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蘭
【摘 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大環境下,員工的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逐漸加大,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體系,對于消除員工職業倦怠、促進員工全面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據中國人力資源網工作倦怠現狀調查報告顯示,以100萬名上班族為例,有61%的上班族感到工作壓力較大,近2/3的人工作動力不足,缺乏前進動力。此外,調查還顯示25歲以下的員工屬于職業倦怠高發人群,占24.26%,是所有調查對象中倦怠最多的群體。而25歲至30歲之間的員工中有21.93%的人,存在職業倦怠。由此,可以看出:建立有效的員工激勵機制勢在必行,對于員工身心健康、全面發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員工激勵;體系建設;探索實踐
當今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競爭的日益加劇,導致很多員工出現精力不集中、工作疲勞、精神焦慮、工作效率不高甚至身心乏力等現象。很多員工在職業生涯早期,通常無家庭負擔,牽絆職業發展的因素較少,工作熱情比較高,主要經歷都放在了工作上。進入職業生涯中期,員工需要承擔比較繁重的家庭責任和義務,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員工的績效水平,從而出現疲沓、敷衍了事等不積極狀態。這時候,就需要采取及時、有效的激勵措施,喚醒工作熱情,激發工作潛能,從而讓員工保持旺盛的工作經歷,擁有良好的工作狀態,朝著更高更遠的目標邁進,不斷實現人生價值。
一、建立崗位輪換機制,減少職業疲勞,激發內生動力
崗位輪換是指員工在某一崗位從事某項工作后,可以根據個人意愿和發展需求,到另一個崗位工作。這樣可以避免工作內容的重復單調,使員工產生厭倦情緒。讓員工在多個角色中豐富工作經歷,創造工作新鮮感,得到全方位鍛煉,不斷提升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創造高效優質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發現:長時間從事同一性質的工作,尤其是機械性的工作,容易使人感到乏味,缺乏創新性,久而久之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質量降低。一項調查顯示:在同一崗位工作滿兩年的人群中,有近三成的人出現厭倦,有2.6%的人患上工作倦怠癥。當員工對原來的工作崗位完全勝任時,就會對這一工作產生倦怠,希望嘗試有挑戰性、有創造性的工作。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如果能夠建立內部人才市場,建立人員的有效、良性流動機制,讓所有員工流動起來,人盡其才,發揮自身的優勢和長處,將工作做得更加細致、精細,有更多的職業發展空間和良好的職業發展前景。員工也許就不會感到自己的處境是“圍城”,也不會跳槽到外面的世界“尋尋覓覓”了。一些國際知名大企業集團,對于崗位輪換進行了有益的嘗試,經常采用輪崗的方式培養和鍛煉接班人,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推行崗位成長工資,促進員工全面發展,實現名利雙收
目前,大多數企業采用崗效工資制,工資政策與工作崗位聯系在一起,比較死板,讓員工感受到在“吃大鍋飯”,而不是多勞多得,按勞計酬。這種工資制忽視了知識和技能在薪酬中的權重,導致高技能人才得不到與其技能相匹配的報酬,技術的價值沒有得到體現,進而失去學習技能的動力。
推行崗位成長工資機制,重點在于突出業績這一主要因素,兼顧資歷、能力等薪資要素,建立崗位成長工資項目,例:每積滿10分,獎勵0.2工資系數,即在原來的工資系數上增長0.2(即原工資悉數*0.2),每月可增長一定數額的薪金,以此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提升員工工作績效,實現員工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的一致性,引導員工立足崗位成長,在堅持崗位效益工資制度的基礎上,建立以績效為導向的崗位成長工資,以更好地發揮薪酬的激勵作用。
