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亮 鄭文迪 王玉強 朱忠培 王利民 霍守松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骨科 河南 鄭州 450052)
?
骨科脊柱手術圍術期血栓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
趙亮鄭文迪王玉強朱忠培王利民霍守松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骨科河南 鄭州450052)
【摘要】目的探討骨科脊柱手術圍術期血栓形成的發病率及危險因素。方法計算機檢索PubMed(1996年至2016年3月)、Elsevier Science Direct電子期刊(1996年至2016年3月)、Springer電子期刊(1996年至2016年3月),查找脊柱手術血栓形成危險因素的相關研究。同時,追溯納入文獻的參考文獻,以補充獲取相關文獻。文種限英文。檢索詞包括spinal surgery、deep venous thrombosis、venous thromboembolism、risk factor。由2位評價員按照納入與排除標準獨立篩選文獻、提取資料和方法學質量評價后,采用Stata 11.0軟件進行Meta分析。結果最終納入7個研究,共859 312例樣本。最終統計骨科脊柱手術圍術期血栓形成的發病率為0.464%;Meta分析結果顯示:年齡(Test of WMD=0:Z=6.23,P= 0.000)、性別(Test of OR=1:Z=3.08,P= 0.002)、手術時間(Test of WMD=0:Z=3.26,P= 0.001)為骨科脊柱手術圍術期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結論年齡、性別、手術時間與骨科脊柱手術圍術期血栓形成有相關性,高齡、男性為骨科脊柱手術圍術期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手術時間與骨科脊柱手術圍術期血栓形成呈正相關。
【關鍵詞】骨科脊柱手術;靜脈血栓形成;危險因素;Meta分析
肺栓塞及深靜脈血栓形成是骨科手術圍術期常見的并發癥,其中致死性的肺栓塞是脊柱手術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髖部骨折患者及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出現圍術期血栓形成的風險很高,這種現象已經被骨科界廣泛認同[1]。先前的研究表明,如果不加預防的話,此類患者血栓的發病率極高,達到24%~84%[2]。由于深靜脈血栓的發病率非常高,對血栓預防的研究也因此展開。一些研究表明,藥物及機械治療的方法可以減少血栓的形成[3]。
相同的情況一樣出現在骨科脊柱手術患者中,也有不少研究者提出了骨科脊柱手術圍術期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但由于樣本量較小,研究對象選擇的偏差等導致了研究結果的差異。為此,本研究全面檢索骨科脊柱手術圍術期血栓形成的相關文獻,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進行定量綜合,探討骨科脊柱手術圍術期靜脈血栓形成的相關危險因素。
1資料與方法
1.1納入與排除標準國外已公開發表的關于骨科脊柱手術圍術期靜脈血栓形成的相關研究;文中限定英文;靜脈血栓確診患者。排除標準:會議報告、評論、文獻復習、綜述;同一個研究團隊研究報告了相同目標結果時,選用后報告的文獻;回顧性研究。
1.2研究方法使用計算機檢索PubMed(1996年至2016年3月)、Elsevier Science Direct電子期刊(1996年至2016年3月)、Springer電子期刊(1996年至2016年3月),查找脊柱手術血栓形成危險因素的相關研究。同時,追溯納入文獻的參考文獻,以補充獲取相關文獻。檢索詞:spinal surgery、deep venous thrombosis、venous thromboembolism、risk factor。文種限英文。由2位評價員按照納入與排除標準獨立篩選文獻、提取資料和評價納入研究的方法學質量。如遇分歧則討論解決或交由第三方協助裁定。制定數據提取表提取資料,提取內容主要包括作者姓名、發表時間,研究對象性別、平均年齡、手術時間及疾病的發病率。納入研究的方法學質量根據NOS評分量表進行評分,從隊列的選擇、可比性和結果測量3個方面進行評價,最高星數是10顆星。采用State 11.0合并統計量,對結果進行討論。
2結果
2.1文獻檢索結果初檢出相關文獻4 621篇,經篩選后,最終納入7個研究,包括859 312例樣本。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見圖1。
2.2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與質量評價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見表1,方法學質量評價見表2。

圖1 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

納入研究研究年份n血栓組人數對照組人數年齡(血栓組/對照組)女性比例(血栓組/對照組)手術時間(血栓組/對照組)/minYoshiokaK[4]20154593842168.8±13.2/60.7±14.971.10%/40.60%239.2±123.6/226.9±117.6Rojas-Tom-ba[5]2016104420102463.5±13.1/53.04±14.3—123.3±34.8/94.05±34.4Tominaga[6]201580206075/70.555%/37%212.5/177.5Oglesby[7]20132733961040272356———Fineberg[8]20135784572767575690———Oda[9]2000110179365.9±15.2/57.8±15.7—156±63/161±66Maung[10]2011183027871751545.6±18.8/42.5±20.417.3%/24%—

