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妮



摘 要 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環節是高職教育教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直接關系到能否實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本文立足鐵道工程技術專業(群)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闡述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和實施,通過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和管理,確保實踐教學質量。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實踐教學 實訓管理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2.064
1 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構建
鐵道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建設是以鐵路施工和維護生產過程為主線,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核心,通過分析職業崗位(群)典型工作任務、歸納完成任務所需能力、構建能力所需課程模塊,進行課程重組與改革,并將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相關職業資格標準融入到教學活動當中去,做到教、學、做的有機統一。
鐵道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以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為目標,以專業技能培養為主線,強化各環節之間的內在聯系,按照由基本技能至專項技能、到綜合能力訓練、再到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特征,構建了以識崗、強崗、頂崗和創新創業為內涵的多層次、遞進式的實踐教學體系(見圖1)。
第一層次是識崗環節,著重培養學生專業基本技能,使學生初步熟悉鐵道工程技術專業基本技能和實踐能力,了解基本崗位工作性質、作業項目及崗位職責。第二層次是強崗環節,在專業課程項目化教學中,融通相應實踐技能訓練項目,強化培養學生專項技能。第三層次是頂崗環節,通過各種生產性實踐鍛煉提升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以促進學生逐步由學習者向職業人轉化。第四層次是創新環節,通過多種途徑,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素質,以及創新創業的意識與能力。
2 實踐教學實施
2.1 實踐教學及實訓室現狀
鐵道工程技術專業按照校企聯合新模式,即學校提供場地,企業提供部分設備和技術,先后建設了相關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校內實訓室的建設基本滿足了教學項目,在學生考證工作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為了強化實踐教學,教學中加強了生產性實訓,使生產性實訓占實踐教學學時的比例在50%以上;與企業合作建設校外實訓基地增加20個,學院與企業共同管理、共同考核,確保學生頂崗實習半年以上;建立校企共建共管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運行機制,創新校企一體化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提升實習實訓管理水平。
除建設校內實訓室(基地),還積極拓展跟企業聯系,校企共建,以技能培養為目的,把課堂搬到工地,鐵路修到哪里,實訓基地就建到哪里,教學在工地,服務到現場。鐵道工程技術專業與中國中鐵、中國鐵建、鐵路局等國有大型鐵路施工企業合作建設20個實訓基地,使校外實訓基地總數達43個,保證100%的學生有半年以上的頂崗實習,實現“學校走進企業”。加強實訓基地內涵建設,將企業文化融入到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中,建立健全基地運行管理制度,制定實訓、頂崗實習安全保障等規定;營造企業化的職業氛圍,促進學生職業素質養成;建立頂崗實習的崗位檔案、學生實訓檔案和指導教師檔案等數據庫;與鐵路施工與維護企業聯合開發實訓教材和實訓指導書,校企聯合制定學生技能考評體系。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確保校外實訓基地安全、高效地運行。
2.2 需增設實訓室和實訓項目
鐵道工程專業歷經多年的教學,已開展多項實踐教學項目,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并獲得了一定社會效益。
現代鐵路高速發展,與鐵道工程技術相關的新技術、新設備、新方法,需要在教學中加以強化,尤其需要通過實踐教學加以強化,因此在實踐教學中需增設一些項目,見表1。
3 考核評價體系
實踐教學考核應該由校企聯合成立課程考核小組,基于鐵路行業技術標準,針對學習領域的各個學習任務,從態度、認知感、協作精神、操作要領、技能水平等方面,對課程進行全方位考核;建立與職業能力培養相適應的課程考核辦法,以技能考核為重點,結合學生的職業素質進行考核。
成立課程評價工作組,建立具有高職特色的“企業、學校、教師、學生”相結合的課程評價體系,從課程質量和課程學習兩個層面對課程進行評價。
在課程質量評價方面,按照實際職業崗位從工作任務分析、行動領域確定、學習領域轉化、學習任務構建、學習過程實施等方面,對課程的目標定位、設計、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與手段、課程教學效果、課程特色等方面制定課程質量標準,采取企業評價、學校專兼職教師自評與互評、在讀學生評價、畢業生評價的方法對課程進行評價。
在課程學習評價方面,按照職業崗位,注重對課程的學習效果評價。按照學生在技能訓練中對社會能力、方法能力、專業能力的掌握程度,對課程進行評價。按照公開、公正的評價原則,采取學生自評與互評、企業參評的方法評價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質量。在評價中,學生通過“自評”進行自我診斷、反思和調控;通過“互評”取長補短;企業采用“評分與評語相結合,以評語為主”的評價方法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以此來衡量社會對學生的認可程度。實訓管理流程(見圖2)。建成科學、有效、嚴格的實習實訓管理與質量監控體系以及符合專業培養目標的實習實訓內容。
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重在實習實訓的落實,所以必須建立相應的配套管理制度。首先,成立校企共同參與的實習實訓工作委員會,研究制定實習實訓實施辦法與工作細則,全面建立工學交替平臺,確保實習實訓的順利進行。其次,組織教師和企業人員共同對課程的實訓內容進行細化,編制專業實訓要求和考核標準,規范實訓內容和考核方式,建立嚴格的實習實訓質量監控體系。根據“識崗”、“強崗”、“頂崗”的不同特點和要求,采用不同的組織方式,制訂不同的實習流程,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構建校企合一的實習實訓管理體系。“識崗”教學,采用集中實習的方式,以學院管理為主,選派專業教師進行專業指導與實習管理;“強崗”實習,以學院為主導,企業為主管,由企業與學院共同對學生進行訂單式培養,企業按見習生的要求管理考核學生,學院委派專職教師管理教育學生;“頂崗”實習,采用分散實習方式,由企業對學生以“員工”的要求進行管理,學院對學生實習成果提出明確要求,企業按準員工規定對學生進行考核。另外,學院要建立實訓基地的考核制度,制訂考核指標體系和實施細則,定期進行檢查與評估,以確保學生實習實訓工作的順利進行。
4 結語
本文僅僅只是系統地明確了實踐課程需要開展的方向和類別以及實施的方法,隨著專業的不斷發展,專業實踐課程體系仍然需要不斷完善和更新才能滿足企業崗位的職業要求,所以關于此課題的研究與討論應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13q171)
參考文獻
[1] 陳志生,梁偉祥.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9.
[2] 吳建設,丁繼安,石偉平.基于構建社會主義理論的高職實踐教學體系的整體構建.中國高教研究,2004(11).
[3] 王丹.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研究.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