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麗蘋
摘 要:數學教學中,時刻困擾教師的就是如何在保障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把學生從繁重的課業中解放出來,為此廣大一線數學教師為如何改進教學方法,用高質量的教學代替學生繁重的練習鞏固,從而實現高質量的教學而積極探索和研究。鑒于此,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對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效率進行了經驗總結和思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語言藝術;教學氛圍;教學預習;合作交流
在數學教學中,時刻困擾教師的就是提高教育質量和減輕學生負擔的問題,把學生從繁重的課業中解放出來,還要保證教學質量,需要教師認真研究教學方法,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用高質量的教學代替學生繁重的練習鞏固,從而實現高質量的教學。因此老師應重點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這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源泉,有了這個動力就會主動去獲取知識,使學習能力和發展水平得到提高。
一、教師應注意自己的語言藝術
(一)語言要規范
課堂教學中,知識的傳授和學生能力的形成與老師的教學語言是密不可分的,對于數學教學來說,教師語言要規范,尤其是對于數學的概念、數學術語要用科學準確的語言進行表述。課堂教學語言是介于書面語和方言之間的一種通俗語言,其目的是讓學生在老師的語言描述中,能夠明白教學內容的實質,把抽象的數學概念簡單化。關于垂直的問題,如果說“這個直角沒有畫成90°?!蹦蔷惋@得不夠規范;還比如:“這兩條平行線畫的不夠平行”等,都術語語言的不夠規范。教學語言避免方言土語的運用,應力求規范。
(二)語言要富有感染性
教師的語言要規范,是為了教學的科學性;教師的語言要含有激情,風趣幽默,詩情畫意,富有感染性。這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對數學興趣的最有效方法。老師應精心設計和錘煉教學語言。幽默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往往可以通過風趣幽默的語言拉近師生間的距離,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民主化課堂氣氛。促進學生發散思維的形成,進而形成創新能力。教師的語言富有感染性,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也是情感教育的體現,是渲染課堂氣氛的有力武器。瀟灑、活潑、幽默、風趣的老師往往更受學生歡迎,也更容易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營造利于數學學習的教學氣氛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學習有四個涵義,情境、會話、合作、意義建構。情境就是指教學的環境和氛圍。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老師有義務為學生營造一種有利于學習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具體的環境中學習數學知識。同時指引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為學生營造學習環境,主要目的是促進教學,提高學習效率。不能僅僅為了營造氣氛而營造氣氛,應該避免盲目創設生硬情境,不倫不類,影響教學效果的提高。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營造氣氛同生活實際相結合,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更加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情境創設要體現知識性,使其和教材內容密切結合,有層次感,有思考的價值。
例如:正數和負數的教學,教學時,教師可以以故事性的語言,設計一個童話故事,把本地氣溫穿插進去。小蝌蚪坐在荷葉上,曬著暖暖的太陽,這時動物廣播電臺正在播送天氣預報,最高氣溫是3℃,最低氣溫是-3℃。小蝌蚪納悶了,一個數字有減號,一個數字沒減號,這是為什么呢?這時青蛙游過來,告訴孩子,沒有減號的是正數,有減號的是負數。于是引出新課內容《正數和負數》。學生剛升入初中,他們依然喜歡故事,老師正確應用這一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延長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三、加強新課教學的預習
在新課前,提倡學生進行預習,對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具有很大的輔助作用。同時預習可以幫助學生在教學時正確把握知識的重難點,使課堂教學效率提高。預習還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
例如《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合并同類項內容的教學,預先讓學生進行預習,老師給寫出學案。①總量等于各部分量的和,是基本的等量關系;②從問題一中,可以看出合并同類項有什么作用;③表示同一個量的兩個不同的式子是相等的關系。學生能夠把這三點預習清楚,課堂中再進行學習就不難了,而且效果也更容易提高。
四、合作交流實現智慧共享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中倡導的合作就是指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集體的智慧,使智慧資源共享。合作學習是促進學生溝通交流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促進學生全面參與教學活動的最佳途徑。但是,有的老師把合作學習作為調節課堂教學節奏的手段,使合作學習沒有達到真正的目的。合作學習是學生利用學習伙伴包括教師和教學資料進行知識獲得的有效學習形式。是學生形成知識的意義建構的得力措施。學生在此期間可以融洽彼此之間的關系,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接受啟發,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實現全面發展和全面提高。
例如在進行相似數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采取學生合作學習的方式解決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分小組進行討論,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需要和使用近似數,舉例說明。并且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四舍五入進行保留。學生舉出很多的例子,從電視新聞中、從生活中。比如參加會議的人數、兩地間距離的里程數,學生的身高、體重等,都可以構成一個近似數。
教學的高質量,是教師通過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在最短的時間內,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形成更強的能力。教師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能力。因此提高教學效率需要老師花費一定的心血和精力,認真備課和教學。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依據課程標準,采取恰當有效的教學方法,實現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樹臣.論形成和發展數學能力的兩個根本途徑[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2年09期
[2]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提高初中教學質量[J].中學數學,2013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