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蒙蒙 劉思明 楊素景
河北保定市第一醫院 保定 071000
急性腦卒中患者外科手術后預后相關危險因素分析
孫蒙蒙劉思明楊素景
河北保定市第一醫院保定071000
【摘要】目的探討急性腦卒中患者行外科手術后其預后的相關危險因素。方法選取2013-03-2014-04在我院行外科手術的急性腦卒中患者185例,對患者1 a內的可能與生存有關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包括吞咽困難、排尿障礙、周圍血管病史、糖尿病史、意識不清、雙側大腦受累、是否伴高熱及缺血性心臟病史。結果中位生存時間(13.5±1.7)個月,6個月的存生率72.97%,1 a的生存率69.19%,2 a的生存率59.46%,3 a的生存率51.35%;經單因素分析,年齡、是否存在吞咽障礙、排尿障礙、伴高熱、雙側大腦均受累、缺血性心臟病史及能否獨立行走、抬起上肢之間的病死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Cox比例模型多因素分析發現,年齡(OR=2.871,P=0.000)、存在吞咽障礙(OR=2.236,P=0.000)、排尿障礙(OR=4.740,P=0.001)及缺血性心臟病史(OR=1.708,P=0.010)是影響患者生存時間的獨立危險因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年齡、吞咽障礙、排尿障礙及缺血性心臟病史是影響急性腦卒中患者外科手術后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
【關鍵詞】急性腦卒中;外科手術;預后;危險因素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習慣及飲食結構的改變,腦卒中的發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1]。急性腦卒中是一種全球范圍內的多發病及常見病,主要是指因多種疾病導致的急性腦血管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發病率及病死率,其病死率在我國已排第2位,據相關專家評估預測我國在2020年因腦卒中病死人數將增加3倍,同時存活的患者中約70%存在不同程度的殘疾[2]。因此,急性腦卒中患者行外科手術治療后與預后相關的危險因素已成為臨床重點關注的問題。本次研究探討急性腦卒中患者行外科手術后預后的相關危險因素,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0-03-2012-04在我院行外科手術的急性腦卒中患者185例。納入標準:經CT或MRI檢查確診為急性腦卒中;行外科手術治療;自愿接受研究。排除標準:入院前存在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有腫瘤史者;發病前生活不能自理者;伴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男97例,女88例,年齡47~86(68.92±11.22)歲,均伴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缺損,包括肢體運動障礙、吞咽障礙、言語障礙、排尿障礙及意識障礙。
1.2方法應用美國Ebell制定的急性腦卒中患者1 a內的死亡風險預測量表,包含8項評分指標:9分為排尿障礙;7分為吞咽困難;4分為雙側大腦受累及發病伴發高熱;3分為缺血性心臟病史、意識不清及周圍血管病史;2分為糖尿病史。依據此量表進行調查表的設計,記錄行外科手術的急性腦卒中患者的年齡、性別、是否伴吞咽障礙、發病時是否伴排尿障礙、有無高熱、雙側或單側大腦受累情況、周圍血管史、缺血性心臟病史、是否伴意識障礙及糖尿病史等。患者死亡時間為隨訪終止時間。
2結果
2.1隨訪結果隨訪截止時間2015-04,死亡90例,中位生存時間(13.5±1.7)個月。6個月存生率72.97%,1 a生存率69.19%,2 a生存率59.46%,3 a生存率51.35%。
2.2影響患者生存期的單因素分析經單因素分析,年齡、是否存在吞咽障礙、排尿障礙、伴高熱、雙側大腦均受累、缺血性心臟病史及能否獨立行走、抬起上肢之間的病死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影響患者生存期的單因素分析 [n(%)]
2.3影響患者生存期的多因素Cox比例風險分析將單因素分析中存在統計學意義的指標納入Cox比例模型中分析發現,年齡、存在吞咽障礙、排尿障礙及缺血性心臟病史是影響患者生存時間的獨立危險因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影響患者生存期的多因素Cox比例風險分析
3討論
急性腦卒中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分析外科手術后其預后的相關影響因素,對臨床治療及延長患者生存期均有重要意義[3-4]。目前關于死亡風險預測的模型較多。有學者曾對慢性健康狀況和急性生理學評分系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改良愛丁堡-斯堪的納維亞評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等對腦卒中預后評價效力進行研究,發現各量表的結論存在顯著差別[5]。
本研究中,對影響患者生存期的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發現,年齡是影響生存期的重要因素。本組患者中,年齡≥65歲腦卒中患者在外科手術后病死率顯著高于<65歲的患者,與國外相關研究一致[6]。盡管在短期內,年齡對病死率的影響是有限的,但隨著年齡增長,長期病死率也會隨之增加。陳金梅等[7]對腦出血患者預后影響因素分析也發現,年齡越大的患者,其預后相對越差。此外,多因素分析還發現,吞咽障礙、排尿障礙及缺血性心臟病是影響患者生存期的獨立危險因素,提醒臨床醫師對于存在吞咽障礙、排尿障礙及缺血性心臟病的急性腦卒中患者應多加注意,以盡可能降低病死率。研究表明,糖尿病史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與預后具有相關性,并發現隨著腦卒中患者血糖的升高,病死率也隨之增加[8-9]。但本研究發現,是否存在糖尿病史對患者的生存時間并無顯著影響,這可能是因不同地域人群的相關影響因素不同所造成的。張江等[10]的研究顯示,在腦出血30 d后的病死率顯著大于腦梗死,之后2組病死率相似。本研究未對腦出血和腦梗死進行分類統計。
綜上所述,年齡、吞咽障礙、排尿障礙及缺血性心臟病史是影響腦卒中患者外科手術后生存期的獨立危險因素,臨床醫師應針對性進行合理科學的干預,盡可能降低腦卒中患者的致殘率及病死率,使患者的預后得到盡大限度的改善。
4參考文獻
[1]丁潔,朱濤.圍術期腦卒中危險因素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4,20(2):268-270.
[2]梁金,劉文博,孫建平,等.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短期預后的危險因素分析[J].醫學與哲學,2015,36(2B):45-48.
[3]許水平.急性腦梗死早期預后的影響因素[J].當代醫學,2011,17(28):67-68.
[4]張世榮.急性腦梗死患者體溫與預后關系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3):39-40.
[5]丁婷,王東信.圍手術期腦卒中的研究進展[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6(22):7 314-7 317.
[6]Henriksson KM,Farahmand B,Asberg S,et al.Comparison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survival in patitents with ischemic or hemorrhagic stroke[J]. Int J Stroke,2012,7(4):276-281.
[7]陳金梅,周維智,劉曉紅,等.老年急性腦卒中6 個月預后及其影響因素[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1,25(6):557-559.
[8]方向華,王淳秀,梅利平,等.腦卒中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1,32(9):847-853.
[9]霍陽,高智玉,高旭光.急性腦卒中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6(3):240-242.
[10]張江,王大力,彭延波,等.腦卒中常用量表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死亡預測的價值[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13(12):1 108-1 111.
(收稿 2015-05-20)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11-00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