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穎
[摘 要]語言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使學習者掌握一門語言,并以此為工具與人交際。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教學無法脫離文化單獨存在。在法語教學中文化導入很有必要。可以采取多種文化導入的課堂方式進行教學。
[關鍵詞]法語教學;文化導入;跨文化交際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7-0090-02
一、語言教學與文化的關系
語言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使學習者掌握一門語言,并以此為工具與人交際。何謂“文化”?《現代漢語詞典》將之定義為“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绷执蠼蚪淌谠谄渲鳌犊缥幕浑H學》中指出,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另一個民族的綜合特征”。而語言不僅是人類主要的交際工具,更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文化的載體。在學習語言時,人們必然會接觸到與之相關的文化,而不同文化差異甚大。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币虼?,在法語教學中,教師的職責不僅是教授法語知識,還應該導入法語國家的文化知識,為學生解析文化間的差異。針對語言教學與文化的關系,美國語言學家拉多總結道:“語言教師必須理解語言與文化之間的密切關系。學生要是弄不清文化差異,就不能深入目的語中去,因為語言的意義是由文化決定的。一個學習者若弄不懂語言所表達的獨特的文化意義,他就不可能完全理解一門外語?!?/p>
二、文化導入在法語教學的必要性
(一)二外法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提及選擇法語作為第二外語的理由,學生們的答案流露出他們對這一語言的喜愛以及對法國文化的憧憬。他們認為法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欣賞藝術氣息濃厚的法國電影,希望未來有機會去法國旅游學習。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共同面臨以下諸多問題。
首先,國內高校的二外課程設置都存在著課時少的通病(一周4個課時,兩年總計不到300課時)。相較于繁復的學習內容,課時量的設置是不夠的。其次,課時的限制導致教師在教學中側重語言知識的傳授?!罢Z言加板書”的傳統教學方式、呆板的紙質教材都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再者,法語擁有一系列復雜的語法知識(例如動詞變位),學生需要在課后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復習與記憶。他們經常因此滋生畏難情緒。最后,學生的學習動機大相徑庭。有些人以考研為目的,有些人卻僅僅只是想順利畢業。這些主客觀因素交織在一起,勢必對教學效果產生負面影響。
(二)文化導入在教學中的目的
在英國應用語言學家科德眼中,“有效語言教學不應違背自然過程,而應適應自然過程;不應該阻礙學習,而應有助于學習。不能令學生去適應教師而應該讓教師和教材去適應學生”。只注重單詞記憶與語法講解的法語教學枯燥乏味,學生意興索然。如前文所述,他們都有探究法國文化的學習初衷。教師應以此為切入點,將文化知識導入日常教學中,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法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以及燦爛的文化,法語教師應為學生開啟了解法國乃至歐洲文明的一扇窗。學生將在文化背景中感受語言之美,亦在語言引導下探索文化之韻。
文化導入教學亦利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鑒于不同文化在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等諸多方面存在差異,人們的言行舉止都刻有所處社會的文化烙印,因此。即使掌握全面的法語語言知識,也不意味著學生一定能與法國人自如地交際。例如,法國人贊美女孩說:“Tu es très belle aujourdhui.”(你今天真漂亮)按照法國人的習慣,女孩可以驚喜地反問“Cest vrai?”(是真的嗎?)或簡單回答“?Merci.”(謝謝)即可。然而某些中國人會按照自謙的習慣回復:“Non,pas du tout.”(哪里,哪里)這種表達生硬地否定了對方的贊美,會引起法國人的不悅。此外,無論在言語交流還是非言語交際中都需要避免觸碰法國人的禁忌。法語教學應當將法語表達與文化背景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與法國人的交往中,學會使用符合法國文化語境的語言,達到最佳交際效果。
三、文化導入方式的多樣性
(一)文化講授
1.文化擴展
