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邊遠山區(qū)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低下的原因,提出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關鍵詞】高中數學 教學有效性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6B-0018-02
新課改實施多年,由于城鄉(xiāng)教育資源存在不平衡性,導致邊遠山區(qū)教育滯后,教學效率不高等,嚴重影響正常的教學計劃。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幾方面:邊遠地區(qū)生源質量嚴重下滑,學生數學基礎參差不齊,差異大;教師對學生缺乏全面教育意識,片面以提高成績?yōu)槟繕耍鲆晫W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和學生的流動性大,特別是數學學科出現(xiàn)缺教師等問題,時常有一人兼帶數班的現(xiàn)象;學校定位不準確,個別學校不能從學校實際出發(fā),片面追求升學率;各項管理制度不完善,對學生管理松懈,不能因材施教。
一、教學有效性低下的原因
評價一節(jié)好課的標準是學生的參與度、教學互動的執(zhí)行度。對于邊遠地區(qū)的教師來說,往往缺乏實施新課標理念的決心和勇氣。雖然教育部門多次組織教師進行培訓,但是效果不是很樂觀。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學內容設計不充分,教學活動安排不合理,使得教學有效性受阻。下面就課堂教學有效性低下的原因進行相關分析。
(一)教師對教材理解深度不夠
高中數學教學任務重、內容繁多、難度大,教師又無法對教材進行深入理解和研究,所以導致備課不充分,只能停留在表面上,沒有更深入地進行備齊,不注重數學知識之間的銜接性、邏輯性,最后導致學生課堂學習效率低,積極性不高,從而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這是導致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直接原因。
(二)教學觀念陳舊,教法落后
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國家實施新課改,從各方面糾正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不良習慣,為高效教學保駕護航。可是政策出臺后,大部分數學教師還不能適應改革方案,于是出現(xiàn)穿新鞋走老路的現(xiàn)象,繼續(xù)沿用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滿堂灌策略,沒有將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得新課改流于形式,學生還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無任何創(chuàng)新的教學理念,這種教學方法使得課堂教學有效性大打折扣。
(三)教師流動性大
受教育資源的限制和地域的影響,邊遠地區(qū)學校的師資力量嚴重下滑,很多年輕畢業(yè)生和在職年輕老師傾向留在城區(qū),一有機會就離開山區(qū)。雖然每年學校都參與廣西“選調生”招聘會及縣教師招聘考試,但數學科報名的不多,到最后真正留下來的更是寥寥無幾。留下來的也只是想以此為跳板,隨時做好走的準備。數學教師數量捉襟見肘。教師是教學的執(zhí)行者,沒有強有力的師資隊伍作保證,要想提高教學有效性只能說是紙上談兵,空中筑樓。
(四)學生生源質量差
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日漸重視,為了能考取好的大學,優(yōu)秀學生被市重點高中挖走,進入重點高中就讀。而經濟不好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程度又不夠重視,差生成為縣高中學校的主力軍。因為學生的數學基礎薄弱,所以對老師講解的內容一時不能理解,又不愿意下苦功,導致教學陷入困境,阻礙了教學相長。
(五)學生學習興趣弱
山區(qū)學生受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認為學習不是重要的事情,照顧家庭或者出去打工掙錢才是改變命運的途徑。在缺少教師和家長的引領和開導下,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混一個畢業(yè)證,而不是為了獲得知識。不想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學習興趣不高。再加上被生活瑣事所羈絆,日積月累,無法接受新知識,產生厭學心理。這是高中教學有效性降低的原因。
二、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一)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做事的最強動力。良好的興趣是高效學習數學的前提,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條件。進入高中階段,數學知識枯燥無味,難度突然加大,大多數同學受緊張競爭氛圍及沉重的學習壓力的影響,會覺得學不懂、壓力大,力不從心,一時喘不過氣來。對學生來說,要想有效提升學習興趣,需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當學習受阻時,要及時跟數學老師進行交流、溝通,找到突破口,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才能突破障礙、專心學習,也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提高學生效率;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讓學生知道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此外,當學生感到學習緊張、壓力大時,或者遇到這樣那樣的不順心的事情時,老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并主動地進行引導,要讓學生把自己的煩惱傾訴出來,把緊張的精神放松下來,并教育學生要有意識地去鍛煉自己,努力去適應環(huán)境,適應新的教學方法,不斷地調整自己,讓自己輕裝上陣。這樣一點一點地去適應,去改變,那么就會慢慢喜歡上數學。對學生而言,學習是生活的主旋律,要把學習作為生活的演練,有意識地去提高自己數學思想、數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將學習由被動變?yōu)橹鲃樱瑥亩〉米罱K的成功。
(二)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作為新型教師,無論是教學能力還是科研能力,都需要不斷強化和學習。只有不斷鉆研教材、把握好數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及其邏輯關系,掌握本堂課在整個中學數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才能制訂出合理的教學計劃,做到因材施教。具體從以下幾方面展開:(1)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和教師觀,以自身的教學能力,樹立良好的示范作用;(2)主動加強理論學習,特別是對課程改革的政策、改革的目標、新的課程標準等進行充分把握,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適應教學需要;(3)勤于交流與思考。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束縛,大膽創(chuàng)新,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建立新的數學教學理念,克服“閉門造車”式的教學,不斷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三)多鉆研教材
鉆研教材是實施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礎,全面把握教材內容,深刻領會教材的目的。把教材與學生的實際相結合,從中選擇與學生實際相適應的內容進行有效講解,并不斷地從教材之外吸收有益的營養(yǎng)來補充教材中的不足。課前,要充分備課,從教材、學生兩個方面來進行備課。把教學內容與學生進行充分結合,制訂教學計劃,選擇適應的教學方法,采取合理的教學策略。要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創(chuàng)新性,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四)優(yōu)化教學結構
教師上課前,要有效地設計課程,定好教學結構和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結構組織要嚴密,教學環(huán)節(jié)要環(huán)環(huán)相扣,以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講授過程要由淺入深,由易入難,和諧發(fā)展。要根據不同的內容,采取不同的教法,也就是說,內容要豐富多彩,形式要多種多樣,使教學結構得到極大優(yōu)化。當學生學習過后,要進行必要的課堂反饋訓練,以及時了解學生對新知的掌握程度,掌握學生的學情,以便能夠及時地調整教學方法,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
高中數學教學是數學教學體系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學生數學思維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教師要以全新的理念,利用自己的教學經驗,靈活機動地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讓課堂緊緊圍繞預設的目標,建立高效的高中課堂。
【參考文獻】
[1]賴玉梅.開發(fā)學生的潛能,激活高中數學課堂[J].教育藝術,2012(4)
[2]高安榮.“一節(jié)好課的評價標準”之我見[J]新課程(中旬),2015(3)
[3]劉揚義.提升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08(8)
[4]王康.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淺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1(11)
[5]劉青.新課改背景下關于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4(37)
【作者簡介】湛政偉,百色市西林縣民族高級中學教師。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