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敏
摘 要 分組討論式課堂教學法作為一種互動性較強的教學方式,在“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程教學中的運用,打破了傳統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固定講授模式,讓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更為活躍,學生從被動傾聽者轉變為主動參與者,各方面能力也在教學活動中得到不同程度的鍛煉。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分組討論式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的重要性,隨后探討了其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的具體應用,最后就分組討論教學法的優點進行了詳細論述。
關鍵詞 分組討論 課程教學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2.040
0 引言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以及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進一步加深,大量的西方思潮涌入,社會意識形態及價值觀日趨多元化。在各類媒體的強烈沖擊下,高校學生的思想價值觀發生了極大的改變,不再盲目崇拜權威,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轉變傳統教學方式,根據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不斷革新教育方法與教學模式,增強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實效性。而如何有效提升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實效,成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需要研究的重點課題。通過實踐表明,課程教學實效性的提升,不僅要求課程教師擁有較高的專業教學水平,還要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增強大學生的學習動力,確保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而達到提升課程教學實用性的效果。
1 分組討論式教學法運用于課堂教學的重要性
在教育改革深化背景下,不符合當前教育理念的傳統灌輸式教學法,逐漸受到越來越多高校、教師、學生及相關教育人士的質疑,而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的互動式教學,由于形式新穎、過程豐富、互動性強等特點,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認可。在高校課程教學中,互動式教學方法靈活多變。其中,應用最為普遍的為分組討論法,對提高課程教學效果有著較大幫助。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中,分組討論教學法的運用具有較為顯著的效果,通過分組討論讓課程教學氛圍變得更為活躍,學生在積極參與中能更高效地獲取知識,在對問題及知識點熱烈討論的同時,邏輯思維能力與表述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鍛煉。因此,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中,運用分組討論法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在其課程教學中,可以從各個方面著手,盡可能發揮出分組討論教學法的最大功效。
2分組討論式教學法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2.1 改進考評制度,確保其應用于分組討論式教學法
在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中,為了確保分組討論教學能達到預期教學效果,需要改進以往的考核評價制度,讓其能充分適用于分組課程教學模式。高校可根據這一門課程的教學目標,將各討論小組的表現作為學習過程考核的重要參考標準,并作為綜合考評成績的重要構成部分。在實踐討論中,教師可要求各個討論小組制定具有總結性的提綱,并結合提綱內容,由小組成員推選的代表作出主題發言。教師根據每個討論組的提綱涉及層次、內涵及主題發言表現給予較為合理的評定分數,確保其給出的分數能起到對學生的激勵作用。
2.2 分組討論式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
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考核評價制度變革的前提下,設計分組討論教學的各個環節,包括課前預習布置與課堂討論流程安排。教師需在課堂分組討論正式開展前,根據教材內容,設置合理的討論主題,并提前將主題予以公布,以便于學生做好資料搜集、調查統計等相應的準備工作。在分組討論課程安排上,基本流程為學生分組→確定每組論題→小組內討論→搜集資料及討論結果整理→小組代表發言→教師點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確保各個小組成員為5人左右,并掌握好每個小組發表發言的時間,避免出現超時狀況。同時,還需對每個小組的探討結果及發言給出客觀、公平的點評,肯定各個小組成員在討論中的付出及收獲,并確定好下一次課程教學討論主題。
3分組討論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需注意的問題
3.1 學生的個性差異
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一課程教學中,關于分組討論法的運用,需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雖然大部分學生會主動參與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并認真配合教師的各個環節任務安排,但也存在一小部分學生由于各方面因素,抵觸教師所組織的教學活動,甚至出現公然反抗行為,對其他學生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為此,教師需要提前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給予存在異常行為學生更多的關懷,以更具關懷性的方式引導其參與到課堂討論中去。
3.2 課堂討論秩序的維護
在課題討論進行中,由于課堂氣氛較熱烈,學生的情緒會變得更為高漲,因而容易在對方小組進行演講時,提出各種各樣的疑問,或直接與周圍同學就問題進行探討,影響其他小組發言人員的正常進行,甚至會影響到發言人的發言質量。對于這種情況,教師需適時進行協調,以合理的方式引導其他小組將注意力用于傾聽講臺發言人員的演講,以保證發言人的演講水平及內容質量不受影響。
3.3 小組發言環節的指導
