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君
[摘 要]在教學中,預習是學生學習過程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為了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掌握更多的預習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老師要展開教學中預習策略的探討。但是,在現階段的教學中,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找出學生在預習中面臨的問題并分析出解決策略就顯得很有必要。本文,筆者結合教學經驗,簡要談一下初中數學學習中預習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預習策略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對學生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如果能夠幫助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對學生的素質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由于初中的內容較小學而言有些復雜,如果不仔細預習很難達到全面的理解。在這樣的形勢下。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如果不預習會產生較為嚴重的負擔。老師應該在預習的過程中發揮自身與學生不同的作用,幫助老師形成良好的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下文,筆者結合在初中教學中預習的策略探討,以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一、課前預習的影響因素
老師在從事教育工作之后,也開始認識到預習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因此,老師會在課下給學生布置一些預習的作業,但是學生完成的基本情況并不是很理想。結合預習的基本情況進行探討不難發現,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在預習的過程中都存在許多的問題。學生的預習意識不強,不知道如何開展預習工作。老師在教學中并沒有注意預習實施的過程中的細節問題。這樣的情況都導致預習工作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筆者經過仔細探討,將預習中的影響因素分成以下幾個方面。
1.預習欠缺專業指導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由于學生在預習的時候沒有經過老師知道,導致學生不知道應該怎樣開展預習。為了能夠完成預習的作業,學生就會通讀教材的內容。這樣的方法僅僅可以幫助學生消除文字中出現的障礙,對學生學習知識并沒有多大的益處。有些學生在預習之后根本就不知道教材中講的是什么內容。學生在缺乏指導的情況下,會使預習事倍功半。
2.課前預習得不到足夠重視
老師為了能夠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基本上都會布置課前預習作業。但是學生本身的預習意識并不強。有些學生會為了應付老師的作業而預習一下,有些學生直接忽略這個作業。他們在預習的時候也僅僅是走馬觀花,沒有深入的理解教材中的內容。有些學生在遇到不懂的問題的時候也會直接忽略,他們認為老師在課堂中肯定會講,而且新的內容即使不會也沒有關系的。學生不能夠重視預習會直接影響著學生預習的效率。
3.預習的任務布置的不明確
老師在布置預習作業的時候,大多數情況都是讓學生預習某一章,某一節,而不是具體到問題。這樣的預習方式會導致學生概念在學習的時候無法明確的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有些學生僅僅根據老師不值得內容將某一章節的內容通讀一遍。在沒有明確的界定內容的情況下,學生預習起來非常的消極,也會導致學生預習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4.預習的監督檢查不到位
老師雖然給學生布置了作業,但是基本上都是直接授課,不檢查學生的預習成果。即使是提問一些相關問題,學生也可以結合之前的知識回答出來。學生抓住這個規律之后就會產生應付老師的心理,不認真預習甚至是不預習,這樣的現象對學生的學習非常的不利。
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預習的基本策略
1.講解預習方法
為了提高學生的預習效率,老師在講解內容之前要先傳授給學生一些預習的方法。通過傳授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靈活的掌握預習的基本內容。
首先,要讓學生通讀教材。在預習的時候,先讓學生一字一句的通讀教材,找出看不明白的地方,在老師講解的時候認真聽講。其次,學生要結合本章節出現的公式定理等展開思考,注意分析他們的推理過程,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再次,與之前的知識相聯系,建立知識體系。學生要結合學過的知識展開預習,如果發現想不起來之前的內容,要及時溫故,將新內容與原來的內容建立體系。通過不斷地研究,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2.做好預習筆記
在預習的時候做好筆記是鞏固學生預習效果的一種重要的方法。學生在預習的時候于要將自己學到的東西記錄下來,加深學習的印象。當老師講解的時候,發現自己思維的錯誤進行改正,找到自己預習中的問題,進行深入學習。在這樣的方式下,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找事的掌握知識。學生會給你可以結合提問法、討論法、猜想法等方式記錄,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3.檢查學生預習作業
只要是老師給學生布置好了預習任務的時候,老師就要在授課之前先對學生的預習效果進行檢查。檢查的方式多種多樣,老師可以結合課堂提問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也可以采取課前練習的方式進行檢查。需要注意的是,老師設定的問題要具體、難度適中、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等等。通過老師恰當的引導可以督促學生認真預習。
4.設計不同預習內容
老師要告訴學生應該從幾個方面預習。如果老師無法結合預習的內容進行設計的話,會加大學生的預習難度,也會降低預習的效率。老師可以結合不同的內容設定不同的預習內容。在學習數學定理的過程中,老師要結合定理的背景,定理的推倒過程、定理的適用范圍等預習。在學習一些可以結合動手操作來理解的知識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結合具體的操作理解其中的內容。有條件的話,學生也可以自行操作,在動手動腦中體會知識的奧妙。
總而言之,學生的預習情況會直接影響老師的授課效果。人員故意老師可以適當的引導,就可以在預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所以,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地探討教學的方式,結合學生的興趣點來檢驗預習的效果,讓學生的預習任務可以達到高效完成的程度。通過老師與學生的默契配合,學生的徐誒效率會得到顯著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魏玉春.讓數學課堂因預習而精彩——初中數學有效預習的策略探究.《數學教學通訊:初等教育》,2013.
[2]馬文梅.淺談初中數學課前預習的策略.《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 ,2015.
[3]劉曉霞.試談初中數學有效預習的策略與方法.《關愛明天》,2014.
備注:總課題:全國教育科學教育部規劃課題《未成年人生命與安全教育系統工程的科學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