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祥
摘 要: 注重多樣化的高效數學作業設計、布置、批改形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從題海中解脫出來,而且可以讓他們在積極、主動、向上的愉悅心情中完成作業,讓老師從繁重的作業批改負擔中解脫出來。
關鍵詞: 數學教學 主動互助教學模式 高效作業
傳統數學作業基本就是老師布置的任務,是教學的補充和強化。大都采用教材配置的作業本,很少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水平、智力及個性發展的差異,采用“平等對待”的方式讓學生“公平”地完成老師每天布置的作業題,學生被大量形形色色的練習題、試卷所累,身陷題海不能自拔。同時教師批改作業的工作量越來越大,有的甚至積勞成疾,很大程度上作業成為師生共同的“課后”壓力,弄得師生苦不堪言。所以急需一種高效的作業形式解決這一棘手問題。在我校《主動互助教學模式》研究、探索、實踐中,“高效作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從作業設計、布置、批改等方面把自己的認識和收獲與大家分享。
一、如何設計出高效作業
在主動互助教學模式中,數學作業不再是單一枯燥的算算寫寫,而是充滿情趣的多元復合體。教師借助作業活動,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積極體驗,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學習動力。
在實際教學中設計高效作業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高效數學作業設計要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課堂掌握的情況而定。課堂上學生已經熟練掌握的東西,課后作業就不必再進行訓練。而對于多數學生未熟練掌握的知識,很有必要進行鞏固,這才能清楚洞察學生思維中的盲區、誤區,及時觀察學生的情況通過作業鞏固矯正。
(二)高效數學作業的設計要有層次。數學教學無法回避學生的個體差異,必須正視這種差異,利用這種差異,在數學作業尤其是課外作業的設計,因人施教,設計多梯級、多層次的作業,給學生留有自主選擇的空間,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各取所需,自主選擇作業的數量與難度。學生可自主選擇類型,也可以各種類型自由搭配,做到因人而異,各取所需,不在語言和行動上歧視后進生。只有這樣,才能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最終實現“人人能練習,人人能成功”,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高效數學作業的設計可以通過師生、生生相互合作完成。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作業的設計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作業的設計可以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一個新場所、一個試驗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數學題目,可以有優秀學生自己命題、同桌互選、學生自選多種形式,充分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
通過明確的分工、合作與交流,共同完成數學作業設計。對于每個參與其中的學生來說,不僅能學會與人合作,與他人交流思想、觀點,還使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都受到教育和得以發展。
二、如何布置出高效作業
作業本身是為了鞏固課堂教學效果而設計的,但如果因為作業本身的不合理而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那就得不償失了。我認為主要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
(一)高效數學作業布置要突出目的性
數學作業內容的選定必須依據教學目標,切忌隨意信手拈來,無目的、無針對性地亂布置一氣。如果教師無目的地盲目布置,不但達不到“優質、高效、低耗”的作業要求,而且會出現主次不分、顧此失彼的現象。
我認為作業的布置要符合學生學習的需要。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也應按照學生的學習興趣布置作業。這樣的作業才會有的放矢,才會滿足學生的需求。只要是課后習題或是練習冊上的題目一股腦地布置給學生。這樣的作業會讓學生生厭,消極對待甚至是逃避。認識人民幣后,做大量習題還不如讓學生跟家長去采購。做解決問題的題目時可讓學生只列式不計算,或只需口述解題思路就可以了,效果反而更好。
(二)高效數學作業布置要適量
高效數學作業布置的適量性,是指布置分量適宜的作業,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獨立進行書面訓練,達到“高效、低耗”的作業要求,有效促進智力和身心的健康發展。作業要以質取勝,而非以量取勝。對于學生的作業,我的觀點是:能在課堂上完成的就當堂完成,絕不占用學生的課外時間;作業布置時要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能不布置就不布置;作業不是提高學生考試成績的救命稻草。如:在學習了“統計”后,要求學生先統計某一路口一分鐘內通過的小汽車、摩托車和自行車的數量,讓他們制成表格,用彩筆在表格里描繪,通過一系列數學活動,獲得親身體驗,提高數學能力。
三、如何高效地批改作業
批改作業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用得好就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結合平時教學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隨堂批改作業
新課后,一些課堂練習作業可當堂完成,采用即時反饋答案,當堂批改的方式。學生在作業時,教師進行巡回輔導,巡視中看到學生做對的題目,及時批閱,這樣邊巡視邊修改,一般可批三分之一學生的作業,效果相當好。這種方式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
(二)當面直接批改
主要是針對后進生,對于這部分的同學的作業是全批全改,當面批改,當面了解具體情況,與他們探討。在批改過程中,常能有意外的發現,可以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三)學生之間互相批改
把以教師批改為主變為以學生批改為主,有些作業,我只是選擇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本批,其他的可以采用小組內互相批改,組長再把批改的情況向老師匯報。學生在批改別人的作業時,都特別認真,這樣可以提高他們的辨析判斷能力,從別人作業中接受教訓或吸取優點。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自身責任感和自身評價能力。
總之,傳統意義上的小學數學作業方式已經成為過去,更多的應是注重學生發展的多樣化的高效作業形式。它不僅可以讓學生從題海中解脫出來,還可以讓他們在積極向上的愉悅心情中完成作業,使學生及時看到自己的進步,充分發揮作業在教學中的應有作用。同時,還讓老師從繁重的作業批改負擔中解脫出來,從事有效的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