表2 方法學質量評價結果
注:—表示不適用本研究;1 表示病例的定義是否充分;2 表示病例的代表性;3 表示對照的選擇;4 表示對照的定義;5 表示基于設計或分析所得的病例與對照的可比性;6 表示暴露的確定;7 表示病例和對照的暴露是否采用了相同的確定方法;8 表示無應答率。
2.3Meta分析結果對納入的各項研究結果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骨科脊柱手術圍術期血栓形成的發病率為0.464%(3 991/859 312),其中接受頸椎手術患者的發病率為0.384%(1 051/273 628),接受腰椎手術患者的發病率為0.489%(2 837/579 665),兩者之前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RR=0.786,95% CI:0.732~0.843,P=0.000);年齡(Test of WMD=0:Z=6.23,P=0.000)、性別(Test ofOR=1:Z=3.08,P=0.002)、手術時間(Test of WMD=0:Z=3.26,P=0.001)與骨科脊柱手術圍術期血栓形成具有相關性,其結果見圖2、3、4。
3討論
3.1質量評價結果分析本次Meta分析納入的研究都通過NOS評分量表進行評分,從隊列的選擇、可比性和結果測量3個方面進行評價,最高星數是10顆星。本文7個研究中5個得到了7顆星,2個得到了6顆星;納入文獻的質量為高質量文獻。

圖2 年齡與血栓形成的相關性

圖3 手術時間與血栓形成的相關性

圖4 性別與血栓形成的相關性
3.2Meta分析結果討論本次Meta分析證實了骨科脊柱手術圍術期血栓形成的發病率非常低。先前的研究結果顯示骨科脊柱手術圍術期血栓形成的發病率為0.3%~31%[4,11]。而本研究的結果顯示,骨科脊柱手術圍術期血栓形成的發病率僅為0.384%,其中結果偏低可能是由于本次研究僅僅研究的是圍術期患者,沒有隨訪患者的參與,因此患者出院后出現的血栓形成并沒有被統計,整體血栓形成的發病率可能會稍微高于此次研究的結果。通過亞組分析對比頸椎手術和腰椎手術,結果顯示腰椎手術圍術期血栓形成的發病率高于頸椎手術的發病率,其形成原因可能與腰椎手術更長的手術時間以及更多的術中出血量相關。
通過Meta分析合并統計量結果提示,年齡、性別、手術時間與骨科脊柱手術圍術期血栓形成有相關性,其中男性患者更容易出現圍術期血栓;年齡越大并發血栓的可能性越高;手術時間越長,并發血栓的可能性越大。
3.3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對未來研究的提示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雖通過各種途徑,盡可能全面收集有關研究文獻,由2位評價者獨立按預先制定的納入、排除標準篩選文獻,并對最終納入的文獻數據進行提取,但仍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選擇性偏倚;本次Meta分析是通過查閱文獻進行的評估,各團隊所在的醫療環境差異較大,血栓形成的混雜因素較多,因此可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偏倚;研究骨科脊柱手術圍術期血栓形成相關危險因素的高質量文獻較少,可供使用的可靠文獻不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結果的質量。因此,建議今后可進行多中心研究,由于骨科脊柱手術圍術期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并未被完全闡明,全面評估脊柱手術圍術期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顯得尤為重要。
總之,在骨科脊柱手術圍術期,男性、高齡患者血栓形成的風險較高,手術時間越長,并發血栓的可能性越大。
參考文獻
[1]Lieberman J R,Geerts W H.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fter total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J].J Bone Joint Surg Am,1994,76(8):1239-1250.
[2]Beisaw N E,Comerota A J,Groth H E,et al.Dihydroergotamine/heparin in the prevention of deep-vein thrombosis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 A controlled, prospective, randomized multicenter trial[J].J Bone Joint Surg Am,1988,70(1):2-10.
[3]Clarke M T,Green J S,Harper W M,et al.Screening for deep-venous thrombosis after hip and knee replacement without prophylaxis[J]. J Bone Joint Surg Br,1997,79(5):787-791.
[4]Yoshioka K,Murakami H,Demura S,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development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fter degenerative spinal surgery[J].Spine(Phila Pa 1976),2015,40(5):E301-E306.
[5]Rojas-Tomba F,Gormaz-Talavera I,Menéndez-Quintanilla I E,et al.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major spinal surgery with no chemical or mechanical prophylaxis[J].Rev Esp Cir Ortop Traumatol,2016,60(2):133-140.
[6]Tominaga H,Setoguchi T,Tanabe F,et al.Risk factors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fter spine surgery[J].Medicine (Baltimore),2015,94(5):e466.
[7]Oglesby M,Fineberg S J,Patel A A,et al.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thromboembolic events in cervical spine surgery[J].Spine (Phila Pa 1976),2013,38(9):E521-E527.
[8]Fineberg S J,Oglesby M,Patel A A,et al.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thromboembolic events in lumbar spine surgery[J].Spine (Phila Pa 1976),2013,38(13):1154-1159.
[9]Oda T,Fuji T,Kato Y,et al.Deep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posterior spinal surgery[J].Spine (Phila Pa 1976),2000,25(22): 2962-2967.
[10]Maung A A,Schuster K M,Kaplan L J,et al.Risk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not all levels are the same[J].J Trauma,2011,71(5):1241-1245.
[11]Glotzbecker M P,Bono C M,Wood K B,et al.Thromboembolic disease in spinal surgery: a systematic review[J].Spine (Phila Pa 1976),2009,34(3):291-303.
【中圖分類號】R 681.5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5.012
(收稿日期:2016-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