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東昌
摘 要: 對于英語教學,中職學生厭學,中職教師厭教,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培養非常重要。本文通過闡述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內涵和意義,提出培養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四種途徑。
關鍵詞: 中職英語 自我效能感 學習途徑
一、問題的提出
中職學生大多數來自農村,英語基礎差,有的甚至是零基礎,對英語不感興趣,但是自尊心又特強,對社會認可的道德行為規范標準持抵觸情緒,對逃課曠課習以為常,即使坐在教室也是玩手機、睡覺、看小說,把老師當空氣。在中職學校彌漫著學生厭學英語、教師厭教英語的氣氛,究其原因,是學生沒有學好英語的自信心。自我效能感是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提出來的,其英文為self-efficacy,與自我能力感是同義的。他認為少數人之所以能獲得成功,是因為他們自信心強,覺得自己肯定能實現預期的目標,因此有必要在中職學校培養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讓學生重新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
二、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的意義
自我效能感理論在20世紀80年代得到豐富和發展,班杜拉對其的定義是“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他認為自我效能感強的人對于完成某項工作的自信心越強,最終會為之堅持不懈直至成功。這一理論應用到英語教學中,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意義非常重大。
1.培養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可提高學生的英語學業成績。
培養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可使學生確立學習目標,學習自我效能感強的學生,自己確定比較容易實現學習目標。因為他們確信自己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實現目標,會付出潛在的不可估量的努力來獲得成功,最終提高學習成績。
2.培養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能引導學生保持身心健康。
自我效能感強的學生對自己的學習信心有把握,從事各種學習活動會輕松愉快。反之,則可能產生焦慮和抑郁等不良心理問題。自我效能感從心理意義上來說是一種主觀感受性,如果一個人自我效能感很弱,那在情緒波動不穩的情況下,就不會善于調節和控制自我,就會導致心理失衡和心理危機。相反,自我效能感強的人會自我娛樂來緩解心境的壓抑,這對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3.自我效能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理念認為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的原因集中在學習環境和家庭環境等客觀因素上,對學生自身主觀心理因素方面關注較少。自我效能感正是從學生本身不正確的學習心理出發,以改變影響這種不正確心理的學習環境和家庭環境等客觀因素,修正學生的學習心理,從而改變學生對學習的看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中職學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培養途徑
2007年8月16日,當時的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王登峰司長在教育部舉行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6)新聞發布會上指出:“英語很重要,……外語也是中國發展的重要文化資源,我們不能僅僅把外語看做外國人的,它也是中國人必須有的文化素養。在西方,很多時候他們把學習母語,學習外語都作為自己學習的一種素質要求。”2009年1月國家教育部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課程教學目標之一就是要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并在2009年秋季起陸續提供國家規劃教材供中職學校使用。但是教育改革不只局限于教材的更換,主要決定于教師對教材的靈活應用。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培養,其培養途徑有以下幾點:
1.以生為主,設定合理的目標,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班杜拉認為一個人在做某事的時候,如果獲得成功的經驗越多,那么他的自我效能感越強;如果做某事經常遭遇失敗,那么他的自我效能感就會越弱。學生上英語課走神玩手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聽不懂,對學習失去持之以恒的毅力和信心。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要充分肯定學生好的一面,要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可塑之才。例如有個學生英語基礎很差,不喜歡回答問題也不做作業。但是有次學校組織報名參加五月花海文藝晚會時,我發現他很喜歡唱歌,正在哼著take me to your heart,他的音質非常好可惜發音不行。我走過去問他是否很喜歡這首歌,得到肯定回答后我說如有困難我幫他糾音。后來他獲得二等獎,我乘機鼓勵他英語其實不難學,只要努力肯定會成功。并且給他定了一個目標,一周牢記10個單詞,作業獨立完成,上課不遲到早退,不玩手機和睡覺。有老師認為我定的單詞數量太少了,我解釋道,他現在就是一張白紙,目標定的過高,他實現不了目標有可能會產生挫敗感,進而失去學習的信心。后來他上課回答問題也比較積極,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比以前有所提高,至少上課不玩手機和睡覺了。
2.創造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減少焦慮感。
班杜拉認為當一個人處于危險不幸災難的情境條件下時,自我效能感決定了他的身心反應過程,如應激狀態,焦慮反應程度。自我效能感越強的人,對所應對的環境表現出較理智而不是焦慮不安;自我效能感弱的人對不利的情境產生悲觀厭惡懷疑的情緒,進而采取消極退縮的行為應對環境,不利于學生的人格發展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造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有足夠的耐心積極引導學生思維,切忌課堂上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在上英語課的過程中,教師要利用現代科技信息技術,優化英語課堂教學,創設英語學習情境以增強學生的求知欲。
3.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因材施教,進行同班分層教學。
中職學生對英語學習差異性很大,大多數上課不認真,學習態度也不好,玩手機睡覺比比皆是,也不服管。長期下去肯定會影響那些想學好英語的學生。教師可以根據學習層次理論和因材施教理論,注意學生的個體發展。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一視同仁對待每一位學生,循循善誘,耐心啟發,讓他們自尊心得到滿足,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使得學生學習信心得到增強。
4.關注學生,愛護學生,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榜樣。
班杜拉認為人類的許多效能信息都是從觀察他人行為中獲得的。例如一個學生看到某個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學生完成了某項操作,那么他會認為自己也能完成同一項任務。反之,則會降低自我效能感。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榜樣機制對學習者來說非常重要。但是學習能力不同的人樹立的榜樣對象也不同。一個零基礎的學生在短短的一個月要把他培養成一名翻譯家肯定不現實,反而因為榜樣目標設置過高會讓學生產生更嚴重的挫敗感,不利于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培養。
四、結語
盡管中職學生對英語學習熱情不高,但是只要教師注重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培養,通過啟發,創設情境和刺激感知強化教學效果,學生一定會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端正學習英語的態度,掌握贏得未來長遠發展的英語技能。
參考文獻:
[1]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論.度網站.
[2]郭本禹,姜飛月.自我效能理論及其應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