法國的美食、香水、時裝、電影、建筑頗負盛名,學生心向往之。教師在對詞組及句型的講解過程中可以穿插介紹與之相關的法國文化。這種導入方式既不顯突兀,又豐富學生的知識與詞匯量。例如法國有句諺語:“Un repas sans fromage est une journée sans soleil.” (沒有奶酪的一頓飯就像沒有太陽的一天)一般中國學生認為奶酪就是麥當勞漢堡中的芝士片,但了解法國文化的人都知道,作為日常的主要食品,法國奶酪品種繁多,不同地區都有當地特產的品種。又如法國人形容一個人不能養活自己時會說“Il ne gagne pas même son pain.”(他連塊面包都掙不上)?!皃ain”在法語中是面包的統稱,而近年在中國頗受歡迎的“法棍”(baguette)、“馬卡龍”(macaron)皆為法國美食中的人氣食物,在教學中適時地增加法國風土人情的介紹,會使得授課內容更加立體豐富,學生興致盎然。
2.文化比較
雖然以中式思維學習外語的方式不可取,但通過對比中法兩國文化相似性與差異性,學生能夠加深對語言的記憶與對文化的了解。在語言方面,形容一個人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中文使用成語“狼吞虎咽”,法語表達為“manger comme un loup”(像狼一樣吃東西),兩者結構如出一轍。在文化方面,國內某知名女星曾身著黃色的龍袍與紅色的仙鶴裝亮相法國戛納電影節紅毯,贏得國內媒體一片贊譽,但這兩套中式禮服在法國人眼中卻有著不同的文化解讀。對中國人而言,龍是帝王的象征,黃色是帝王專用的顏色,彰顯尊貴,西方人則認為龍是邪惡的象征,黃色令人聯想到背叛耶穌的猶大所穿衣服的顏色,意味著嫉妒、膽怯之意。仙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寓意延年益壽,紅色被視為喜慶吉利的顏色,而法國人將鶴視為惡鳥,認為它是愚蠢和淫蕩的象征,西方文化中的紅色則象征著暴力或是革命。找尋法語與中文的相似之處易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挖掘中法文化相異之處便于提升學生未來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多媒體應用
1.法語歌曲的播放
法語歌曲在中國被稱為“香頌”,將其引入課堂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感與求知欲。在語音學習的不同階段,合適的選曲有助于學生熟悉法語的發音規則,逐步培養法語語感。從最初歌詞簡單的兒歌Sur le pont dAvignon(《在阿維尼翁的大橋上》),到膾炙人口的香頌名曲Je mappelle Hélène(《我叫伊蓮娜》),再至翻譯成法文版的中國流行歌曲A force de taimer(《因為愛情》),當自己能用法語哼唱出一首首熟悉的旋律,學生的成就感就會油然而生。
2.法國電影的放映
看電影是最受學生青睞的外語學習途徑。法國電影久負盛名,類型多樣。在教學中,可以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習需求,選放電影片段。初學階段適合播放臺詞簡單的兒童影片或動畫片。深入學習階段,根據臺詞有針對性地選擇放映的影片。在電影《無法觸碰》中,人物運用大量口語、俗語化的臺詞,學生如若掌握這些表達方式,在實際交流中會顯得更接地氣、更法國化。
(三)互動教學
1.口語練習
法語教師時常面臨“啞巴法語”的難題,即學生掌握了語法知識,擁有較強的閱讀能力,但不愿意開口說法語??梢酝ㄟ^電影片段表演與自擬主題會話兩種方式鼓勵學生練習口語。前者無需學生寫臺詞,但脫稿表演要求他們融入角色、表達自如。自擬主題會話看似簡單,學生卻經常陷入無話可說的窘境,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將所學的法語詞匯組織成句子,并運用到合適的場景中。
2.制作課件
學生以PPT課件的形式介紹不同主題的法國文化,教師對課件內容進行必要的點評與補充。實踐證明,這是廣受師生歡迎的教學環節。學生在確定主題、搜集材料階段所接觸的信息量遠大于最后呈現出來的作品內容。要引導學生避免與他人有雷同的想法及個人興趣,這樣會驅使他們更深、更廣泛地挖掘法國文化的方方面面。PPT豐富的內容令教師在聆聽的過程中也受益匪淺。
四、結語
在二外法語教學中導入文化知識將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因為他們面對的不再只是白紙黑字的枯燥語法,還仿佛置身于五彩斑斕的法國社會。雖然語言知識仍是未來教學的重點,但法語教師應不斷提升語言水平,拓展知識面,同甘共苦及時更新信息,將法國文化的點滴與時俱進地導入教學實踐中。
[ 參 考 文 獻 ]
[1] 林大津.跨文化交際學理論與實踐[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2] 肖凌.論跨文化交際在法語教學中的重要性[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5).
[3] 孫丹.法語歌曲在法語教學中的運用[D].中國法語專業教學研究,2011.
[4] 馬小晗,馬瑞君.論視覺文化時代師范生的視覺素養教育[J].大學教育,2015(1):22.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