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婷
摘 要: 數學教師都有同感,數學課堂枯燥無味,傳統的應試教育,導致老師注重評價學生的學習的結果,忽略學生的學習過程,課堂上老師是主宰,而學生就一味的接受知識,課堂氣氛非常沉悶。如何讓學生像喜歡音體美課那樣喜歡上數學課,是我們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 數學課堂 學習興趣 自信心
學生需要付出相當程度的腦力勞動才能把數學學好。因此,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了厭惡情緒。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然而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一上數學課就無精打采的。究其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兩點:一是數學課上學生大都是正襟危坐,先聽老師講,再做大量的習題鞏固新知。二是老師只注重評價學習的結果,忽略學生的學習過程,課堂氣氛沉悶。如何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讓學生愛上數學呢?
一、愛每一個孩子是讓學生“愛上”數學的前提。
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孩子們求學的欲望是由老師激發起來的,假如他們是溫和的,是循循善誘的,不用粗魯的辦法去使學生疏遠他們,而用仁慈的感情與言語去吸引他們;假如他們和善地對待他們的學生,他們就容易得到學生的好感,學生就寧愿進學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一年級數學教師尤其要注意,愛每個學生,處處為學生著想,常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神情、溫和的語言營造活躍民主的課堂氣氛,理解、關心、愛護學生,學生就會“親其師,信其道”,并在無形中他們會喜歡你所上的數學課,對數學課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就會使教學質量的提高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讓學生”愛上”數學的基礎。
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探求內部真理與獲取能力的一種強烈欲望,是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它在學習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課堂實踐表明,學生如果對數學知識充滿好奇心,對學習富有自信心,那么他們總是會心情愉快、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時刻注意發掘教材蘊藏的智力因素,審時度勢,抓住時機,因勢利導地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愉快探索。
1.巧妙運用教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第一單元《數一數》這節課時,我充分利用了書本所設置的情境,以到兒童樂園去游玩作引子,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我始終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掌握認數技能。鞏固練習時,我安排找數活動,讓學生在自己和其他同學身上找到藏著的數,再在教室里找到藏著的數,用這一新穎而有趣的練習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在不知不覺中鞏固所學知識。
2.動手操作學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流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動手操作是兒童認識事物的重要手段,兒童在動手操作中獲得直接經驗,在“做中想,想中學”。我深信:只有學生確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愛上數學,又能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一年級上冊“認識11-20各數”一課教學時,我安排學生操作,數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并說一說1捆小棒里有10個一,一捆小棒是10根,也就是一個十,在同桌說一說和全班一起說一說的基礎上,學生就自覺地把十個一看做一個十。通過捆小棒的操作讓孩子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孩子在操作中感悟、思考、表達,初步認識計數單位“十”,直觀地感受到“1個十是10個一”。接著安排學生動手擺一擺12根小棒,并引導學生在擺小棒時要讓老師一眼就看出是12根,并說出為什么不一根一根擺的理由,通過比較兩種擺法,又讓學生深刻體會“10個一是1個十”的認識。這樣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整個數學新授過程就在學生“擺一擺”的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成功展開。讓學生在操作中感受到數的順序,在操作中體會到原來數學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的動手中,從而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對數學不再害怕、不再恐懼,對學數學有信心。同時,學生從自己動手中得到的知識更容易記住,這樣數學課堂的實效性就得到提高。
3.設計多種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的最高境界是快樂學習。新課程倡導用具體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素材引導學生投入數學活動。如果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興趣,那么學生就會樂于參與其中。由于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因此教師要精心創設有趣味、有新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怦然心動”、“百感交集”,感知“豁然開朗”,察覺到“妙不可言”,最終不知不覺地愛上數學。
我在教授一年級時經常采用游戲活動,例如:小小運動會、數學撲克、登山奪紅旗、數學醫院、摘蘋果、開火車、接力賽等。又例如:在教學幾和第幾時,因為學生容易混淆,我設計了這樣一道習題進行鞏固:奪星大賽,我畫了10顆星星在黑板上,大聲告訴孩子們:這些星星很想找到小主人,你們想當嗎?學生大聲說“想”。我順勢說:“星星喜歡認真聽講,積極發言的乖孩子。”孩子們聽了立刻坐直了。“好,從右數第5顆星獎勵給坐得最好的某某同學,是哪顆?”孩子們都積極舉起手,請孩子指出這顆星后,我立即在這顆星下面寫上了某某同學的名字,同學們紛紛投來羨慕的眼神。接下來又請孩子說自己想要哪顆星,講清楚位置就給他,孩子可認真,星星找到主人了,我又提問:某某同學的星星右邊有幾顆星?左邊的三顆星是誰的?左邊的第三顆星是誰的?我不斷提問,孩子們不斷地尋找,游戲中既鞏固了幾和第幾,又分清楚了左右。
三、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是學生愛上數學的保證。
信心可以激發學生的潛力和學習興趣。而對于一年級的孩子,增強自信心,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教師親切的鼓勵和不斷的強化。小學生比較喜歡老師的表揚,如果老師夸他聰明,他就會充滿信心,會以愉悅的心態進行學習活動,這會使學生學習的活力大大增強。在數學課堂上,一年級孩子更需要教師的肯定和激勵。往往言語上的鼓勵和點撥,能讓其繼續思考,活躍思維。就算他們偏離了相應主題,教師也應當維護他們的尊嚴,絕不能簡單粗暴地辱罵傷害他們。對于客觀存在的思維水平較低的學生,除了用“低要求,多成功”的原則促使他們不斷進步外,還應有針對性地給他們多提供獲得成功的機會,從而讓那些孩子不斷突破自己,愛上思考,愛上數學。有一位學生調入我班,每次數學考試成績非常差。后來我發現:他雖然學習不怎么樣,但是上課遵守紀律,于是,我總在課堂中努力捕捉他的閃光點,并在第一時間表揚他:“你坐得很端正,老師喜歡你。”“這題你答對了,老師獎顆星給你。”等等。這些話語打動他的心,讓他覺得老師心里是有他的,漸漸的,他建立起了自信心,可能成績進步不是很大,但是他知道老師是關注他的。從此課堂上又多了一個喜歡學習數學的學生,大大提高了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課堂教學在于教師的引導,更在于學生的參與,營造學生喜歡的課堂,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教學理念的一次創新。因此作為數學教師,我們要愛每一個孩子,在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實際,靈活多變地開展多種活動,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把知識變成學生自己的財富。教學中要盡最大努力,恰當運用愉快教學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愛上數學課,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我愛學”,從而強化課堂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是一個舞臺,是學生和教師齊鼓合鳴的舞臺,它將給教師和學生更多遐想和空間,演奏更加和諧優美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