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
[摘 要]聆聽是對音樂方面藝術的一種審美方式,養成良好的音樂聆聽習性,有助于提高鑒賞音樂的水平,從而更進一步欣賞藝術,陶冶情操。在現在的中學生音樂課堂中,大部分學生的表現為:注意力渙散,思維意識不集中,放松休息等一些不正確的表現。這大大阻礙了教師在音樂課堂對學生聆聽音樂的教學發展,也大大影響了學生對自身音樂藝術品質修養的提高。本文針對以上情況進行闡述與探索。
[關鍵詞]音樂欣賞;聆聽習慣;培養方式
美國著名現代音樂家愛倫科普蘭說過:“如果你更好的理解音樂,在沒有比傾聽音樂更重要的了。”音樂是陶冶情操,影響人內在氣質的藝術學科,而“聆聽”是學習的前提和基礎。音樂課作為需要充分發揮聽覺系統的一門學科,不僅僅是對藝術的鑒賞,也是對藝術理解的尊重。因此,在音樂課堂中,培養學生聆聽習慣是教師教學任務的重中之重。讓學生全身心地去聆聽音樂,這有助于提高學生鑒賞音樂藝術的水平。同時,教師也要注重培養學生自動自發感受音樂魅力的良好習慣。
一、音樂課堂中學生聆聽音樂存在的問題
(一)音樂課堂中學生的課堂狀態
一部分學生誤以為音樂課僅僅是一門提高自我歌唱水平的課程,而傾聽音樂僅僅是一種表演的形式。當樂曲演奏開始時,一部分的學生習慣性地手舞足蹈,甚至發出一些不合時宜的聲音,這不但影響了自身的音樂的感知,抑制了音樂對其自身的陶冶,而且還大大影響了周圍其他學生的音樂聆聽品質。有些學生注意力渙散,思維意識不集中,經常有不完整的音樂藝術體驗。有些學生喜歡聽自己熟悉的音樂,對于其他陌生的音樂,則表現出漠不關心,不耐煩,坐不住等等負面情緒,學生沒有進一步探索音樂藝術,對音樂藝術的求知想法。思想意識的不集中不能讓學生進行音樂藝術的深層體驗。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自動自發感受音樂魅力的良好習慣。不能忽視培養學生對音樂藝術全身心傾聽的優質習慣。
(二)音樂課堂有關于學生不良狀態的原因
出現音樂課堂學生不良狀態的原因有很多種,音樂課與其他課程不同,它與學生接觸的時間較短,并且在考試的社會背景壓力下,學生對音樂藝術培養也不是十分重視。而學生對音樂接觸的時間少直接影響了習慣的培養。習慣的養成是需要一定的時間。音樂是聽覺藝術,必須要利用耳朵進行充分的體驗,從而由內心迸發出對音樂的熱情,用心感受音樂的魅力,感受藝術之美。音樂課堂不僅要做到豐富教學內容,還要充實教學環節。不要一味地追求教學進度。在完成教學任務時,要注重課堂的教學成果,注意學生的課堂表現。
二、音樂課堂中學生聆聽習慣培養的合理化建議
(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要在音樂課堂的教學體驗中,選擇合適的時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要求學生聽音樂時用身體語言表達自己眼中理解的音樂內涵,不關對錯,并對積極者進行獎勵。可以用音樂身體語言表達音樂,對于不靜心欣賞音樂,出現注意力渙散,思維意識不集中,放松休息等狀態的學生,調動積極性,并適當地加以引導,以及制止。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自動自發感受音樂的魅力所在。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自主性,不只是讓歌唱成為他們的愛好,更讓學生們對聆聽成為他們不可缺少的習慣。
(二)營造良好的聆聽氛圍
營造好的氛圍是引導學生對音樂聆聽體驗的第一步。音樂教室的建設要受到重視,營造適合教學的環境。比如教室中可以掛古今中外著名音樂家的圖片,以及名人名言和音樂家的相關事跡,促進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有助于培養學生聆聽的習慣。教師中可以擺放配套的音樂器材,讓學生更加融入其中,充分感受音樂的魅力,讓學生自主動起來。音樂欣賞課中的教學應該注意把音樂做為基礎原則,把聆聽作為重中之重,尊重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提高學生對音樂藝術的認知,養成良好的音樂聆聽習性,有助于提高鑒賞音樂的水平,從而更進一步讓學生欣賞藝術,陶冶情操。對于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有相當大的助益。
(三)利用休息時間
教師可以在休息的時間,為學生們播放有關于課堂主題的一些娛樂歌曲或者游戲,電影等等。讓學生融入其中,感受音樂藝術。 這時候,教師可以和學生就當堂課的課題,以及課題相關的知識,調學生積極性,讓學生自動自發地愛上課堂,想要享受聆聽音樂的樂趣。老師的主動教學,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課堂教學內容,也讓學生慢慢地形成自動自發欣賞音樂藝術的習性。
(四)適當地進行安靜的聆聽
