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摘 ? ?要】語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作用。在教學實踐中可以發現,當前許多小學語文的教學策略不得當,使得學生的語文成績很難得到提高,本文就此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改革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35
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每個教師都應該在教學中注重思考,努力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以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從而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某些教學問題使語文教學進入了困境,學生對語文興趣降低、成績提高慢是常見的現象。因此,教師有必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實際,在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下,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使語文教學呈現新的面貌。
所謂教學策略,就是指導教學活動和教學方法的思想和方法,要想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就要對教學活動、教學步驟等進行思考和調節,我們要綜合考慮教育理論、教學要素、實際狀況等,形成一種適應教學的有效的教學模式。對于教學策略的選擇,最重要是要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有所影響,產生積極的教學效果,這樣才能說教學策略是積極有效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整合多種教學因素,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并應用到實踐中去,以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一、打好基礎,讓學生掌握字詞等基本知識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掌握基礎知識是非常重要的。語文學習重在積累,小學階段打下的基礎對學生接受更高層次的學習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掌握好字詞等的基本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學習和掌握生字是學習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容易遺忘也給熟練掌握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要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學好生字。
首先,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小學生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就要注意方式方法,盡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過程中 ,教師要注意授課的趣味性,例如在學習生字時,可以利用分析漢字結構、同音字、增刪偏旁等形式,讓學生學習和掌握生字更加容易。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舉行一些生字的小游戲,如拼字游戲、記生字競賽等,提高課堂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教師要注意在運用中讓學生學習和積累字詞。小學生學習接受新東西很快,同時遺忘也很快。在學習完之后,教師要注意讓學生進行鞏固,在運用中提高使用字詞和掌握字詞的熟練程度。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置課后練習環節,在課堂教學的結束階段,用一定的時間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還可以設置復習環節,對之前學習過的字詞進行回顧。
同時,教師可以通過一些造句、組詞的形式,或者在閱讀中記憶生詞,讓學生對生字能夠實際運用,提高理解能力。教師也應該做好督促工作,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漸對生字生詞進行積累,從而為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培養情感,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
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和情感性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小學階段是人生的基礎階段,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有重要意義,可以說,語文教學承載著培養情感,陶冶情操的重任。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
教師的授課在課堂教學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可以說直接決定著教學效果。語文學科的特性決定了教師的情感性要強,體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熱愛語文教學,富有激情,講授過程中做到聲情并茂,這樣才能感染到每個學生,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例如,教師要注意自己的授課語言,做到簡潔生動;還可以運用幽默性的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教師要精心設計導語部分,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語文教學以讀為主,培養學生情感和感悟能力主要是在閱讀中實現,因此,教師要重視語文閱讀教學,用各種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表達,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體會作者的思想和感情。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帶著自己的情感進行閱讀,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想法。閱讀是與作者進行溝通的形式,學生在閱讀中可以帶入自己的情感,與作者形成情感的共鳴。另外,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要善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營造教學情境,例如進行范讀、導讀、情境模擬、欣賞圖片等,這樣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情感,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
三、循序漸進,發展學生的思維
思維能力在學生的發展中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拓展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語文是一門工具性的學科,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語文的教學任務之一。
首先,教師要通過看圖說話這一形式,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看圖說話,看是基礎,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過程,觀察是學生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方式和途徑,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這是表達能力的基礎。小學生的知識水平是有限的,在看圖說話的訓練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
例如,在觀察中要有目的性和有序性,善于抓住圖畫的重點,并且通過現象看到本質,理解圖畫真正所要傳達的意義。一開始學生可能不能掌握這種方法,教師要進行適當的指導,讓學生通過一定的練習后能夠逐漸掌握這種方法,從而提高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在看圖說話的訓練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圖片進行合理的想象,善于抓住重點,然后鼓勵學生把觀察到的用語言表達出來,同時注意表達的質量,選用精確、有文采性的語言,逐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其次,教師要倡導學生合作學習,促進師生的互動,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太強,學生沒有發揮的空間,在考慮語文教學策略的運用中,教師要有意識的促進師生互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設計中設置互動性的環節,促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另外,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善于提出問題,并且嘗試自己解決問題。小組之間的合作學習通常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運用這種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
總之,教學策略是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語文在小學教育階段的地位非常重要,教師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積極對教學情況進行思考,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并且積極想出方法應對。在教學中不斷提出新的有效的教學策略,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