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琳
摘 要: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進行歷史資源的開發與創新,使歷史教學充滿精彩與活力。從學科整合,充實教材內涵;融入網絡,拓展課堂外延;結合鄉土,強化知識應用三方面研究開發課程資源,提高歷史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課程資源;歷史教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9-0068-01
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的人通常被認為是博學多知、通古博今。古語有云:“以史為鑒、可知得失”,足以看出歷史學習的現實意義。作為高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學習在高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鑒于很多學生普遍反映歷史課程學習過程中枯燥乏味、歷史事件記憶困難、學習資源匱乏等突出問題,授課教師在進行歷史課程教學時,應該找出學生出現問題的癥結所在,大力開發歷史學習課程資源,切實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一、學科整合,充實教材內涵
許多學生在進行歷史學習的時候,反映課本中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介紹篇幅較小,內容不夠豐富,遠不能滿足求知欲十足的高中生對未知事件探求的欲望。因此,授課教師在進行歷史課程講述的時候,就可以巧妙地通過學科間的相關知識的整合達到充實教學素材,拓展知識內容的目的。例如,在教授“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時,必然會講到屈辱的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英國的一聲炮響,轟開了清王朝閉關鎖國的大門,中國從此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學生在記憶這些名詞的時候,可能就是在機械地進行記憶,而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背景下飽受三座大山壓迫的勞苦人民的生存狀況不甚了解,也就對麻木了的民眾的狀態不能產生深刻的共鳴。此時,授課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內容,在語文課本中尋找與此歷史階段相契合的語文素材進行跨學科融合性學習,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學科間的知識融合,促進學生對歷史素材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因此,授課教師在進行該章節內容授課時,可以講解語文課本中《阿Q正傳》著力刻畫的阿Q這樣麻木、吝嗇、可悲的小人物形象。通過利用這種學科間的交叉內容進行融合式學習的方法,不僅增加了學生歷史學習素材,還為理解語文文章奠定了時代基調,可謂是一舉多得。
二、融入網絡,拓展課堂外延
第三次科技革命帶來的巨大便利已滲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以網絡信息技術為主導的科學技術正使生活發生著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多媒體信息技術以其海量的教學資源、便捷的傳播方式、新穎的授課形式廣泛拓展著歷史課堂。網絡信息技術的一個巨大優勢在于通過網絡傳媒強大的視聽功能,幫助學生深刻體會歷史的真正含義。歷史并不是蒼白無力的一段段文字的疊加,而是有血有肉、有苦有淚的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故事。授課教師在進行歷史課程講述的時候,可以借助網絡的力量,拓展課堂的外延。例如,在學習一些章節的相關內容的時候,生于和平年代的學生可能對戰爭和國家統一的重要性理解缺乏感性認識,對歷史事件的記憶和理解顯得蒼白無力。授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適時通過網絡資源,找尋與該歷史階段相契合的一些影像資料,通過形象生動的視聽資料,讓學生對該時期的歷史產生更深刻的感性認識。比如《四渡赤水》,將毛主席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展現得淋漓盡致,使學生更能理解當時的情形。通過一個小故事、一個小戰役的描寫,側面描繪出戰爭的殘酷,學生深入理解戰爭的慘烈和歷史事件的意義,從而將這些感性認識逐步上升為理性認識,更能理解和平與統一的可貴。多媒體網絡呈現的豐富的視聽資源,為學生提供了更多了解歷史、感知歷史事件的機會,學生在學習相關歷史事件的時候更加富有情感,更能理解歷史事件背后的波瀾壯闊。
三、結合鄉土,強化知識應用
學生在進行歷史知識學習的時候,需要以歷史事件為主線,通過時間的先后順序將歷史事件進行線性串聯。歷史事件往往以時間軸為主線,主要由時間、地點、人物等要素構成。授課教師在進行相關章節內容講述的時候,可以結合學生所在地域的特點,將歷史事件與當地文化進行巧妙的聯系和講述,增強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興趣和記憶。例如,授課教師在講述到“抗日戰爭”相關章節的內容時,必然要講到開始時間、結束時間、重要意義和其中發生的重要事件等。眾所周知,“七七盧溝橋事變”標志著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也是抗日戰爭正式開始的標志性事件。在北京附近學校的授課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盧溝橋,讓學生到盧溝橋上去觸摸那些被日本槍膛中的子彈打出的彈坑,觸摸歷史的痕跡,以此告訴學生,歷史真真切切地發生過,讓學生明白“國家雖安、忘戰必?!钡牡览?。同樣的,眾所周知,遵義會議是我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在遵義附近授課的教師,學習遵義會議意義的時候,就可以結合鄉土資源,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強化對知識的應用。結合鄉土知識對歷史事件進行學習,將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和記憶,更有利于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活學活用能力。
四、結束語
作為高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歷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授課教師不斷地進行歷史資源的開發和創新,切實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使歷史教學充滿更多的精彩與活力。
參考文獻:
[1]張志杰.歷史課堂教學應有的品質[J].中學歷史教學研究,2008(03).
[2]孫福章.中學歷史教學的有效性[D].首都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