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祿軒
【摘 ? ?要】在生物教學實踐中,通過直觀的、有趣的教學手段,創設好問題情景等,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得到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生物教學 ?激發興趣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64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導師,只有培養好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轉化為主動學習。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呢?
一、明確目的,激發興趣
首先,通過生物教學,使初中生明確學習目的,知道生物是自然學科中的一門基礎學科,人們的飲食起居、衛生保健都離不開它。21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微觀上,以細胞工程、遺傳工程等代表的生物工程將有突破性的發展;在宏觀上,由于人口“爆炸”,糧食短缺,資源枯竭,能源耗費,環境惡化,生態失衡等因素日益困擾著人們。生物學知識對于解決這些問題將發揮重要作用。我國的科研工作的重點已將生物學列為高科技研究發展的重點。當代學生是新世紀的主人,都希望成為解決上述問題的主力軍,無生物知識便等于無稽之談。受過這樣的教育,使學生明白學習生物知識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未來世紀的迫切需要。從而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欲望與興趣。
二、設計和組織好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
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科學,只有通過實踐活動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以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的實踐活動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活動中可增強學生對知識的體驗和激發學習興趣。如在學習正常足的足弓能緩減運動時身體的震蕩的功能時。可讓學生起立,跳躍兩次。一次足尖著地(足弓起作用,身體震蕩小),另一次用足跟著地(沒有應用足弓,震蕩強烈)。經過此活動后,學生的親身體驗,是其他方法難以達到的效果。學生馬上就能明白足弓的結構與其生理功能相適應的特點,是其他方法難以達到的效果。
三、創設情景,誘發興趣
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洞悉學生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種生命活動及其規律的心理狀態。依據所傳授的內容,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通過創設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質疑性的問題,在課堂上巧妙地造成懸念,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發展思維,激發創造能力。如講“植物光合作用”一節時,筆者沒有急著進行內容講授,而是先提出問題:“早晨鍛煉好,還是晚上鍛煉好?”又如講到“植物的呼吸作用”時,提問:“為什么臥室里不應該養很多花?”……這樣的問題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之中
四、巧用詩詞、成語、俗語,提高興趣
例如,唐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植物的頑強生命力及根的作用。引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來描述食物鏈的關系,通過“樹→蟬→螳螂→黃雀”這一食物鏈的有機聯系,引申出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轉遞過程。用“龍生龍,鳳生鳳,耗子生的會打洞”來說明生物界遺傳的普遍現象。學生聽來有趣,簡明易懂。利用“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個學生熟悉的俗語,再對學生說:水是往“高處”流的。讓學生產生了疑惑,水為什么會往高處流呢?再給學生解釋,這里所說的“高”是指濃度的高低,即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是由溶液濃度低的地方向溶液濃度高的地方滲透。這樣學生釋然,既提高了學生的識記和理解,又增強了趣味性。
五、教學形式多樣化,誘發學生學習興趣
設計多樣的課堂形式,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把課堂活動化生動化,這些都能給生物教學帶來無限生機。比如實驗活動形式,培養學生學習生物學實驗的基本技能,并使學生加深理解、鞏固和驗證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了解生物知識在日常生產實踐中的應用;競賽與游戲相結合的活動形式,能夠讓學生在緊張活潑的趣味活動過程中分析、解答問題,從而鞏固教學知識;野外考察類的活動形式,能夠突出理論聯系實際,進一步增強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其他的活動形式還有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直觀教學法、觀察探究法、角色扮演法、調查探究法等等
六、利用各種直觀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們接受知識離不開具體形象。課本插圖、掛圖、生物標本、模型、實物這些傳統直觀教學手段,對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起著重要作用。隨著教學條件的改變,幻燈、投影、多媒體等現代化直觀教學手段為教學提供了更加豐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如果教師能靈活應用這些教學手段,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很容易調動學生視覺聽覺等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直接興趣
七、實驗操作,激發興趣
學習對生物的興趣,不能僅僅停留在觀察掛圖和模型上,還需要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學生親自實驗的能力,以便更加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學習“觀察和實驗的用具”時,將學生帶到實驗室,分組學習顯微鏡的使用,在講清各部分結構名稱及作用的同時,讓學生親自操作怎樣取鏡、安放,怎樣對光、調光,怎樣觀察、繪圖。這堂課學生學得特別認真、仔細,而且學習興趣高昂,輕松愉快
八、聯系實踐生活,尋求興趣
“實踐是認知的源泉、發展的動力和目的。”生物知識、理論與實際生活聯系得很緊密。這涉及到學生的生活、生存、身體健康等,學生是很感興趣的。例如,體育課長跑時,氧氣消耗量很大,呼吸加快。結合如何調整呼吸頻率和深度,提高呼吸的質量,從而提高長跑的成績;另外要加強實驗教學,實驗課是理論與實踐結合得很緊密的教學活動,故教師要努力開發和創造學生實驗的資源和條件,讓學生多做實驗,使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得到驗證,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興趣。
九、對學生多用激勵的語言,提高興趣
“失敗乃成功之母”,是用來激勵受挫者的名言。而對于正在成長的學生來說,經常的批評、打擊、挖苦、諷刺,對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有很大的損傷的。學生失去了自尊、自信,自然就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和態度,從而影響學習的效率。所以教學上應用“成功乃成功之母”。對學生一個小小的進步給予更多的表揚、鼓勵,將會激勵學生去嘗試獲得更大的成功。例如我在課堂上給一個平時不太專心聽講的學生的提問一個簡單的問題(我發覺上一節課他認真聽講),他起來答對了。我非常高興的表揚了他,結果該生以后聽課一直很認真,有了很大的進步。
此外,激發學生興趣還應注意學生的情感遷移,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關心、尊重學生,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氣氛。
參考文獻
[1]汪忠等:《生物課程標準解讀》.
[2]車慶珍.情感教學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3]柳小燕.啟發式教學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