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潤玲
【摘 要】深本數學通過一道題,貫穿起數學知識里的內在聯系,透過現象掌握本質,透過本質掌握規律,從而做到一通百通,真正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通過一題多解,啟發思維來激發孩子內在的學習興趣,讓孩子體驗到數學的樂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在思維的根源上具備了面對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打開了思維的萬千視角,讓學生將這種領悟延伸到未來,受益終生。
【關鍵詞】深本數學;初中數學;高效課堂
新課標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而深本數學學習法正是一種能讓孩子愛學、會學、樂學的好方法!深本數學學習法深入問題本質,抓住了重點,讓學生們掌握了學習方法,使學生可以舉一反三、一通百通,從而提高學習興趣,提升思維能力,實現了“快樂學習”的目標,進而構建初中數學的高效課堂。那么深本數學教學法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轉變教與學的理念和方式
深本數學的教與學過程中實現三個轉化:①知識上的轉化:學生從不知到知、從知少到知多、從不會到會,從日常經驗上升到科學概念;②能力上的轉化: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會學;③情感上的轉化: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讓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教師從要我教到我要教(從職業上升為事業)。華羅庚說過,讀書應有個過程——先把書讀“厚”,再把書讀“薄”,也就是說要善于總結規律。很多人認為,要學好數學,就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大量的做題,熟悉不同的題型。但深本數學卻反其道而行之,題不在多而在精,通過一道題,貫穿起數學知識里的內在聯系,透過現象掌握本質,透過本質掌握規律,從而做到一通百通,真正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任何一道數學題都可以通過深本數學中的四大解題規律來解答,這四個規律是:弄通情景(把題目的意思徹底弄明白);知識聯想(聯想知識,用知識思考解決問題);順逆推理(從條件和結論兩頭推理);運動思想(換一個角度看問題)。
二、讓孩子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深本數學是一項很好的技術,他給我們指明了學生學習的方向,也告訴了我們如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從長遠來看,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核心,學生只要學會了深本數學的思想,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抓住每個學生在學習方面的本質,那么,就會達到我們想要的結果:讓不聰明的學生變聰明,讓聰明的學生變得更聰明。鄒華權老師說過:“其實,學習能力是天生的,只不過在以老師為主的被動學習過程中漸漸弱化了。很多家長埋怨學生馬虎、笨、不開竅,甚至厭學,歸根結底,都是學習方法出了問題。而經過適時點撥,孩子的潛力就會迸發出來,對于一個愛學、會學的孩子,一切皆有可能!”學好數學的前提是興趣,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大部分家長都反映自己的孩子對數學沒有興趣,感到枯燥無味和艱深難懂,而怎么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就成了頭等頭疼的問題。深本數學通過一題多解,啟發思維來激發孩子內在的學習興趣,讓孩子體驗到數學的樂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三、打開了學生思維的萬千視角
深本數學的教學主要指導學生“會”學習,使他們能主動地、積極地、創造性地學,教師真心誠意地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恰當地發揮主導作用,要努力提高“導”的藝術,從而在教學中恰到好處地去啟發、點撥、設疑、解惑。在教學過程中,少一點講解、分析、提問,多一些引導、點撥、激勵,徹底改變那種牽著學生走的狀況。課堂上要盡可能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余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快。從而使課堂更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促使學生不斷掌握學習方法,逐步從“學會”到“會學”,最后達到“好學”的美好境界。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如下幾點:①幾乎每道例題、每個定理、每個公式都是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完成的。②在課堂上要創造條件,造成學生總是想在老師前面、向老師(包括課本)挑戰的氛圍,讓學生在思維運動中訓練思維。讓一個個學生到前面來講,促進了學生之間聰明才智的相互傳染。③從數學學科特點出發,在知識上指導學生注意追根究底,尋找知識之間的聯系和規律,在比較初中習新知識,站在哲理的高度思考問題,注重聯想。④在解題中指導學生一題多解,多題歸一,多解歸一,歸納共性,分離個性,并總結出了一套科學有效的解題規律。更為重要的是,它使學生在思維的根源上具備了面對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打開了思維的萬千視角,讓學生將這種領悟延伸到未來,受益終生。
總之,我們要充分體現“人人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那就得為學生提供一個科學學習數學的方法,轉變教與學的理念和方式,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積極開發學生思維,就能實現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夢想!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G].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鄒華權.深本數學培訓資料.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