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桂蘭
【內容摘要】生成性課堂是相對于預設性課堂而言,其具有隨機性和不可預測性的特點。為了學生的發展,教師不要懼怕這種教學方式,敢于挑戰自己。為了更好地開展生成性課堂,我們要做好精心準備,讓預設與生成融合起來,使學生得到良好的發展。
【關鍵詞】生成性課堂 高中數學 預設 評價
不少學生及其家長反映現在的數學課堂教學過于死板,教學方式不新穎,未充分注意到學生是鮮活的生命體,教師教學按照預設教案成分多,不能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課堂融合預設與生成兩個環節,動態地生成課堂,從而讓學生在課堂中不僅收獲了知識,還發展了思維,愉悅了情感。筆者認為,構建高中數學生成性課堂應從以下做起。
一、以整體預設促生成
我們強調高中數學課的生成,并不代表我們全盤否定預設,相反,我們認為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的課堂教學是一種有計劃、有目標的行為活動,教師只有在課前做好充分地準備和設計,才能使課堂教學做到有的放矢,從而更具有針對性。因此,完全摒棄課堂預設而只注重課堂生成的做法有失偏頗,教師應在課前對課堂進行整體預設和規劃,然后以此為基本路線,指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親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應用反思等過程,讓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和創造者,從而生成一堂精彩的數學課。如筆者在講授“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時,首先讓學生在同一個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畫出以下函數圖像:(1)y=x+1;(2)y= x+1;(3)y=-x+1。然后再讓學生再于另一個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畫出經過點(0,1),傾斜角分別為45度、60度和135度的直線。接著啟發學生:(1)比較兩個坐標系中的圖像,有何發現?(2)在第一個坐標系中的三條直線,它們的直線方程式有何不同?(3)第二個坐標系中的三條直線,它們之間有何不同?(4)1、 、-1與45度、60度、135度之間存在什么關系?通過上述四個問題,學生們就會發現直線的傾斜角的正切值與直線方程中x的系數相等這個規律,這種做法顯然是在教師的預設下生成的,其效果要優于直接將結果告之學生。
二、以靈活應變促生成
課前的預設往往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預判,但是在具體教學中會出現一些預想不到是事情的發生,因此,教師在做好課堂預設的同時,還要走出預設,根據教學的實際靈活應對,以促進課堂的生成,增強課堂的活力。高中階段的學生思維能力已經相對成熟,在思考教師的提問時會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對此,教師要保持觀察的敏銳性,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讓課堂教學更富有靈活性,以使教學活動順利展開。如筆者在講授“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時,計劃是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將棱柱、棱錐和棱臺的表面積、體積講完即可。在講完棱柱的表面積計算方式時,學生理解的很快,但在講到棱錐表面積的計算時,筆者發現所舉的例子的四個面都是等邊三角形,學生容易理解和計算,但如果加深一下難度,將等邊三角形改成不等邊三角形,有些學生就會跟不上步伐,不能很快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對此,筆者及時調整課堂預設,將棱臺的講解放到下節課中,深入講解不規則四面體。同時,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不規則四面體表面積的計算,筆者還增加了演示環節,即利用紙片做一個四面都是常規三角形的棱錐模型。首先,教師帶領學生觀察、認識它的四個面,然后用剪刀將四個面剪開,再讓學生計算出四個面的面積,最后相加的結果就是不規則四面體的表面積。雖然這次上課的課堂預設發生了轉變,但由于筆者的靈活應對,卻滿足了學生學習的需要,增加了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深度,生成了一節好課。
三、以課堂評價促生成
課堂評價是教師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方法,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往往是教師占據著課堂評價的舞臺,學生的評價權被剝奪,顯然這種評價方式有利于教師對課堂的掌控,卻不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在構建生成性課堂要求下,教師要增強學生的評價,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讓學生和教師一起相互配合完成教學活動,從而促進數學課堂的生成。如筆者在講授完函數章節后,布置了兩道題讓學生做,要求每組學生只選擇其中的一道題進行解答。(1)設f(x)是奇函數,定義域為R,當x>0時,f(x)=2x-3,則當x<0時,f(x)表達式為______。(2)設f(x)是奇函數,定義域為R,且f(x+1)= -f(x),當x∈(0,1)時,f(x)=2x-3,則當x∈(3,4)時,f(x)表達式為_____。在學生解題時,我會要求學生先自己解答,然后待絕大部分學生都完成時,讓每組自薦或舉薦一兩名學生闡述自己的解題思路,而其他學生則要耐心聽講,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講解提出自己的意見,進行評價。如果在解題過程中遇到困惑也可以提出來,由其他能夠解決的學生進行解答,如果所有學生都解決不了,則由教師解答。如A學生在解答第二題時不會證明其是周期為2的周期函數,而學生B則剛好會解答,那么就可以讓B將解題思路分享給A,從而使B在此過程中既進一步理清了思路,又幫A掌握了解題技巧。
總之,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況,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做好課堂預設而又不拘泥于預設,做到隨機應變,靈活應對,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使課堂成為學生探究知識海洋的一葉扁舟,綻放出學生的精彩。
【參考文獻】
[1] 于巖松. 試論高中數學生成性課堂的構建[J]. 考試周刊,2015(03).
[2] 胡登繪. 高中數學生成性課堂教學構建特征[J]. 當代教研論叢,2014(10).
(作者單位:安徽省太和縣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