靜心聆聽音樂能喚起學生的情感,應讓學生知道自己是一個欣賞者。課堂教學中,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讓學生體會“靜”的藝術美。靜,可以讓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靜靜地傾聽音樂,在內心勾勒出自己獨一無二的音樂世界,讓學生在自己理解的世界遨游。由于歌曲所涉及的內容非常多,學生不可能面面俱到。此時需要教師適時地加以點撥和引導,讓學生有方向地聆聽音樂,促進了學生對自身音樂藝術品質修養的提高。有助于音樂課堂中學生聆聽習慣的培養。
(五)從歌唱中養成聆聽的習慣
在音樂欣賞的訓練中,教師可以從最簡單的單音開始入手,由淺入深的讓學生慢慢體會音樂的博大精深,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聆聽一段簡單的和弦,讓他們哼唱出剛才的和弦,慢慢調動出學生想要聆聽的思想,教師也可以通過一首樂曲,讓學生充分鍛煉多聲部聽覺能力,讓學生在歌唱中養成聆聽的良好習慣。訓練聽覺對聲部的識別,跟蹤能力。歌唱的聽覺訓練是沒有捷徑可言的,老師必須耐心的,扎扎實實的進行由淺入深的聽覺訓練。養成歌唱中傾聽的習慣。
(六)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在校期間,教師努力做到通過音樂教學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們內在氣質的藝術,激發學生對音樂藝術的愛好。隨著時代腳步的發展,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音樂藝術在校的重視程度大幅度的提高。從而培養學生的鑒賞音樂藝術能力是音樂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音樂課堂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感受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及創造音樂的能力,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質,豐富情感體驗。在音樂課上,教師要關注學生對樂曲的感悟和表達,讓學生在自己理解的世界遨游,由于歌曲所涉及的內容非常多,學生不可能面面俱到。此時需要教師適時地加以點撥和引導,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讓學生有方向地聆聽音樂,從而體會樂曲它其中的曼妙奧義,和創作者創作樂曲時的意境,更好的還原作品。逐漸地,學生對歌唱有了新的認識,對樂曲產生了濃厚的聆聽學習興趣。從興趣到感情,從感情到品鑒,從品鑒到情懷,從情懷到內在。一步步地引導學生體會音樂藝術之美。在音樂課堂的教學中要秉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動自發地去探索去品鑒去深層次地感受音樂藝術,讓學生慢慢地形成自動自發欣賞音樂藝術的習性。逐漸地,學生甚至可以在一定的基礎上創造出獨特新穎的音樂。
音樂是訴諸于聽覺的藝術,聽覺感覺是欣賞音樂的必要途徑。隨著時代腳步的發展,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音樂藝術在校的重視程度大幅度的提高。音樂課堂注重培養學生感受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及創造音樂的能力,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質,豐富情感體驗。 聆聽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僅是對藝術的鑒賞,也是對藝術理解的尊重。因此,在音樂課堂中,培養學生聆聽習慣是教師教學任務的重中之重。讓學生全身心地去聆聽音樂,這有助于提高學生自身音樂藝術品質的修養以及鑒賞音樂藝術的水平。從而達到在音樂課堂中學生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邰皓.音樂課堂中良好的聆聽習慣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5(05).
[2]吳曉紅.中學生音樂課堂傾聽音樂習慣的養成途徑探索[J].學術論壇 ,2010(11).
[3]馮丹.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聆聽習慣的培養策略[J]. 江蘇教育,2013(21).
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2015年度課題“開發優秀音樂欣賞禮儀文化進入音樂課堂的實踐研究”2015XB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