.教育促進功能。課堂教學并不能滿足學生各種求知欲望和業余生活的需要,他們的過剩精力也需要在課堂之外找到新的天地。校園文化活動則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十分廣闊的發展環境,無論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鞏固和加深課堂所學的專業知識,鍛煉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開發學生潛能,優化學生情感,還是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加強素質的培養,滿足他們社會交往的需要等,都大有好處。
4.導向功能。學校應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一個兼收并蓄的文化薈萃的場所,各種各樣的思想、觀念、思維在這里交流碰撞,使莘莘學子耳濡目染,浸潤其中。所以文化的導向功能就顯得尤為重要,它擔負著幫助學生建立起符合時代要求的社會價值觀的重任,其正確與否,往往取決于校園文化是充分發揮正面的積極引導作用還是起到負面的消極影響。
5.社會整合功能。校園文化作為“中介”,起著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使社會系統在整個運作中保持相對穩定的作用。校園里的每個成員在一定的校園背景下,其觀念將與社會主流文化不斷融合,同時,作為學校的文化載體,他們又將校園文化帶入社會并作用于社會大文化。正是校園文化這些重要的價值功能,才促使了教育工作者對它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實。
二、堅持創新,打造小學特色校園文化
就目前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創新度不夠這一問題,校園管理者便需有的放矢、堅持創新,以全新的建設理念和方法來建設小學校園文化,使其既符合學校自身特點又適應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從而打造出一個具有特色的可持續發展的小學校園文化。鑒于此,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應有意識地注重其開放性、人文性、多元性,以獨有的校園文化實現對學生的教育。首先,校園管理者可以從校園景點的布置出發,通過布置一些典雅、精致、具有人文情懷的校園景點來賦予校園文化以人文性。其次,校園管理者應最大限度地發揮校本資源的功效,通過對校園諸多資源的利用來建設獨特的校園文化。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好奇性強、求知欲高,針對小學生這一心理特質,校園管理者可以利用校園資源來組織小學生進行校園景象繪畫比賽、校園主題演講比賽、校園文明主題的作文比賽等,以此來樹立小學生的校園建設意識,讓小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到校園文化的建設進程中,共同為校園文化的建設而努力。最后,校園管理者可以通過布置富含學校特色的軟性環境來打造特色校園文化。校園可以開展諸如鋼琴班、舞蹈班、武術班、繪畫班等興趣班,這樣的活動讓小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進行再學習,如此一來,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又可以打造出一支屬于本校的藝術隊伍,為學校精神文化的開展增磚添瓦,進而實現小學校園特色文化的建設。
三、加強人際關系建設,創造小學和諧校園文化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際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校園的和諧與否,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際關系是一種高級形式的校園文化。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可以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促進學生奮發向上,健康成長,還可以形成良好的集體意識。良好的集體意識是一種向上的群體規范,是對學生思想品德的一種無形的巨大的力量。因此,加強校園人際關系的建設是建設小學和諧校園文化的關鍵。
而就學校的人際關系來說,它主要包括領導之間、領導與教師之間、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之間等關系。人際關系建設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一種高級形態,直接影響著廣大師生員工之間的密切合作、學生之間的和諧相處,同時,為了促使小學校園形成良好的集體意識,更好地發揮集體效應,小學人際關系的建設不容忽視,而小學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關系建設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是小學生生活的引領者,師生關系的和諧與否直接影響著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師生之間只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很好地推動小學校園和諧文化的建設。基于此,教師要從“導演”角色向“搭臺”角色轉化,通過搭建師生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平臺來促進學生的進步和校園文化的建設,因為小學生只有先“親其師”才會“信其道”。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根據班級的不同情況有目的地對小學生進行引導,讓小學生深刻意識到遵紀守法、團結互助的重要性。同時提醒小學生在生活上要謙虛禮讓,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不因小事而發生爭執;在學習上要互幫互助、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共同進步,以此來創造和諧的班級文化,從而為和諧校園文化的建設做出自己的努力。最后,教師還應關注小學生的心理發展,引導小學生克服自卑、自傲、妒忌、自私等不良心理,鼓勵學生自信自強、助人為樂、公平競爭,以此來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從而實現和諧校園文化的建設。
當然,當前的小學教育正處于轉型期和探索期,小學校園文化的建設也顯得十分艱巨,它既要求校園管理者堅持創新、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更要求學校管理者要從學校的整體發展角度出發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注重學校傳統的繼承和學校特色的發掘,這就為小學校園文化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為了更好地建設小學校園文化,既需要全校師生的努力,也離不開社會力量的大力支持,只有這樣,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才能走得更遠、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