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宇
摘 要: 語文最注重培養的就是學生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的五本書里不論哪一板塊都能看到對學生“表達交流”能力的訓練。本文從“表達交流在教科書中的具體體現”和“如何訓練學生表達交流能力”兩個方面闡述對這套教科書中的表達交流的研究分析。
關鍵詞: 表達交流 寫作 口語交際
1949年,葉圣陶先生建議把舊時的“國文”和“國語”改為“語文”。語文注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所以在人教版的這套教科書里,對學生表達交流的訓練貫穿全書。表達交流包含“聽”、“說”、“寫”,是對語文知識的吸收、運用和創造。
一、表達交流在教科書中的具體體現
表達交流包括書面與口語交際兩個部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對“表達與交流”提出了具體教學目標和要求:口語表達要觀點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進一步提高敘述、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基本表達能力,并努力學習運用多種表達方式等。具體說來,表達交流在這套教科書里表現為三個方面:
1.“閱讀鑒賞”模塊中的“表達交流”訓練。“閱讀鑒賞”中的每一篇課文后邊都有“研討與練習”部分,在這個部分設計了相應的寫作與口語交際練習,意在讓學生在閱讀鑒賞過程中鍛煉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例如,寫作方面,有些課文練習會要求學生寫札記、讀書筆記,或者讓學生摘抄文中精彩的語句等;口語交際方面,大多研討與練習中的第一題都會要求學生朗讀、熟讀、背誦、復述課文,最后一題上還會讓學生舉辦演講、讀書報告會、辯論會等。這樣穿插在閱讀鑒賞中的表達交流訓練,讓學生在平時閱讀鑒賞中讀寫結合、說寫結合,訓練寫作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2.“表達交流”訓練的專題板塊。在人教版高中語文的五本必修中,每一本都有專門的“表達交流”板塊。在這五個板塊中,為寫作與口語交際訓練設計了二十個寫作訓練,五個口語交際訓練專題,也就是每本必修中配有四個寫作訓練和一個口語交際訓練。“表達交流”的訓練是綜合性訓練,是對前邊“閱讀鑒賞”中的寫作與口語交際訓練的歸納和總結。以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2為例:本書“閱讀鑒賞”中前三個單元分別是寫景狀物散文、古代詩歌、古代山水游記類散文。因此,“表達交流”板塊中就相應設計了“親近自然——寫景要抓住特征”、“直面挫折——學習描寫”、“美的發現——學習抒情”、“想象世界——學習虛構”四個寫作訓練。四個寫作訓練的順序都設計成“話題探討——寫法借鑒——寫作練習”的步驟,讓學生學會抓住話題中心,運用描寫、敘述、抒情、說明、議論等表達方式,思路清晰、觀點明確、內容得體、結構合理地進行書面表達;相對的,第四單元為演講詞單元,所以“表達交流”板塊中設計了演講的口語交際訓練。這個訓練包括“指導與探討”和“實踐與交流”兩個部分,讓學生真正了解演講相關知識,感情真摯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梳理探究”與“名著導讀”中的“表達交流”訓練。這兩個板塊中設計了一些綜合性、研究性寫作和口語交際練習。比如,必修2中《成語:中華文化的圍觀縮影》的課外延伸:“在不下萬條的成語中,四字成語占絕大多數,而三字、五字、六字、七字等成語很少,這是為什么?試探討這個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是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再如,必修3中《文學作品的個性化解讀》的課外延伸要求學生就一個或幾個問題寫一篇關于對文學作品個性化閱讀看法的短文,等等。這些訓練表達交流的題目,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初步思考和探究,引發學生對寫作和口語交際更為濃厚的興趣,提高表達交流能力。
由此可見,表達交流訓練在必修的五本書中,既有單獨的專題訓練,又貫穿閱讀鑒賞、梳理探究、名著導讀等板塊中,讓學生隨時隨地進行表達交流練習。
二、如何訓練學生表達交流能力
訓練學生表達交流能力,一要靠學生自主學習,二要靠教師適當點撥,學生與教師積極配合,才能出現預期效果。具體建議如下:
1.教師恰當引導。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師傅的“領”很重要。一個稱職的語文教師應該在把學生領進語文知識大門后,告訴學生腳下的路要怎么走,路上應注意些什么,如何快捷到達目的地等。如寫作方面,首先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手法和寫作技巧,讓學生打好寫作基礎,在掌握方法的基礎上把自己的想法化做書面語言,寫出真實的、綠色的、創新的文章。
2.激發學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表達交流訓練,關鍵讓學生愛上表達交流。教師應因勢利導,充分調動學生想說想寫的欲望,激發寫作和口語表達興趣,調動積極性,創造條件讓學生去表達、去說、去寫、去思考,沒有任何限制,也沒有任何框架,給予他們贊賞與鼓勵。鼓勵他們寫讀書筆記、日記、周記,利用網絡鼓勵他們建立班級論壇發帖子表達自己的看法,建立自己的博客抒發情感,等等。只要學生不斷地說,不斷地寫,養成表達交流的好習慣,表達交流能力就一定會大大提高。
3.應以實踐為主。學習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師如果一味跟學生講關于寫作和口語交際的理論知識,而忽視表達交流實踐訓練,效果恐怕就會事倍功半。當然,這里并不是說理論不重要,而是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必要性。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教師平時要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的積累,有了一定的積累,自然行文如流水,出口能成章,讓其真正懂得祖國語言文字的奧妙與真諦。
通過以上研究分析,顯然,這套教科書對“表達交流”的設計基于之前教材的編寫經驗,又做了一些大膽嘗試,把訓練學生的表達交流能力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這對語文教師能否緊跟課程改革步伐,能否打破之前教學方式提出了嚴峻考驗。只有理解和接受這套教材對于“表達交流”的編寫意圖,才能在語文教學中大大提高學生語言表達交流能力。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彭浩波.高中語文新課程“人教版”必修課教材研究[S].華東師范大學,2005.
[3]周承平.高中語文新課程給教師的100條新建議[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
[4]劉國正.葉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