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杰
山東萊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萊州 261400
?
后循環腦梗死的影響因素與生存狀況研究
王秀杰
山東萊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萊州261400
【摘要】目的探討后循環腦梗死的影響因素與生存狀況。方法選取我院2013-06—2015-06收治的304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按梗死部位分為前循環腦梗死組158例和后循環腦梗死組146例,分析臨床資料與后循環腦梗死的關系。結果后循環腦梗死組和前循環腦梗死組合并糖尿病、房顫、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空腹血糖(FBG)水平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合并糖尿病、房顫,TC、TG和FBG水平是后循環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146例后循環腦梗死患者入院30 d時,預后良好者 88例(60.27%),嚴重致殘者 51例(34.93%),死亡7例(4.79%)。結論合并糖尿病、房顫,TC、TG和FBG水平是后循環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短期預后良好。
【關鍵詞】后循環腦梗死;危險因素;預后
后循環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PCCI)是腦梗死中病情較為兇險的類型之一,占全部腦梗死的15%~20%[1]。后循環梗死發病急,病情兇險,病死率和致殘率相對較高,可高達90.0%以上[2]。既往對于腦梗死的危險因素及預后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多,但有關后循環梗的影響因素與生存狀況的研究相對較少[3-4]。本文對我院2013-06—2015-06收治的518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影響因素與生存狀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3-06—2015-06收治的304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男172例,女132例;年齡26~89(65.5 ±8.5)歲。納入標準:符合1995年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腦梗死診斷標準;經CT或MRI證實為腦梗死。排除腦出血、既往心肺腎等臟器功能衰竭者,合并嚴重心、肺、肝、腎功能不全者。304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按梗死部位分為前循環腦梗死組158例和后循環腦梗死組146例(經MRI檢查證實后循環有新發梗死灶,同時存在后循環及前循環梗死患者納入)。發病30 d時,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對后循環腦梗死組患者評分,mRS≤3分為預后良好,mRS 4~5分為預后不良。
1.2資料采集統計所有患者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婚姻狀況、吸煙以及飲酒史、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病史等。由專門人員對患者測量身高、體質量、體重指數(BMI)。采用英國產隨機零點血壓計測量動脈血壓(收縮壓SBP、舒張壓DBP)。采集空腹血4 mL,-20 ℃ 冰箱凍存,采用美國貝克曼Jx-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空腹血糖(FBG)、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入院當天所有患者均進行NIHSS(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評分,輕度0~7分,中度8~15分,重度≥16分。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6.0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并行t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i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危險因素
2.1.1單因素分析:后循環腦梗死組和前循環腦梗死組合并糖尿病、房顫及TC、TG和FBG水平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后循環腦梗死危險因素單因素分析
2.1.2多因素分析:將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納入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合并糖尿病、房顫及TC、TG和FBG水平是后循環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2。

表2 后循環腦梗死危險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2預后146例后循環腦梗死患者入院30 d時,預后良好者 88例,占60.27%;嚴重致殘者 51例,占34.93%;死亡7例,占4.79%。
3討論
后循環腦梗死的臨床表現與前循環腦梗死不同,既往研究表明其主要危險因素基本相同,只有部分因素有所差異[5]。本研究結果顯示,合并糖尿病、房顫及TC、TG和FBG水平是后循環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
本研究顯示,后循環腦梗死患者合并糖尿病人數顯著高于前循環腦梗死組患者。Tao等[6]報道,糖尿病在后循環腦梗死中多見,而高血壓、飲酒史在前、冠心病、卒中史、高脂血癥、后循環梗死中無明顯差異。糖尿病被認為是與大動脈病變密切相關的危險因素,而后循環梗死以大動脈病變為主要分型,與糖尿病發生率高密切相關[7]。吳鋼等[8]發現,糖化血紅蛋白升高(≥8.5%)在后循環腦梗死組和前循環腦梗死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糖化血紅蛋白升高是引起后循環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而糖化血紅蛋白是糖尿病靶器官損害的標志性指標,其≥6.5%已作為糖尿病診斷的新標準之一,間接證明了糖尿病是引起后循環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此外,本研究還發現,后循環腦梗死患者血糖水平顯著高于前循環腦梗死組,高血糖水平是導致后循環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高血糖水平可使缺血腦組織無氧酵解增加,乳酸堆積導致細胞內酸中毒和血腦屏障通透性增加,導致能量代謝受損,促使梗死面積擴大和腦水腫加劇[9]。
心動房顫是臨床常見的心律失常,是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已得到公認。本研究發現,合并房顫增加了后循環腦梗死的發生率。研究[10]發現,血清TC、LDL增高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呈正相關,HDL增高則對血管有保護作用,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呈負相關。后循環腦梗死患者TC、TG增高,可能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從而促使后循環腦梗死的發生。朱亞濤[1]發現,后循環腦梗死患者合并高脂血癥顯著高于前循環腦梗死組,與本文結果一致。傳統觀念認為后循環腦梗死致殘率和病死率均很高,也有報道稱后循環腦梗死患者的預后較好[12]。
4參考文獻
[1]朱亞濤.后循環腦梗死的臨床特點及預后分析[D].鄭州:鄭州大學,2014.
[2]Caplan L.Posterior circulation isehemia: then,now,and tomorrow.The Thomas Willis Leeture 2000 [J].Stroke,2000,31(8):2 011-2 033.
[3]王建華,李培,王素潔,等.后循環腦梗死的危險因素及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4,17(12):1 907-1 910.
[4]陳華英.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及預后相關因素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24(4):71-72.
[5]陳玉輝,王音,徐蕾,等.后循環腦梗死的臨床特點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心血管雜志,2014,19(2):101-104.
[6]Tao WD,Kong FY,Hao ZL,et al.One year case fatality and disability after posterior infarction in a Chinese hospital-based stroke study [J].Cerebrovasc Dis,2010,29(4):376-381.
[7]Kim JS,Nah HW,Park SM,et al.Risk factors and stroke in atherosclerotic stroke intracranial compared with and anterior compared with posterior circulation[J].Stroke,2012,43(12):3 313-3 318.
[8]吳鋼,許映雪,胡志堅,等.后循環腦梗死的相關危險因素及可能影響預后因素分析[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5,14(1):37-42.
[9]李艷霞.115例腦干梗死患者臨床特點分析[D].濟南:山東大學,2009.
[10]Grande G,Vanacore N,Maggiore L,et al.Physical activity reduces the risk of dementia 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subjects: a cohort study [J].J Alzheimers Dis,2014,39(8):833-839.
[11]Naess H,Nyland HI,Thomassen L,et al.Incidence and short-term outcom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young adults in western Norway[J].Stroke,2002,33(8):2 105-2 108.
(收稿 2015-07-18)
【中圖分類號】R74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15-00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