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 宋 紅 宋煥清 馮曉霞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NICU 鄭州 450014
早產兒腦損傷與圍產因素的相關性研究
李晶晶宋紅宋煥清馮曉霞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NICU鄭州450014
【摘要】目的回顧性分析早產兒腦損傷母孕期的相關因素,為預防和降低早產兒腦病提供有效依據。方法選擇早產兒腦損傷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早產兒腦損傷母體相關危險因素。結果487例早產兒中早產兒腦病121例,發生率24.84%;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母孕期感染(OR=4.371,95% CI 1.256~15.348,P<0.05)、胎膜早破(OR=3.698,95% CI 0.537~9.256,P<0.05)、妊娠糖尿病(OR=3.146,95% CI 2.013~21.498,P<0.05)、產前使用激素(OR=0.341,95% CI 0.183~0.711,P<0.05)是其影響因素。結論母孕感染、胎膜早破、妊娠糖尿病為早產兒腦損傷的危險因素,而產前使用激素為保護因素。
【關鍵詞】腦損傷;危險因素;嬰兒;早產
隨著醫療水平的進步,早產兒的存活率逐年增高,但早產兒腦損傷導致的神經系統發育遲緩、認知障礙、腦癱等后遺癥也引起廣泛關注。目前研究多集中在新生兒因素[1],母體因素的研究較少。本研究對我院2 a來確診早產兒腦損傷的母孕期危險因素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4-01—2015-12我院NICU收治的早產兒,排除神經系統畸形、遺傳代謝性疾病及其他系統嚴重畸形者。
1.2方法回顧母孕期資料并詳細記錄,如產前或產時感染、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胎膜早破、產前使用激素、分娩方式、臍帶異常、胎盤早剝共8個危險因素。
1.3早產兒腦損傷的診斷早產兒腦損傷主要包括腦室周圍白質軟化(PVL)和腦室內出血(IVH),產前有胎膜早破、宮內窘迫、胎盤早剝等危險因素,產時有窒息、復蘇搶救史、感染及循環障礙史,早期臨床表現有呼吸暫停、抽搐、肌張力異常等,早產兒行頭顱彩超、CT或MRI檢查。IVH和PVL的診斷至少有1次影像依據。
1.4統計學處理回顧分析8個危險因素單因素分析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獨立性高危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計算比值比(OR),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一般情況符合條件的病例487例,男291例,女196例;胎齡28~36+6周,平均34+2.9周;出生體質量700~3 780(2 103.7+680.1)g;確診早產兒腦病121例,發生率24.84%,男75例,女46例,其中腦室周圍白質軟化57例(47.1%),腦室內出血83例(68.5%),二者同時存在19例。
2.2早產兒腦損傷高危因素分析本研究將孕母感染、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胎膜早破、產前使用激素、分娩方式、臍帶異常、胎盤早剝8個因素行單因素回歸分析提示,孕母感染(χ2=3.765,P=0.037)、妊娠高血壓(χ2=1.376,P=0.049)、妊娠糖尿病(χ2=2.451,P=0.044)、胎膜早破(χ2=5.778,P=0.024)、產前使用激素(χ2=3.330,P=0.015)、分娩方式(χ2=2.356,P=0.044)、臍帶異常(χ2=1.303,P=0.041)為危險因素,以上7個危險因素經多因素二元邏輯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母孕感染、胎膜早破為早產兒腦損傷的危險因素,產前使用激素為保護因素,而妊娠高血壓、生產方式(剖宮產)、胎盤異常無明顯相關性。見表1。

表1 早產兒腦損傷高危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3討論
早產兒腦損傷主要包括腦室周圍白質軟化(PVL)和腦室內出血(IVH),是早產兒早期死亡和智力運動發育障礙的原因之一,越來越受到關注。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組織進行的一項多中心調查[2],對14家三甲醫院的3 768例早產兒出生3 d通過頭顱超聲調查顯示,早產兒腦室內出血的患病率9.3%。本研究以生后3 d頭顱超聲、CT或磁共振結果為依據,一旦有腦室周圍白質軟化和腦室內出血即確診為早產兒腦病。
早產兒腦損傷的發生機制仍不明確,目前認為與感染、缺氧缺血及免疫有關,胎兒血循環中的炎癥細胞因子對未成熟大腦、肺組織、腸上皮、視網膜及甲狀腺等造成損傷。一項關于中國人群的早產兒PVL的薈萃分析顯示[3],胎膜早破、胎齡、窒息、感染、機械通氣等是早產兒PVL發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另一項針對IVH的薈萃分析[4]也提示,胎齡、孕母感染、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窒息、代謝性酸中毒是早產兒顱內出血的危險因素,本研究也證實了孕母感染、胎膜早破與早產兒腦損傷的發生密切相關,且胎膜早破易導致早產,胎膜早破也易導致宮內感染,甚至絨毛膜羊膜炎,加重腦損傷。
研究[5]表明,產前12~24 h給予12 mg倍他米松,能顯著降低極低出生體質量兒腦白質病變的發生,機制可能是激素發揮抗炎作用抑制炎癥級聯反應,促進內皮細胞發育成熟,從而減少早產兒腦損傷的發生或減輕嚴重程度,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本研究中妊娠期高血壓與早產兒腦病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國外研究[6]顯示,妊高癥為早產兒腦損傷的保護因素,可能與妊高癥能增加胎兒腦血流有關,與本研究不符,可能與樣本量小、樣本僅來源于我院有關。妊娠糖尿病也是早產兒腦損傷的危險因素,原因可能是大量葡萄糖進入胎兒體內,刺激胰島素分泌,對胎兒大腦產生嚴重影響,這與段洋等[7]研究也一致。本研究顯示生產方式與該病無明顯相關性。
綜上所述,母孕期感染、妊娠糖尿病、胎膜早破為早產兒腦損傷的危險因素,產前使用激素為保護性因素,圍生期應提高警惕,重在預防。
4參考文獻
[1]王曉琴,王瑩.早產兒腦損傷的危險因素[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5,30(4):286-288.
[2]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組,早產兒腦損傷研究多中心協作組.中國早產兒腦室內出血患病率的多中心調查3 768例報告[J].中華兒科雜志,2009,47(1):5.
[3]章樂,曹敏愷,蔣犁.中國人群早產兒腦室周圍白質軟化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11,29(1):81-85.
[4]馬江林,盧紅艷,王秋霞.早產兒顱內出血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13,31(9):880-883.
[5]Costa S,Zecca E,De Luca D,et al.Efficacy of a single dose of antenatal corticosteroids on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preterm infants [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07,131(2):154-157.
[6]Collins M,Paneth N.Preeclampsia and cerebral palsy:are they related?[J].Dev Med Child Neurol,1998,40(3):207-211.
[7]段洋,毛健.以次工作成像診斷早產兒腦損傷相關危險因素的回顧性分析[J].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07,2(6):427-433.
(收稿 2016-01-10)
【中圖分類號】R651.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11-00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