崗位成長工資機制將員工薪資增長與員工工作質量、工作績效、自身綜合素質結合起來,打破原來檔序晉升只考慮工作年限的局限,引入了資歷、績效、能力等工資要素。成長積分累積方法:(1)計算員工崗齡,1年累積1分,員工當年休各類假期超過兩個月,當年崗齡積分清零;(2)計算職業資格積分。取得本崗位或同一工種下其他崗位技能等級證書或與本崗位緊密相關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積4分;員工取得本工種特種作業證書積2分,取得相關工種特種作業證書積1分;(3)計算獎勵積分。獲得公司及以上市、省、國家級榮譽或獎勵分別積2、4、6、8分,省部級前3名,國家級一類競賽前5名,國家級二類競賽前3名,分別按照相應的級別積4、6、8分。(4)計算培訓課時分。員工參加與本崗位緊密相關的技能培訓、素質提升培訓等培訓項目,完成規定的培訓課時,積2分;(5)計算成果分數。省部級以上級別科技成果、專利、著作權按級別分別積4、6、8分,兩項以上的加2分。(6)換算積分。每年3月對上一年積分進行核算,對積夠10分的員工進行工資晉升,剩余的積分平移下一年,當年積分不夠10分的,亦將積分平移到下一年,與下一年積分累積計算。(7)附加方面。取消職稱作為崗位工資晉升的直接因素,按規定積分,職稱需與所從事的工作緊密相關。注冊安全工程師、造價工程師、執業藥師、房地產估價師等,在相關工作崗位,根據工作需要,可比照聘任中級專業技術職務,積4分。
推行成長積分,能夠更加全面的體現員工的綜合價值,將促進員工創新工作、時時充電、不斷總結積累成果,激發其工作熱情,體現“多勞多得”的薪酬效果。
三、加強職業生涯規劃,職業明晰發展路徑,早日實現人生夢想
當前,很多員工工作一段時間后,出現職業迷茫,不知道該如何發展,朝著哪個方向發展,這就需要建立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明確發展軌跡,確定發展目標,并不斷付出努力,一步一個腳印的前進,實現最終的職業目標。
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充分考慮人、環境、職業與美好愿景之間的關系,應該從以下5個方面入手:(1)明確發展目標。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明確職業生涯的目標,行動起來就會有目標、有方向。目標可以是近期目標,也可以是遠期目標,目標影響著一個人的行動和作為。(2)進行自我評估。正確審視自身的優勢和劣勢,選定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方向,做出最佳抉擇。(3)進行機會評估。主要是評估各類環境因素對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進行評估和科學分析,更好地把握機會,贏得勝利。(4)職業方向選擇。職業方向的選擇,直接關系到事業的成敗。正如人們常說的,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由此可見,職業選擇對人生事業發展是何等重要。為此,至少考慮以下幾個方面:性格與職業的匹配,興趣與職業的匹配,特長與職業的匹配,內外環境與職業相適應。(5)選擇職業路線。在確定職業后,向往哪一條路線發展,此時要做出選擇。通常要考慮三個問題:①我想往哪一路線發展?②我適合往那一路線發展?③我可以往哪一路線發展?
隨后,要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書,包含員工的基本信息,職業發展的長期、中期及短期規劃內容、職業目標、崗位目標、技術等級目標、重大成果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通道設計,一方面記錄職業生涯的目標,同時也是職業發展的備忘錄。設定職業生涯軌跡,幫助員工結合職業特點、職業特征、發展方向與崗位設置,以個人能力、性格、特長、興趣、環境為條件,進行個人職業生涯設計,并制訂相應策略進行實施,在過程中進行動態調整,不斷予以反饋和修正。
為了實現職業生涯規劃,要不斷提供舞臺實踐鍛煉,創造機會,壓擔鍛煉,并進行階段性評估與反饋,在每一個項目、每一固定時段(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一般為1年)的工作業績,做出客觀的評定,一個階段的目標達到后,再重新確立發展目標。
總之,建立靈活有效的員工激勵機制體系,是激發員工活力的需要,是實現員工價值的需要,可以是員工將個人理想與組織目標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激勵和鼓舞員工努力工作,身心愉悅,事半功倍,讓員工發自內心的奮發有為,實現人生追求,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