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燁
摘 要: 隨著信息技術不斷提高,信息技術這門課程逐漸走入小學課堂。由于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學科,發(fā)展的時間不是很長,因此這門課程的教育體系不是很完善。知識體系和教學方法的欠缺導致教學效率不高。隨著新課改的推動,改變教學模式已經(jīng)迫在眉睫。信息技術老師要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小學信息技術 教學策略 有效教學
教師怎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由被動變主動地接受信息技術知識呢?
一、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
1.基礎性。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新興課程,開設的時間很短。近些年來市面出現(xiàn)的教學版本五花八門,但是不管哪一個版本都是以基礎知識為主,然后結合最基本的上機操作。操作的內容也是很簡單的,如:簡單的文字編輯、畫圖、瀏覽信息和下載資料,等等。例如在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三年級上冊《初識畫圖》教學中,教材要求學生只需要簡單畫圖形就可以,這些都是以后用得著的基礎操作。
2.應用性。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算得上是一門基礎的實踐性課程。這門課程開設的目的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學習信息技術課程,學生就可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知識。例如在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三年級上冊《復制與粘貼》的學習中,學生就學會復制與粘貼這兩項基本技能,這樣在生活中查找資料的時候運用這兩項技能,提高查找效率。
3.整合性。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整合味比較濃,與很多學科之間融會貫通、相互聯(lián)系。在其他學科內容的基礎上,將信息技術知識作為一種認知工具更好地應用于其他學科學習中,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四年級上冊《文字的修飾》的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電腦進行文字的修改與實際,完成教學任務以后,提高語文學科的寫作能力。
4.趣味性。
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比小學其他課程多了一個獨特的優(yōu)勢,那就是信息技術課程的趣味性。信息技術教學中,教授的知識比較豐富,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自身的潛力。例如在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三年級上冊《七巧板游戲》教學中,以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
二、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師資隊伍年輕。
由于信息技術是近些年興起的學科,相比之下,信息技術師資隊伍比較年輕,因為沒有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借鑒,對教學的把握不夠到位,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師資隊伍的年輕,會嚴重降低教學質量,這對于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發(fā)展是沒有好處的。
2.備課不充分。
因為信息技術教學匱乏,所以每個信息技術老師的任務非常重,因為一個老師往往要帶三個班級的課程,導致有的信息技術老師的課時量非常大。每個老師的備課時間都是有限的,在短時間內要準備幾個班的課件就導致備課內容單一,再加上沒有足夠的教學案例參考,教案上只是列舉基本的知識點,一點都不具備吸引力。在教學中,只能靠教師自己發(fā)揮。沒有收集知識素材和創(chuàng)設情境會使得教案不完善,使得教學質量大打折扣。
3.教學模式單一。
信息技術教學由于教學資源匱乏,教學方式比較單調。信息技術老師采用的教學模式仍舊是以主機控制機房學生電腦,老師一邊在講臺講解,學生一邊操作。這樣學生只注意看自己電腦,忽視老師講解的知識點。有的學生自制能力弱,這樣枯燥的教學方式下,就玩起自己電腦上的游戲。技術老師想方法斷網(wǎng),學生總有辦法玩,而且玩出新花樣。這些學生對老師講解的知識充耳不聞,想方設法地玩,還影響旁邊好好學習的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法老舊會讓學生對信息技術教學失去學習興趣,從而影響有效教學。
4.課堂教學以傳授知識和技能目標為主,忽略了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
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主要是以基礎知識為主,老師在教學實踐中也是給學生講解一些上網(wǎng)操作的基本方法和軟件的使用方法。例如在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三年級上冊《初識畫圖》教學中,老師就主要教學生使用了電腦自帶的畫圖工具。在平時教學中老師還向學生介紹word等軟件的使用、怎樣瀏覽網(wǎng)頁等。學會這些軟件的使用以后,老師并沒有UI次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導致提交的作品也有很大一部分雷同。學生只會按照老師說的做,卻沒有從中獲得啟發(fā),也不明白這些軟件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如何使用,久而久之便對信息技術教學失去興趣。
三、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有效教學的策略
1.情境導入,激趣樂學。
興趣是學習的推動力,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一門課程的感興趣程度直接影響這門課程的有效性。由此說明教師要從事實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基本情況,結合教材的特點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合理的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自覺地參與教學,這樣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就能積極思考問題,積極投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中,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例如,在教授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三年級上冊《復制和粘貼》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引出一個問題:有沒有誰能回答一下,誰能2分鐘打出2000字?學生聽到這個問題,都被難住了:如果一分鐘一個字,那么2分鐘就只能120個字呢,1200太多了吧。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教室里變得鴉雀無聲。這時就是老師開始教學的時候了,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在座的每個人其實你都可以做到,每個人都可以在2分鐘打出1200個字,有沒有同學想知道?”學生都覺得太神奇,大家都想知道如何做到,就會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解,老師繼而引出“復制和粘貼”的學習內容。學生在這樣的情境引導下自然會產(chǎn)生學習新知識的欲望,為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2.游戲嵌入,寓教于樂。
每個小學生都喜歡游戲,在游戲中,小學生可以體驗快樂。根據(jù)這一事實,教師可以用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知識和技能。教師把游戲添加到教學中幫助學生進行有效教學。例如,在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三年級上冊第16課《添加文字》的教學中,打字是非常枯燥的。如果老師強制性教學只會適得其反。教師可以采用游戲引入教學內容。《金山打字通》是一款練習打字的軟件,這個軟件利用游戲讓學生學會打字。學生通過有效聯(lián)系或者老師組織比賽看誰的成績好。經(jīng)過一段時間練習后,學生的打字水平得到了提高。這樣游戲中的熱情可以帶到學習中,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計算機知識。
3.開展活動課,使學生可以主動構建并得以實施。
在小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教學內容豐富和新穎,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讓學生積極主動、自主地學習信息技術知識。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強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學習和了解,在實際中還能合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問題,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和思考能力,更有效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促進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在老師的引導下,有組織地開展一些網(wǎng)上沖浪等活動,讓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改進學習方法,在此基礎上收獲一些最基本的操作建議和技能并加以運用,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效優(yōu)化學習成果。
信息時代,教師一定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采用最佳的教學方法,為實現(xiàn)高效課堂教學不斷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