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仙子
[摘要]我國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上主要存在四個問題,即片面理解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脫離生活實際、教學形式和方法產生沖突和教學預設性和生成性結合不足。面對這些問題,高校體育教師應該采用一些對策來解決。提高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有四個:第一,以體育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發展;第二,體育課堂教學要結合生活實際;第三,體育課堂教學要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第四,處理好預設和生成的關系,增加課堂活力。
[關鍵詞]高校體育課;教學有效性;問題;對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085
體育課堂教學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組織學生進行體育學習的活動。但在實際操作中,許多體育教學低效化或形式化問題比較比重。因此,必須研究高校體育教師在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中存在的問題,并思考相應的對策。
1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上存在的問題
11片面理解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三維目標。由于部分體育教師對這個三維目標把握不夠準確,使他們在教學中常常割裂各個維度目標,要么造成對知識與技能的忽視,要么造成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忽視。在一些示范課,有些體育教師在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上大做文章、花樣百出,對體育知識與技能卻有意回避。
12體育教學內容脫離生活實際
一直以來,我國高校體育教學受競技運動的影響,進行“封閉式”的課堂管理,教學內容不夠生活化,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比較少,使得學生學得辛苦,教師教得也辛苦。
13體育教學形式和方法產生沖突
自新課程實施以來,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出現了只講形式而不講方法的現象,片面追求學生的樂和動,導致盲從和形式化問題。高校體育課程開展的自主探究性學習一般把自主變成了自流,合作也停留在形式上,有形無實。許多高校體育教師只注重教學形式,把合作學習的開展看作教學行為的改變。
14體育教學預設性和生成性結合不足
在高校體育課堂中,預設和生成的脫節是一種常見的教學問題,其主要表現是生產過度和預設過度。如果生成過度,片面注重動態生成,就會使課堂變得低效,不利于教學目標及計劃的實現。如果預設過度,會使體育課程活力不足,變得程式化和機械化,課堂效率也一定不高。
2提高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21以體育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發展
體育教學的核心和根本依據就是體育教學目標,具備有效性的體育教學應該是實現了體育教學目標的教學。體育教師一直努力做到的也是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現在的體育課堂教學的目的是知識、動作和技能的傳授,它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的運動樂趣受到限制。這就使得,體育課變得不那么生動、愉悅和豐富,變成了一種枯燥的單調的體育勞動。這樣的體育課毫無創新性和生命活力,使得學生不喜歡體育課但喜歡體育運動。只有使學生感受到體育運動的樂趣以及對身心發展的好處,學生就自然會喜歡體育運動,自覺進行體育運動。廣大高校體育教師在實施新課程標準時,應切實轉變觀念,真正把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體育教學的價值取向,而非運動技術的掌握。為了使體育教學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高校體育教學的目標定位不能僅僅關注運動技能和運動參與,而應該將其與社會適應、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結合起來。體育教學的主要手段應該是體育練習,主要方法應該是有利于實現五維教學目標的方法,即先進行情境導入,再開展合作探究,最后進行小組評價。只有這樣才能改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22體育課堂教學要結合生活實際
在素質教育提出和實行之前,體育教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對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上,使得教學內容死扣教材和大綱,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的聯系不大。在這種教學取向下,學生的體育活動要服從教師的教學安排,進行比較機械的訓練和學習,體育課堂的氣氛不怎么活躍,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不僅沒有得到提高反而受到壓制,使學生的活力和靈氣被扼殺。現在,新一輪的體育課程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如火如荼地進行,其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就是實現體育課程與生活的結合,讓體育教育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體育教育生活化是讓體育為社會生活服務的一種手段,也是體育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在具體的實踐中,體育教師應該對生活中的體育資源進行充分開發和挖掘,把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融入體育教學之中,使學生對體育的感受的體驗能得到提高。同時,也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生活體育。
23體育課堂教學要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
現在,認可和接受新的體育教學理念的教師數量日益增長。他們用發展的眼光審視教學,把學生的自主、全面、健康發展作為課堂教學的中心目標。同時,也有一些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未能把握學生自主學習和開放學習的度,讓學生完全自由活動,上課毫無章法,隨心所欲,學生隨便活動。出現這種不良現象的原因在于體育教師未能從根本上去理解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本質,盲目實施所謂的自由自主學習。體育教師要克服這個誤區,就應該加深對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認識和理解。因此,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轉變體育教師的角色,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新課程理念的要求,教師應該實現自身角色的轉變,改變傳統的體育課程的主導者、命令者和評價者的角色,變成體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第二,應該創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活力。一種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可以讓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更加自由和輕松,有利于學生體育學習和鍛煉積極性的激發,有利于學生內在需要的滿足。也就是說,體育教學應該變成一個我要學和樂學的過程,而不是要我學和苦學的過程。第三,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實現教學目標。教學有規律有方法,但也是一種創造性活動。高校體育教師應該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使其立足于學生的個體特征和教學內容,服務于教學目標。體育教學要始終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開展自主學習或探究性學習也不例外。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提高課堂效率。
24處理好預設和生成的關系,增加課堂活力
有效的體育課堂一方面依靠預設,另一方面依靠生成,二者缺一不可。如何在體育課堂中處理好預設和生成的關系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本人認為要注意三點。第一,體育教師要對預設和生成的關系做辯證認識。預設是體育課堂的準備工作,是體育教學設計。生成是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的創造性活動。合理的預設和生成的關系,應該既不是只講預設、不講生成的絕對掌控,也不是只追求生成,不進行預設的隨意教學。第二,要以預設為依據進行生成。體育課堂既是可提前設計的,也是不可能完全預設的。所以,高校體育教師應該具備較好的課堂生成能力,在預設的基礎上積極進行充滿個性和彈性的生成,使預設不再是生成的阻礙因素,而是促進因素。第三,在預設的過程中充分考慮生成的需要。高校體育教師在開展課堂預設工作時,要以體育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身心特征為依據,對可能的生成過程做一定的把握。例如,偶發式體育學習。不言而喻,所有的生成教學應該結合預設的教學目標和任務,這才有利于課堂活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馬金鳳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探討[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4(2)
[2]宗有智高校體育教學現狀及改革思路探索[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9(s3)
[3]祝芳,吳銳體育教學中有效合作學習的三點思考[J].中國學校體育,2011(5)
[4]劉真美目標的預設與生成:一種實地評估方法[J].當代教育科學,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