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元田
【關鍵詞】奧爾夫教學法 音樂教學 運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7A-
0115-01
音樂是深受小學生喜愛的課程,對提高小學生的藝術修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音樂教學中,奧爾夫教學法主張將小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通過舞蹈動作、歌唱語言、游戲學習等調動小學生的熱情,讓小學生直接參與到創造性的音樂活動中,充分發揮音樂對小學生協調性、創造性、獨立性、合作協調性的培養作用,開發小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小學生的音樂素養。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要結合奧爾夫教學法的特征,即元素性、綜合性、參與性、即興創造性四種有效的方式對小學生進行教學。
一、元素性教學的運用
奧爾夫音樂教學中的元素性是指通過多種音樂元素的有機整合,使每個環節中的音樂元素得到充分展示,包括音樂技巧、教學方法、藝術形式、材料采集等。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奧爾夫教學元素性的特征,采用簡單的音樂素材、生動的音樂內容、朗朗上口的音樂旋律,通過直接、簡單的方式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例如《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小學生喜愛的歌曲,節奏簡潔明快、曲調通順流暢,音樂教師在教學這首歌時要根據歌曲的特點,讓小學生用活潑、輕快的聲音融入自己的感情進行演唱。另外,音樂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在聽、唱、表演的過程中,體驗春天的美、感受春天的美、表達春天的美,通過簡單的音樂旋律讓小學生將語言節奏、肢體節奏綜合運用起來,在親身參與中感受音樂的樂趣。
二、綜合性教學的運用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強調音樂的情緒表達,注重在音樂活動中通過舞蹈、語言、動作等綜合藝術形式對小學生進行音樂教學。一般綜合性教學的運用,是為了豐富小學生的音樂教學課堂,讓小學生在內容豐富的音樂活動中得到全面發展。奧爾夫教學法的綜合性教學,可以將語言動機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延展音樂節奏、舞蹈動作,用這種綜合性的音樂教育方式,讓學生得到多方面的鍛煉。教師以《小紅帽》為故事的開端,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小學生好奇、愛玩的心理,用故事情節編排舞蹈動作,帶動小學生參與歌唱和舞蹈,再通過游戲環節的設置,讓小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鍛煉自己的肢體協調性,通過形體舞蹈、歌唱表演、講故事、詩歌朗誦等,充分發散小學生的思維,讓小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既鍛煉肢體協調性,又掌握基本的音樂節奏,并培養小學生的表達能力,使小學生得到綜合技能的鍛煉。
三、參與性教學的運用
奧爾夫參與性音樂教學,要求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活動,讓學生能夠親自感受、親身體驗,教師在不增加教學負擔的前提下,讓小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活動,掌握音樂教學的基本節奏、音樂韻律等內容,增強小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參與性教學活動中,音樂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愛玩的天性,多融入游戲教學,提升小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小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提高音樂素養。在教學《小動物歌唱》時,音樂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可以用精彩的開端教學切入點,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小學生各自扮演不同的小動物,即興創作舞蹈動作,通過語言、動作、表情等展現不同的動物特征,充分參與音樂活動,提高想象力、空間感、結構感,以及肢體協調能力、平衡能力、協調合作能力、反應能力,使小學生在游戲環節中集中注意力邊玩邊學,提高學習效率。
四、即興創作性教學的運用
在音樂教學中,創造性是人體發展的最高表現。奧爾夫音樂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親自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并在音樂學習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及創造力。舞蹈、歌唱、語言常常貫穿教學的始終,教師可以在教學的每個環節鼓勵學生參與即興表演,充分開啟學生的腦力和創造力,讓學生將音樂學習中的各個元素通過即興表演展現出來。《金孔雀輕輕跳》是一首節奏舒緩、旋律優美的傣族風格歌曲,音樂教師要激發學生的舞蹈興趣,抓住小學生善于模仿的特征,利用多媒體教室播放相關視頻,讓小學生在模仿中即興編排舞蹈動作,感受舞蹈的美感和樂趣,并在即興舞蹈中提高創新意識。
總而言之,奧爾夫教學法是一種讓學生親自參與音樂活動,提高小學生創造力和表現力的教學方法。教師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時,應注重體現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將音樂教材中的各個要素分成不同的音樂元素,并以節奏教學為先導,結合歌唱、舞蹈、語言、游戲等形式,讓小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身心愉悅,有效學習。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