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付坤
摘 要: 本文針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和實際教學特點等,對小數學探究式教學實踐加以分析,希望能為我國未來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貢獻力量。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探究式教學 實踐分析
創新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明確指出,應秉承以生為本教學理念,而具體教學任務就是徹底改變傳統式教學模式。應該了解到,學習數學,固然是以探究為本,因為合理探究與科學探究是數學的生命線,假設失去了課堂探究,那么數學學科的長足發展也就無從談起。教師應以引導者的身份參與,培養學生的內在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小學數學教學中,務必將探究式教學方案融入其中,通過日漸改進與完善達到預期教學目的。
一、興趣激發,正確探究
首先數學教師應該具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觀點,在進行具體的數學課程教學時,要以激發學生興趣為中心,激發學生潛能,逐步帶動學生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因為課本知識內容均源于生活,最后要投入到生活實踐中。此時作為數學教師,我們可在課堂上舉一些相關的教學實例,助力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之后在此基礎上掌握課堂核心點。其次是應該在探究式學習中樹立正確的觀點與思想,將學生視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因為小學生年齡相對較小,內在判斷能力較低,不能有效辨別是非對錯,所以教師應在學生回答和討論時給予一定的指導與啟發,營造良好探究氛圍,助力學生穩步成長,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
此處以四則運算教學為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拿水果作演示,將蘋果切成8塊。在講解“7-3”時,可以讓學生演示從8塊蘋果中拿出7塊,隨之再拿出3塊,剩下的便是此類減法的最終結果。而教師在教學加法時也可運用此種模式,學生會倍感興趣,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都得以提高。在詮釋研究學習時,水果示例方案能夠將課上知識有效傳遞,因為水果是學生日常生活必需品,所以學生會被很快帶入課堂,通過不斷探索與發現提高自身實際問題解決能力,將知識理論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可嘗試以動物為例進行應用題教學,將鴨子和兔子同時放進籠子里面,一共7個頭,27只腳,隨后向學生詢問鴨子數量和兔子數量,因為這道題解題方法較簡單,此時教師需要適當給學生作出提示,將鴨兔個數視為已知數,之后在此基礎上建立方程組,按照學生學習情況對其加以提示,防止學生無從下手,以適當引導、合理激發為主,循序漸進地進行探究過程帶入,使得學生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不斷提高。
二、創新教學,設問做引
合理的教學情境創設會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學生也會享受其中。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情境創設時,要考慮到小學階段學生的心智發展特點,最大限度地賦予情境童趣,盡量做到生動活潑。在“可能性”教學中,可創設摸球教學情境,每個人多從口袋中摸幾次球,然后詳細地在筆記本上記錄下來。通過生生積極交流之后,學生便會提出每次摸球顏色不同的問題,而有的小組成員連續幾次都沒有摸出教師所需要的顏色,此時數學教師便可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在不斷揣摩中發現問題所在,從而提出他們內心所想的問題,激發探究欲望與學習興趣。
在此種模式下,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實踐活動開展才會變得愈發有意義,因為小學生具備好勝心強的特質,對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敢于嘗試和善于摸索。對教學情境中的相關數學問題,教師不應急于給出答案,而是應讓學生在具體學習活動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應下意識地刺激學生感官認知,讓學生產生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使得學生愛上探究學習,隨之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三、適當引導,獨立探究
我們通常所說的獨立探究主要是指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按照自身體驗篩選合理的思維方式,隨之開展探究性學習,通過不斷探索與發現,創新數學知識。由于學生在學習認知環節內,要主動建構相關知識,并不是一味接納和吸收,被動接受外界刺激尤為不可取。學生是將原有知識作為學習基礎的,針對新型數學知識信息內容需要再次進行知識加工與知識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建構起新知識的意義,教師不能統領課堂,要將學生視為教學主體,學生差異化思想更不能被教師的一念之詞所替代,要通過數學實踐探究教學,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需要注意的是,小學數學獨立探究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獲取豐富的知識,更重要的就是在整個探究過程中深入學習教學方法,以至于有效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深度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和自主創造能力。此處以圓周長課程教學為例,在課題揭示環節結束之后,要引領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向學生提問應該運用何種方法測量圓周長,那么圓周長和什么有關呢,之后會用怎樣的模式檢驗猜想。此時學生應按照自身數學現實觀點思考問題,運用自己的思維模式驗證不同類型的猜想,達到高效探究的數學學習目的。
四、團隊合作,實踐運用
當今社會中,團隊的力量至關重要,所以應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注重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具體教學環節中,學生可通過自主學習時所產生的問題加以團隊討論,在此前提下發表自身見解和觀點,因為這是生生交流與生生合作的核心基礎,團隊之中,學生個體差異也能夠成為優秀的教學資源,所以教師應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團結學生,層層遞進地引導學生群體進行優質課內團隊合作。知識源于生活,但最終也會回歸生活。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書面理解固然重要,但理論與實際相連變得愈發重要,需要通過實踐訓練學會解決相關生活難題。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引領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讓學生深刻意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從而堅定學生立志學好數學的決心。
結語
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過程中,教學事業在其推動下教育機制得到不斷完善與整改,小學數學教育工作是整體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點操作環節,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案難以適應時代發展需求和素質教育需求,只有將理論與生活實際相互連接,實施探究式教學方案,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魏雪峰,崔光佐.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認知分析、模擬及其教學啟示——以“異分母相加”問題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13(11).
[2]李紅美.教學應答系統問題設計的框架與策略[J].電化教育研究,2013(08).
[3]魏雪峰,崔光佐,段元美.問題解決認知模擬及其教學啟示——以小學數學“眾數”教學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