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遠威
摘 要:針對數學教學中自主學習的不足,從分析自主學習模式,促使自主學習;設計層次性問題,彰顯學生主體地位;精選開放題,培養探索創新精神;借助數學模型,培養變通能力等方面探討加強自主學習構建數學有效課堂。
關鍵詞:初中數學;自主;學習能力;有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421;G63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2-0046-01
自主學習改變“讓我學”的被動模式,發生“主動學”“我要學”“我會學”的質的飛躍,學生由原來的對數學知識感到枯燥乏味變為興致勃勃地積極學習;師生地位也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輔助者,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結合案例,論述加強自主學習構建數學有效課堂的策略。
一、分析自主學習模式,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自主是創新的前提,自主學習的模式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一是師生互動型。師生互動是促使學生動起來的有效方法,其關鍵在于教師對學生的積極性的激發,而情境教學法可以助力師生互動。在七年級的“數軸”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比如呈現三個顯示不同溫度的體溫表,讓學生簡單說一說這三個體溫表讀取數據的依據是什么,方法是什么。這個問題的提出,學生們感到“手到擒來”。然后,以生活化的問題導入新課。在一條東西方向的大路上有一個車站,車站東3米和7米分別有一棵楊樹、柳樹,車站西3米和5米有一棵槐樹、一根電線桿子,聰明的你能畫出這個情境圖嗎?(樹木和電線桿子可以用字母代替)問題情境給出之后,提出思考問題:怎樣用數表示這些樹、電線桿與車站的相對位置關系?依據這一問題情境,教師不斷提出新問題,然后進行適當的點撥,促使學生逐步解決問題。二是學生自主分析型。仍然以“數軸”的教學為例,教師提出問題后,讓學生自主分析,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由引導學生畫情境圖,逐步過渡到“數軸”的學習。在此基礎上,提出“你認為數軸的三要素是什么”“畫數軸的步驟是什么”等問題,最后總結得出“一畫、二定、三方向、四單位”。三是合作答辯討論型。合作答辯討論既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也培養學生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在“相交線”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提出“二線四角”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或通過畫圖,或通過實物演示,通過辯論,學生進一步理解相交線和平行線的異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或談論、或辯論、或思考,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在問題情境中,在和諧的氛圍中,充分體現自主和合作。
二、設計層次性問題,彰顯學生主體地位
開展自主學習,教師設計問題并提出任務是不可或缺的,離開任務和問題的自主學習變成無源之水。在“相交線”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幾個思考題。1)判斷題。有一個公共點且相等的兩個角是對頂角。( ) 兩條直線相交,有兩組對頂角。( )2)填空題。一個角的對頂角有( )個,鄰補角最多有( )個,而補角則可以有( )個。3)a、b兩條直線相交,其中一個角是45°,那么,另外三個角各是多少度?4)a、b兩條直線相交,兩個鄰角的差是50°,求出各個角的度數。顯然,這四個問題呈現階梯狀,1)和2)是基礎概念類知識,3)是在掌握概念的基礎上注重運用和計算,而4)中的兩個問題明顯是3)的變式題,屬于靈活性較大的問題,也是難度較之于前三個較大的問題,也不乏綜合性。對于這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使學生逐漸鞏固知識和運用知識。問題不在多,要練在點上,這個“點”是當堂所學的中心內容“相交線的性質”,這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在各自的階梯上獲得成功。
三、精選開放題,培養探索創新精神
所謂開放題,是相較于教材的封閉題型而言的學生沒法機械模仿和如法炮制的問題。開放題靈活性高、難度較大,旨在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比如學習“相交線”時,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相交線;學習“勾股定理”時,說說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具體運用;學習“二次函數的性質”時,找找生活中的“拋物線”的蹤跡;學習“圓”時,看看生活中的圓的運用,等等。此外,“打折銷售”“銀行利率”等的探討,無不體現開放性學習。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和數學思想的運用,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
四、借助于數學模型,培養變通能力
構建數學模型是解決數學問題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數學史上,早就有“以形助數”的具體運用。數學學習僅僅靠模仿遠遠不夠,數學是邏輯性強、思維縝密的學科,也是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有些問題需要構建數學模型才能得到解決。因此,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能力,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上文“數軸”學習中,要學生畫出車站、楊樹、柳樹和槐樹以及電線桿等物體的示意圖。這個作圖過程,其實就是將文字材料轉化為數學語言的過程,是用圖示表示情境的方法。這個圖例讓人一眼看出各自的位置關系,使問題得到解決。
五、結束語
總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創新,構建和諧氛圍,設計層次性問題,精選開放題,構建數學模型,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致力于互動課堂的營造。這樣,才能將自主學習落到實處,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凸顯。
參考文獻:
[1]朱榮民.探究式教學方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數理化學習,2011(07).
[2]鄒麗濱.試論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