在分組討論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還需考慮到小組發言人在發言中可能出現的狀況。例如,一些小組發言人員由于情緒緊張或準備不足,在演講過程中出現發言突然中斷的現象。對此,教師可及時給予發言學生更多的鼓勵,并通過巧妙的提示讓發言人找回思路,或允許該組其他成員適時進行后續講解,以順利完成各小組的演講。
3.4 課堂討論、發言時間的把控
由于課題討論小組的成員需要保證在5人左右,使得小組劃分較多,而課堂討論、發言時間有限,因此教師必須統籌兼顧,控制好討論過程中每一環節的時間,特別是小組發言環節的時間,應盡可能將每小組的發言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對于一些口若懸河的發言人,教師需適時通過巧妙的方式提醒,讓發言的學生及時調整自身思路,突出演講的重點,以確保其他小組能有充足的時間發言。
4 分組討論式教學法的優點探討
分組討論式教學法作為一種較有代表性的互動式教學方法,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中的運用,打破了以往該課程教學的沉悶氛圍,提高了大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并突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分組討論過程中,學生能充分展現自我,在積極參與中更好地認識自我,進而不斷提升自我。而作為教師,通過學生在分組討論中的表現,能及時了解現階段學生的整體思想狀況以及對知識的認知程度,并以此為根據,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總體而言,分組討論教學法的優點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4.1 符合高校學生的心理特征
當前高校學生的年齡層主要集中于20歲左右,整體思維較為活躍,并在生活與學習中表現出較強的自我個性宣揚意識。而在以往的灌輸式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學生的自我表現欲被壓制,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學生在教師一成不變的講解式教學中,逐漸形成被動學習習慣。而分組討論教學法的運用,打破了學生的這種被動教學狀態,為學生提供了寬廣的自我展現平臺,符合當前大學生的整體心理特征。
4.2 有助于增強高校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分組討論教學法的應用,需要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以小組形式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各個小組成員必須學會其相互協作,最大限度發揮出團隊合作精神,才有可能在眾多小組辯論中,大放異彩,獲得更為理想的成績。同時,通過課堂實踐表明,在經歷了分組討論式教學后,學生的團隊意識變得更高,團隊協作能力也有了較大提升,完成主題提綱設計的質量更高。
4.3 鍛煉大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
分組討論式教學要求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完成相應的討論提綱設計。各小組成員為了及時完成任務,必須積極開動腦筋、拓展思維,并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其提綱的設計。在此情況下,學生理論思維能力以及文字表述能力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鍛煉。并且,分組討論式教學運用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可在鍛煉學生理論思維能力的同時,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及方法來思考問題,進而形成良好的思維模式。
4.4 培養學生良好的口語表述能力
在分組討論式教學中,每個小組都需要一名代表進行討論成果的演講。因此,作為各小組的成員特別是代表發言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口頭表述能力,能結合本組提綱及討論結果,在講臺上思路清晰、井井有條地演講,并能針對其他小組提出的異議,快速作出辯解。通過這種形式,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還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升了學生的臨場應變能力。
4.5 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
在課堂分組討論中,教師可通過各小組的討論提綱與發言,及時了解大學生的課程知識掌握程度和思想狀況,進而更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活動,切實起到對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效果。通過實踐調查表明,教師通過組織分組討論活動,能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特別是一些思想政治意識較為淡薄的學生,并加強對其個性化的輔導,有效提升了這類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為和諧校園的構建奠定了良好的思想理論基礎。
4.6 有助于教師調整自身定位,提高教學水平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中,分組討論式教學的運用,需要教師及時轉變自身角色,由以往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習活動組織者。其中,教師必須把握好課程整體內容及教學目標,合理設計討論主題,以確保所組織的教學活動能起到對學生的啟迪、教育作用。此外,在分組討論教學中,教師必須控制好各個環節的時間,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提升自身的組織協調能力。因此,分組討論式教學不僅能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養,還有助于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
課題名稱是:研討式教學法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研究,課題號:湖南科技學院教改課題XKYJ2015019
參考文獻
[1] 蔡珍美,方志玉.高校課堂分組討論成績評定探索[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4(4).
[2] 張小梅.優化分組討論 打造高效課堂[J].語文天地(理論綜合),2013(7).
[3] 郭小磊,范文博.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創新探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6).
[4] 蔡揚波,任鵬.高校思政課“群體開放式”教學模式探究——以課內“問題互動及分組討論”為視角[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