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清蓉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創新型思維訓練占有重要的地位。創新型學習是新課程改革中較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初中語文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至關重要。廣大教育工作者要設法突破教育的瓶頸期,達到學習效果的最大化。本文就初中語文教學創新思維的方式方法進行了簡要分析,力求結合實際經驗,建立完整的語文創新教學體系。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創新;思維訓練;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090-01
初中語文課堂,應樹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思維訓練為主線這一創新教育基本教學理念,不斷的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激趣的學習情境,始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自覺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不斷鼓勵學生勇于創新,勤于創新,那么學生創新精神就會得到不斷弘揚,學生創新水平就會得到不斷提高。
一、營造課堂氛圍,激發興趣,發掘學生的創新潛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創新的潛在動力。課堂教學中,語文新課的導入是一節課的序幕,導入的好壞直接關系著能否激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教師可以采用設情境、講故事、找答案、發異議、定方向等辦法,引起懸念,激起學生的求知欲,誘使他們認真細致的思考。如教學七年級下冊《黃河頌》,先通過投影或放映剪輯影視片的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人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慘狀與悲痛,讓最形象的畫面直接強烈地撞擊學生的心靈,使之產生強烈的震憾。然后在播放輕音樂《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中,講訴我們農村中的抗日英烈事跡,再,以直接訴諸心靈的方式深入感染學生,讓沒有家園之痛、民族之恨,這些經歷和體驗的學生很快能聽懂黃河的傾訴,強烈地感受到作者擲地有聲的愛國誓言。可以說,巧妙的導入會激起學生強烈的興趣,會吸引學生步入佳境,在強烈的興趣驅使下迸發學習熱情,誘發創新意識。
二、改變單一思考模式,培養學生思維的求異性
教師在課堂上應留給學生討論的時間。通過討論,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盡可能找出許多種答案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求異性。糾正思路狹窄的缺點,培養學生思維的流暢性。學生的思路狹窄,嚴重阻礙著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對糾正學生思路狹窄,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著重要的作用。想象力是種特殊形式的思維活動,是在頭腦中創造出過去沒有遇到過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將來才能實現的事實的形象思維的活動,因此我們說想象是創造力,一切創造活動都離不開想象。通過作文教學培養想象力。教師可以通過布置“幻想性、假想性”的命題作文,幫助學生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指導學生展開想象,開拓想象空間,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還可以通過課文結尾培養想象力。有些課文的結尾,嘎然而止,余意未盡,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想象的余地。培養觀察力是發展想象力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觀察插圖,獲得有關的表象和情節的依據,進行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以補充、豐富畫面的形象和情節,使畫面活起來;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觀察事物,告訴他們處處留心皆學問的道理,要啟發他們觀察主要的現象與環節,根據觀察對象的特點,展開創造性想象,具體合理地想象出與觀察對象有關的內容。只有這樣學生的想象力才能得到訓練,創造性思維才能得到培養。
三、鼓勵質疑與討論,培育創新思維萌芽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應該善于啟發學生對一些問題從不同角度去進行思考、質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見解和看法。比如語文教學中對課文內容的分析,就要啟發引導學生各抒已見,敢于提出自已的見解。我在教學《木蘭詩》時,我鼓勵學生提問,一個學生的提問很獨特:“詩中說,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難道木蘭12年沒洗腳嗎?古代女子是裹腳的呀!”我表揚了學生的探索精神,花了一周的時間,我終于在《陔余叢雜》中查到:躬足“條目”:躬足,始于南唐宮中,有一窈娘,喜歡打斜足,宮女學她,到了宋朝才流行民間。而木蘭生于南北朝,距北宋有370多年的歷史,顯然不裹腳。學生聽了這解答,提問的積極性更高了。
同時,教師應充分信任學生,在課堂教學上采用切合學生實際的方法,根據學生知識面廣、思維活躍的特點,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爭論、辯論,這樣的學習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努力營造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平等、自由的氛圍,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學生討論中,教師不應過早評論,過多限制,應該允許有不同意見,互相補充爭辯,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四、開展農村特色的語文實踐活動,學以致用,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真正語文能力的形成就是要學以致用,真正創新思維能力的形成,就是要能運用創新思維能力來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真正培養起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就得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讓學生學以致用,在實踐中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對于農村初中來說,可以開展語文實踐活動,這些活動簡單易行,也適合農村初中開展。在這些活動中,教師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以讓學生真正形成創新思維能力。語文實踐活動可以有多種途徑和方法。如古詩賞析、辦手抄報等。這類活動能使學生加大閱讀量,擴大知識面,引發他們的新觀點,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又如舉辦主題班會、辯論會、社會熱點問題討論等。在這些活動中,因可隨意交流、辯論,氛圍寬松,常使學生的思想閃現“火花”,甚至超越教師。這類活動既拓寬了學生思路,又讓學生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
還可以是農村社會實踐活動,比如組織學生實地考察、走訪農村專業戶、采訪當地農民、參加農村勞動等。這類活動讓學生真切感悟時代發展的脈搏,獲取大量的創新信息。使生活實踐成為學生了解社會動態、品味人生、學習語文的大課堂,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實踐說明,語文教學與學生實際,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學生在學習中會獲得取之不竭的創新源泉。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養成創新的思維習慣,重視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充分利用有利于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精神,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