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章逵
摘 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常態,教育事業也不例外。“互聯網+”使教育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單一走向多元,這為高校教育事業豐富了新的契機,同時也對教師的職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闡述了“互聯網+高校教育教學”的含義與特點,分析了“互聯網+”背景下對高校教師的新要求,并對加強高校教師職業能力建設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教師;職業能力;建設;思考
當前,“互聯網+”已被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在“互聯網+”影響下發生著深刻的整合與變化,其對高校教育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在“互聯網+”背景下,囿于教師、課堂、學校的知識傳授系統被打破,信息高效的互通和網絡平臺的豐富使知識進入共享時代。這對高校教師來講,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它使高校教師職業環境、課程資源、授課方式等方面帶來了巨大變化,對此,教師要積極面對挑戰,重新審視自身職業能力定位,以順應時代發展,使“互聯網+”在服務教育上發揮最大效用。
一、“互聯網+高校教育教學”的含義
“互聯網+”的對象十分廣泛,包括傳統產業、公眾事業和公眾生活領域,其含義并非是二者之間簡單的結合,而是通過創造一個全新的發展環境、構建全新而豐富的渠道,使二者深度融合,從而創造出新的發展業態或生態方式。它給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提供了全新的視角,注入了新的動力與活力,使其在新的背景和前提下重新整合、解構和建構,實現效益和效率最大化、人的情感因素參與的最大化。
在此背景下,“互聯網+高校教育教學”成為新時期高校教育發展不可回避、且應重視的一個實現課題。
“互聯網+”高校教育,從其狹義方面來講,包含三方面的含義:
一是通過搜集網絡資源豐富課程資源,作為教學的補充;
二是建立網絡教學平臺,借助網絡實現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教學活動;
三是運用大數據技術,獲取科學的數據資料,在對學生思想、行為、認識特點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改進教學方法與模式,使教學活動更具針對性與效率性。
二、“互聯網+”高校教育教學的特點
(一)教學資源的豐富性
互聯網是一個巨大而豐富的資源庫,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都可以借助互聯網,圍繞教學目標,獲取豐富的教學資源。
(二)教學活動的開放性
互聯網使教學活動不再局限于教室,通過創建教學平臺,可以使教學實現線上與線下的結合,師生互動更為便捷,教學活動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
(三)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減弱,利用互聯網,學生可以隨時獲取教學資源并開展學習,通過交流平臺和師生間、生生間的推送,使學習更具自主性,學習思維和學習方式更具多樣性。
(四)教育教學的個性化
在“互聯網+”背景下,學生學科成績發展規律、學習勤奮度、課程愛好、行為軌跡等信息可以得到有效記錄,憑借這些數據,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對學生認識特點、成長規律、興趣愛好等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為個性化教學提供依據。
(五)教學評價的科學性
傳統的教學評價,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往往是截面式的。而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終端與每個教學主體相結合,大量的繁瑣的教學活動行為被客觀記錄,對此進行科學分析,可以生成客觀的、科學的、實時的評價依據。
三、“互聯網+”背景下對高校教師的新要求
(一)課堂教學方面
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是知識的壟斷者,是課堂的權威,其主要任務是把自己掌握和理解的知識通過特定的方式傳授給學生。
而在“互聯網+”背景下,學生獲取優質教學資源的渠道極大豐富,可以自由地通過網絡選擇名師課程,教師“壟斷者”、“權威”的角色得以根本性的轉變。
對此,教師一方面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和教學水平,一方面要積極轉變自身角色,將單純傳授知識向傳授知識與傳授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并重方向轉變,如可以鼓勵學生通過網絡進行課程學習,而在線下指點迷津,加強個性化輔導,把課堂變成解疑釋惑、討論交流的場所。
(二)信息技術能力方面
當前形勢下,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與理念受到了極大挑戰,在“互聯網+”成為必然的前提下,教師必須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能力,將課堂教學與互聯網進行有機融合,既充分發揮教師教育引導、解疑釋惑的作用,又充分開發利用網絡優勢。互聯網信息龐大而繁雜,易使學生在信息選擇方面浪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如果利用不當,還易對學生造成誤導或沉溺。
因此,教師還應有信息甄別和有效獲取的能力,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對優質信息進行整合,有機融合到課堂教學中,并指導學生正確獲取資源,避免由此導致的方向性失誤和效率的低下。
(三)大數據技術方面
在美國,大數據信息技術能力已成為取得教師資格的必要條件。在我國,運用大數據對教學數據進行采集、分析與運用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作為教師,要利用大數據信息技術做到因材施教、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就要掌握從海量的信息數據中找出有效信息,并進行專業化的分析和研究,總結與教學有關的結論。做到這些,應加強大數據信息技術、心理學、教育學、統計學等方面的知識修養。
四、“互聯網+”背景下提高高校教師職業能力的途徑
(一)高校方面
1.加大培訓力度
當前,現代信息技術已成為高校教育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校要不斷順應信息技術的發展形勢,持續加大支持力度。高校教師中,信息技術水平不一,年齡層次差距較大,對信息技術的接受能力、興趣高低都不一樣,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水平單靠教師自覺難以從整體上提高水平。
在現實中,就存在這樣的情況:年齡稍大的或對互聯網技術不感興趣的教師,仍固執地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現代化教學技術與設施成了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