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華
摘 要: 對小學生進行數學思維的培養,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加強學生對數學思維的培養,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思考探究能力,更能促進小學生數學思維的進一步斷完善。同時,對小學生進行生活化數學教學,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與數學學科知識緊密結合,加深學生對數學應用能力的掌握,促進學生對知識結構的建立。本文論述了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滲透方法及教學過程中的生活化教學模式,旨在為后續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 數學思想 教學生活化
引言
小學是學生思維發展的初級階段,也是學生情感發展的開始階段。數學思想的建立,不僅能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獨有的思維模式,而且能有效提高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自我思考探究能力。數學是一門來源于生活又最終應用于生活的學科,具有較強的實用性[1]。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生活與數學學習緊密聯系起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2]。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作用
數學思想是整個數學課程的核心所在,從根本上說,學生掌握數學思想事實上是掌握數學學科知識的重要前提。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上不斷滲透數學思想,有利于學生輕松掌握數學學科知識,增強學生的數學觀念,從而強化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3]。加強對學生數學思想的培養,更強調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數學學科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方法
1.數形結合思想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大多喜歡采用數形結合的方法為學生講授知識。顧名思義,數形結合就是將數字與形狀相互結合的表達方式,與單一的講解方法相比,數形結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在講解《四則混合運算》時可以采用線段圖的方法,使學生根據線段的長段對數學運算的過程進行深入理解。如“在一條長為20米的小路上植樹,小路的兩端各種一棵,道路中間每間隔4米種一棵,問這條路一共要種多少棵樹?”此時教師可以作一條線段模擬小路,并將線段平均分成5段(20/4),線段的兩頭端點各種一顆,線段中間的端點上各種一顆,此時題目問題的答案一目了然。教師再為學生總結出“間隔數+1=樹的棵數”的計算方法。
2.數學符號思想
數學符號是數學學科知識的重點組成內容,強化學生對符號化數學的應用能力,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更促使了學生思維邏輯更嚴謹。例如,在學習《認識比》一課時,教師應先向學生講解“:”符號的含義,并為學生列舉這個符號應用的范例(如班級男生女生的比例、比分統計時的符號的運用等),使學生對“:”符號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3.化歸思想
化歸思想是數學數學思想的典型代表,因此教師可通過對學生進行化歸思想的滲透達到建立數學思想的最終目的。所謂的化歸思想,事實上就是啟發學生在你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將難題簡單化,將生題熟悉化的過程學習方法。化歸思想的逐漸滲透能使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立解題的思維,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應用能力[4]。例如,在學習多位數的加法課程時,教師可以將多位數的加法運算簡化為普通的加法運算(如將“463+217”算式看作“400+200”與“63+17”兩項結果之和),使學生明白數學“萬變不離其宗”的基本奧義,鼓勵學生在日后遇到的難題時,主動尋找最根本的解決方法。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是將生活緊密結合于學生的實際學習過程,也是學生的學習成果直接應用于實際生活,使學生體會到知識既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基本規律。由于小學生的思維模式尚未建立完全,仍然存在一定的阻滯性,因此小學生對于實際問題的理解有時會有些困難,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數學學科知識的教學工作時,可以適當選擇學生較為感興趣的內容,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行直觀的表達,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與重要作用[5]。
四、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教學生活化的方法
1.融入學生生活元素
由于小學生自身的理解能力不高,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時,可以以實際生活為案例,尋找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與學生生活元素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降低教學難度。例如,教師在教授統計學的相關內容時,可以采取情景模擬的方法來展現統計的整體過程。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模擬公交車乘客上下車的情況,為學生講解統計學的基本原理與方法。
2.善于利用學生熟悉的物件
想要將學生的日常生活與數學教學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教師就必須細心觀察學生的日常生活的實際情況,善于發現學生生活中可用于數學教學的生活元素。同時,教師還應積極與學生交流,在與學生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充分了解的日常生活,從中找出蘊含的數學知識。例如,在學習“圓”圖形課程時,教師可以吩咐學生在自己家里找出三件圓形的物體,課堂上組織學生發言,教師要善于發散學生思維,并對學生的創新想法給予肯定與鼓勵。
3.將生活帶進課堂
數學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發現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鼓勵學生多思考,課堂學習時,教師也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生活情景模擬氛圍。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置“商店打折”這一教學情境,教師對鉛筆、橡皮、圓規、書本、筆記本等不同物體進行定價,并且設置不同的折扣,組織學生進行文具的購買,將學生的日常生活帶入真實的課堂學習。
結語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利用自身的教學觀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將數學思想滲透進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以提升學生自身的學科素養與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6]。同時,將教學生活化模式靈活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不斷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實際應用能力,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要為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數學知識搭建橋梁,使學生主動學習與之相關的數學知識,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曉梅.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J].中華少年,2016(02):115-116.
[2]葉軍榮.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02):83.
[3]竇林.數學思維在教學中的體現——蘇教版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方法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6(02):8.
[4]楊卓.讓數學與生活同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策略初探[J].學周刊,2016(06):174.
[5]王琛.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探析[J].華夏教師,2016(01):48.
[6]田俊.基于新理念的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J].成才之路,2016(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