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媛
【摘要】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的我國的物流行業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面臨嚴峻的挑戰,其中提高競爭力最重要的就是合理的物流成本控制。進行成本控制的首要前提是科學的成本核算。本文針對流物流成本中的直接費用較少而間接費用較高,導致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無法真實反應的特點,提出了用更符合物流成本特點的作業成本法對物流成本進行成本核算,從而達到更加合理的反應物流成本的目的。
【關鍵詞】作業成本法 成本動因 資源動因
一、作業成本法及其特點
作業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于上世紀80年代被首次采用。它是以作業為基礎,通過對作業成本動因的分析來計算產品成本,并為企業作業管理提供相關性、準確性更高的成本信息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簡單地說,作業成本法是把企業當作滿足顧客需求的一系列作業的集合,從而形成了一個環環相扣的作業鏈。
作業成本法以“作業消耗資源,產品消耗成本”為基本的認識,其原理主要概括為:按照不同的成本動因設置成本庫,以各種成本對象所消耗的作業量為標準分攤作業成本,然后匯總計算各種成本對象的作業總成本和單位成本。具體步驟如下:第一,確定成本計算對象;第二,確定成本項目;第三,確認作業類別和作業中心;第四,將資源成本分配到作業中心;第五,將各個作業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成本對象;第六,計算產品成本,將各產品發生的直接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和各成本庫中作業成本分別匯總計算出該產品成品。
與傳統成本核算方法相比,從產品成本計算的角度來說,作業成本法和傳統成本法在直接成本的核算中是相同的,不同點主要集中于間接費用的成本核算之中。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是先將間接制造費用按生產部門歸集,再根據各部門分配率進行分配或者是在全廠范圍之內采用一種費用分配率進行一次性的分配。其分配標準是按生產部門生產特點決定。這種傳統的成本分配方法的重大缺陷就是忽視了各個不同產品作業生產的差別,從而扭曲了各個產品的生產成本。而在作業成本法下,制造費用的歸集并非按照部門,而是改為按照若干個成本庫分別歸集和分配,并且按照多種成本動因進行分配。在這種成本核算方法下,產品成本的分配變得更為合情合理,這對于企業管理層的決策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作業成本法更加優于傳統成本法,尤其是在面對間接制造費用多且復雜的企業時,作業成本法的優勢就更顯突出。作業成本法的存在,對先前制造費用分配方法的缺陷進行了彌補,使得產品成本更為真實準確。作業成本法將企業的生產過程看作是一個一系列作業的集合,因此貫穿于生產的始末,這對于明確和落實各部門的崗位責任、發現存在的問題,推動各部門不斷挖掘潛力,優化經營策略起到了積極的影響作用。同時,深入到作業水平和對成本動因的分析,有利于監管各部門的行為,有利于企業杜絕浪費、提高經濟活力和效益。
二、作業成本法在物流企業應用的必要性
物流企業與普通工業企業是有區別的,所以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工業企業成本中間接費用的提高同物流企業本身間接費用所占比例較大的現狀是十分吻合的。作業成本法應用于物流企業的必要性在于:
(一)作業成本法有利于物流企業降低成本實現預期利潤
實現價值最大化是現代企業管理活動的總體目標,也是現時任務。企業在盈利測算時,控制成本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是每個企業經理人都應該重視的領域。作業成本法深入到每個作業,可以清晰分析各個部分作業的增值和生產過程,可以有效的控制成本,使經理人有效地找到不增值的環節,減少資源能源的不增值消耗。同時,作業成本法的科學性,給企業帶來真實的成本信息,對于管理者做出決策起到協助作用,對企業實現價值最大化十分重要。
(二)作業成本法有利于物流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
由于大生產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買家的數量大于賣家的數量,這種現象就要求企業提供越來越多多樣化和越來越具有個性的商品和服務。企業的生產模式也已經從大批量單一生產過渡為小批量多品種的生產。企業花在調整協同生產方面的成本愈來愈多,這樣聚積在間接費用中的生產成本的分配問題使得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陷入了困境。這種特點同樣屬于物流行業,物流成本中的直接費用較少而間接費用較高,因此正確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對物流行業進行成本控制提高核心競爭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可以幫助企業進行正確戰略決策和成本管理決策。
(三)作業成本法有利于物流企業學習國際經驗,參與國際競爭
