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 要:采用調查分析,數理統計等方法,以上饒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從學生訓練頻度、教師教學創新和田徑項目訓練條件三個層面出發,對該院田徑項目的教學現狀進行了調查,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影響學院田徑項目教學實效性提升的因素,并從提升體能訓練科學性、強化教師教學素養和加大校園田徑硬件設施管理等方面入手,提出了針對性的優化建議,希望能夠為上饒職院田徑項目教學質量的提升,給出一些參考。
關鍵詞:上饒職業技術學院;田徑項目;教學現狀;調查分析
1調查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以上饒職業技術學院藝術體育系2015級大專生為對象,展開調查工作,共涉及受訪學生200名,其中,男生120名,女生80名。此外,對10名藝術體育系田徑課程的一線教師展開了主題為《田徑教學實施與創新情況》的訪談,收集教師對田徑教學的認知與創新看法。
1.2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數理統計、上門訪談等方法,進行調查實踐。調查過程中,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數量19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5%,同時,邀請10名學院副教授以上專家,對此次調查問卷的信效度進行評定,結果證實:6名專家評定問卷信效度為“優”,4名專家評定問卷信效度為“良”。由此可知,此次調查的信效度良好,調查結果真實可信度高。
2調查結果與分析
2.1學生訓練頻度情況
訓練頻度,是反映田徑教學訓練科學性的重要指標。此次調查中,特編訂問卷,對受訪學生的訓練頻度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的周訓練次數大多為“5-7次”,占比高達74.3%,且每次訓練的時間以“120分鐘以上”居多,占比達到56.6%??傮w上看,學院藝術體育系參與田徑項目學生的訓練時間較長,且大多處于高負荷狀態,長此以往,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可能造成負面影響。此外,過于高負荷的訓練壓力,也不一定能夠提升學生的田徑成績,反而容易讓學生滋生厭學,怕練的心理。
2.2教師教學創新情況
在調查中,特對教師實施田徑教學的方式方法進行了調查,并以教學創新作為視角,展開分析。結果顯示:61.2%的受訪教師認為“在田徑項目訓練中,“應以高強度體能訓練為主,針對性訓練為輔”,并指出:他們在日常的教學與訓練中,一直采用該種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導;此外,23.5%的受訪教師則認為“訓練中,僅需要依靠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即可,并不需要創新訓練手段”;而認為“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分層次訓練,并引入創新思維”的教師,僅為11.3%。由此可見,學院大多數田徑項目指導教師的教學創新觀念并不強。
2.3田徑項目硬件條件情況
硬件條件是田徑項目得以有效開展的基礎性保障,近年來,上饒職業技術加大了對校園體育硬件設施的建設和維護力度,學院于2013年斥資200萬元,修建了多功能塑膠運動場,此后,該運動場便成為了藝術體育系田徑課程教學的主要場地。此次調查中,對教師和學生關于田徑運動場訓練應用情況的認知,也展開了調查,結果顯示:認為現有硬件設施“足夠滿足日常訓練”的教師和學生占比42.3%,認為“有時影響訓練”的教師和學生占比35.3%,而認為“嚴重影響訓練”的教師和學生占比22.4%。從上述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超過50%的受訪教師和學生對現有田徑訓練硬件設施的條件并不是十分滿意。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第一,學生體能訓練方法不科學。由調查可知,大多數學生的訓練處于超負荷態勢,以期通過高強度訓練,盡快提升自我的體能和素養,但該種訓練方式也因人而異,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適應,該種長期超過人體生理極限的訓練模式,必將會給學生的身體帶來負面效應。
第二,教師教學觀念方法待改進。整體而言,受訪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都十分陳舊,大多數老師僅僅憑借經驗主義,大負荷訓練的方法,對學生展開訓練,長此以往,訓練成績難以顯著提升,因此,改進教師的訓練觀念和方法,顯得十分重要。
第三,訓練硬件設施管理待改善。盡管上饒職業技術學院已經建成了標準化田徑場,但通過后期的走訪調查發現,運動場的應用管理情況并不合理,學院并沒有指派專人,安排運動場的教學分配事宜,因此,也使得現有的田徑教學陷入秩序較為混亂的狀態,教學分配合理性欠缺。
3.2建議
第一,合理控制訓練負荷。在今后的訓練中,教師應結合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強的訓練方案,并控制好訓練的負荷,杜絕超負荷、過量的訓練。此外,可引入先進的生理生化測試儀器,例如,心率測試儀、血乳酸測試儀等,對學生訓練期間的生理情況進行適時監測,記錄他們的生理生化指標,以此作為訓練強度控制的依據。
第二,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學院應加大對一線田徑教師教學技能的培訓力度,例如,每年選派教師赴高水平的體育院校進行進修學習,邀請經驗豐富的專家來校講座,著重對本院田徑教師的教學創新能力進行輔導,同時,建立必要的績效管理機制,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手法,并將教師的教學創新度納入量化考核中,與教師的物質、精神獎勵掛鉤,以此激勵教師參與教學創新,實踐教學創新的積極性。
第三,強化對田徑訓練設施的管理。為使學院田徑教學秩序更為井然,在下一步的教學管理中,院方應加大對田徑訓練設施的管理力度。一方面,增設專門的管理機構,對田徑場的教學秩序進行規范化管理,負責好田徑場教學規章制度的制定、教學時間的安排、設施設備的維護等工作。另一方面,合理分配田徑訓練設施的教學應用時間,例如,增加校園內田徑項目場館、設施的開放頻率,為不同項目的學生、教師安排輪流參加訓練的機會,進一步提升校內田徑場的利用率,從時間、頻率上給予充分保障,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田徑項目教師和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黃海.關于高職院校體育課田徑教學改革的探討[J].成功(教育).2013(02)
[2]楊奕.高職院校田徑教學面臨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河南農業.2011(02)
[3]王雅娟.田徑訓練中短跑放松技術的作用和訓練方法探微[J].當代體育科技.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