目前,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日益顯著,各個國家的企業已經不再局限于國內市場。開拓國際市場和同國際上的企業競爭是必不可免的一場戰爭。因此,更為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就成為了必要。美國和日本等國家物流行業的發展遠遠早于我國,向他們學習并發展本國企業是尤為重要的。美國和日本在自己國家的物流行業推行作業成本法,驗證了該種方法的價值。我們也要學習國際經驗,加強對作業成本法在物流行業的應用研究,緊跟時代的腳步并且努力走上時代前沿。
三、作業成本法在物流企業中的可行性設計
(一)明確計算對象
在物流企業中資源的消耗主要包括人工費、折舊維修費、動力費、通訊費等。
(二)確定直接計入產品成本的類別為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成本項目
(三)確認作業類別和作業中心
1.劃分作業類別。在運用作業成本法時,確定構成成本的作業類別和作業中心是基礎工作,是保證核算工作準確性的前提。對于試圖建立作業成本核算系統的物流企業來說,首先要對物流作業的工作流程圖進行分析,然后根據分析結果,對備選作業進行分類整理,之后根據物流成本管理的需要,對“作業”進行名稱確定和數量決策。大部分物流企業的主要作業類別分為:貨物運輸(活動事項包括:運輸作業、車輛維修)、貨物存儲(活動事項包括:貨物驗收、貨物分類、貨物倉儲)、貨物包裝(活動事項包括:貨物驗收、貨物分類、貨物倉儲)、裝卸搬運(活動事項包括:貨物搬運、器具維護)、客戶服務(活動事項包括:咨詢服務、客戶回訪、售后服務)、內部管理(活動事項包括:內部協調、系統管理)。
2.劃分作業中心。物流企業在劃分作業中心的時候,應根據作業的屬性來進行歸并,具有相同或相近屬性特征的作業可以歸并到一個作業中心。從這一角度出發,并結合物流企業的服務特性,作業中心一般可以劃分為六大作業中心:內部管理中心、客戶服務中心、貨物包裝中心、貨物運輸中心、貨物存儲中心和裝卸搬運中心。
(四)將資源成本分配到作業中心
確定了作業中心,就需要將資源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作業中心去。在進行分配之前,首先要對各個作業中心的資源消耗情況進行確認和計量。簡單得對的部分作業進行資源耗費分析:運輸作業(資源項目包括:人工費、折舊費、燃油費、保險費)、貨物驗收(人工費)、貨物分類(人工費、折舊費、動力費)、倉儲作業(人工費、折舊費、動力費)、包裝作業(人工費、包裝費)、裝卸搬運作業(折舊費、人工費、燃油費)、設備維護(人工費、車輛維修費、搬運工具維修費、倉儲設備維修費)、咨詢服務(人工費)、售后服務(人工費、差旅費)和系統管理(人工費、折舊費、維護費)。但是,具體的資源耗費量還要視具體的業務發生而定。
將企業投入的各項資源歸集起來分配到每個作業中心的成本庫,如果分得清哪些項目作業耗費了資源,則可直接計入該項作業;如果劃分不清楚,就要以資源動因,將該種資源在同一種消耗中心之間進行歸集。在確認資源動因的時候,應該要結合實際耗費歸屬情況,按一定的因果關系進行分配。在進行資源成本動因分析后,資源的動因率可由以下公式計算:
資源動因率=資源成本/資源動因量
資源動機率計算之后,可以把資源成本收集到作業,產生每個作業成本庫。某項作業的成本可以通過下面的公式計算而得到:
作業成本=∑各作業的資源動因率*作業的資源動因量
在對物流企業的作業中心進行同質匯集之后,可以按照其對成本的消耗進行歸集并形成作業中心成本庫。所以,通過以上的屬性原則對物流業進行作業中心和作業成本的最終確定后,我們可以通過下面的公式來計算出作業中心成本庫的總成本:
作業中心成本庫的總成本=∑同屬性作業成本
(五)將各個作業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成本對象
選擇成本分配基礎即成本動因,分配作業成本。
作業動因率=作業中心成本/作業動因數量
再按照每一個作業動因率和成本對象所用掉的作業動因數額,來計算一個一個商品的間接成本。最后計算總額:
總間接成本=∑(作業動因率*作業動因數量)
(六)計算產品成本
產品成本是由間接成本和直接成本共同構成的。那么就可以直接得出成本對象的總成本為:
總成本=直接成本+間接成本
物流總成本=∑項目總成本=∑(直接成本+間接成本)
四、結論
作業成本法下生成的真實可靠的物流成本信息對于物流成本管理和企業戰略決策起著至關重要的,如何應用有效合理地作業成本法是現階段整個物流行業需要研究的重要內容。作業成本法主要困難在于作業中心的確認和資源、產品的歸集問題,我們只有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才能使得作業成本法在物流成本核算領域應用的實現。通過實驗,在較為簡單的物流成本核算中應用作業成本法是可行的。這樣以來,有關于作業成本法核算中的優點就可以在物流成本核算中發揮作用,避免了會計信息失真等一系列弊端。但是,對于較為復雜的物流企業,我們仍然需要對其成本核算方法進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何遠禎.作業成本法與ERP整合研究(J).財會通訊.2014(34).
[2]袁翔飛.作業成本法在實踐中的運用思考(J).當代會計.2014(04).
[3]吳智峰.作業成本法在物流成本核算中應用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4(21).
[4]魏文霞.說說作業成本管理(J).新經濟,2014(32).
[5]高軍,王睿.企業物流成本控制措施探析(J).現代管理科學,2010(01).
[6]陳正林.企業物流成本生成機理及其控制途徑——神龍公司物流成本控制案例研究(J).會計研究,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