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
摘 要:生活常規在幼兒一日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規教育既是幼兒從家庭進入集體生活的第一堂"必修課",也是教師做好課堂管理的"基本功"。因此教師應建立統一的班級常規規范,將常規管理貫穿到幼兒園一日生活各個環節當中,并做到趣味性、形象性,借助音樂、兒歌等手段,持之以恒、堅持不懈進行常規教育,從而提高幼兒的規則意識,使幼兒的行為更加規范。
關鍵詞:幼兒園;常規管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131-01
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是指在以班級為單位的集體環境中,老師幫助和指導幼兒建立一定的規則,以保證幼兒在園日常、教學、游戲等活動的有序進行,順利開展。常規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班級的整體面貌、各項活動的質量。所以,長期以來,班主任都非常重視班級的常規管理工作,進行了“條款式”、“權威式”的管理,然事與愿違,管的越嚴,反的越重。究其原因,就是我們制定的規則,常忽略遵守常規的主體——幼兒的心理感受與行為特征,顯得死板而教條。為此,筆者試從幼兒的心理、行為特征出發,進行了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的常規管理,收到良好效果。
一、角色扮演常規管理趣味化
1、模仿喜愛動物。動物是幼兒所喜愛并癡迷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一模仿動物的叫聲或者動作,就樂得神采飛揚。于是,我就將諸多可愛的動物引進班級管理,與枯燥的常規進行匹配、鏈接。如:學小貓輕輕走路;學百靈鳥大聲歌唱;學小猴大膽游戲……這樣,幼兒玩得開心,學得主動,掌握得也輕松。漸漸地,也就習慣成了自然.
2、扮演故事人物。除了動物是幼兒樂衷扮演的形象,許多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幼兒所歡迎的對象。為此,我們有意選取作品中一些有教育意義的人物形象,讓幼兒直接模仿。如學習故事《七色花》后,也給每名幼兒七個花瓣,讓他們學主人公,做七件幫助同伴的好事;學兒歌《小熊過橋》后,讓幼兒學小熊大膽過小橋,做游戲;學兒歌《我上幼兒園》后,鼓勵幼兒學兒歌中的小朋友,入園與老師、同伴問好……
二、環境熏陶常規管理形象化
1、設計視圖標志。幼兒對常規的認識常易理解,難遵守,這是幼兒自身控制能力欠缺使然。為此,我在創設物理環境時,總是與幼兒一起設計常規標記圖,并張貼在活動室的各個角落,以此對幼兒的行為進行引領、提醒。如:為引導幼兒擺物有序,便與他們畫各類物品的簡筆畫,當做物品的“家”的標志,張貼在相應的玩具櫥上;為減少幼兒間碰撞,在進出衛生間的過道上,畫上兩對小腳丫和來回箭頭,提醒幼兒靠右行走。也就是在這些“家”、“小腳丫”的引領下,幼兒“有序擺物”、“靠右行走”等良好行為自然產生,并水到渠成地內化為一種習慣。
2、播放優美音樂。有關科學研究表明:幼兒的許多攻擊、吵鬧行為與心情直接相關。平靜、愉悅的心情往往有利于幼兒間的交往、合作,相反,煩躁、沉悶的心情則是誘發惡性行為的起因。因此,我特別注意在幼兒一日生活的關鍵時段,播放一些背景音樂,既愉悅了幼兒的心情,又減少了因心情原因而造成的違規行為。如:早晨來園與親人告別,有分離焦慮時,播放一些歡快、活潑的音樂;活動結束后,情緒比較亢奮時,播放一些舒緩、輕松的音樂;午睡時因睡不著,而產生孤獨無聊情緒時,播放一些優美、寧靜的搖籃曲……正是這些怡情悅耳的音樂,帶給了孩子無暇的想像,既愉悅了心情,又陶冶了情操,更重要的是有效遏制了一些不良行為的萌芽。
三、自主參與常規管理互動化
1、體驗生活情境。幼兒對遵守常規的被動,重要一點也是因為他們對常規重要性的認識不夠。因此,我注意抓住日常活動中的情境,有意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來萌發遵紀的意愿。一次,手工活動時,孩子們全神于手工制作,有的就將廢紙隨手扔在地上,漸漸地,教室里一片狼藉。當保育老師拿來笤帚,準備清理“戰場”時,我示意別做。而后若無其事的與孩子們進行下一個活動:“拍照片”。當孩子們舉著“照相機”在教室內四處拍攝時,有的小朋友大喊起來:“哎呀,我們的地面太臟了”、“真糟糕,誰弄的呀!”于是“坐在亂糟糟的教室里有什么感受?”這個話題就應運而生,通過情境討論,大家知道了破壞環境的危害,一種保護環境,不隨意亂扔紙屑的常規教育也在此時無聲勝有聲中得到了完成。
2、宣傳同伴亮點。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相互的“控訴”、“告狀”不絕于耳。而相互的贊美、表揚卻鳳毛麟角。究其原因,應該是缺少發現,正如著名大師羅丹所說:“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為了把幼兒的不良行為習慣加以隱身、弱化,使良好的行為習慣得到現形、強化,我設立了“大拇指”宣講臺,定期請孩子上臺宣講、表揚身邊同伴的閃光點。宣講完后,由老師給表現好的幼兒額頭上粘一個“大拇指”貼花,同時,也給發現別人優點的幼兒獎勵一個“千里眼”圖標,通過這個宣講、貼花活動,有效放大了幼兒的閃光點,增強了幼兒遵守常規的主觀能動性。一段時間下來,班上“告狀”案件明顯下降,“大拇指”、“千里眼”幼兒與日俱增。更重要的是:班級幼兒自覺遵守常規的習慣也蔚然成風。
四、加強家園聯系
幼兒園的班級管理是離不開家長的理解、支持和參與的。于是,我們在日常的管理過程中,嘗試利用家長資源進行班級管理。利用家園聯系手冊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心得;在學期初召開了家長會,在家長會上向家長介紹我們將要開展的一些工作、家長將要配合的一些事情、提出家園合作的重要性等。
幼兒班級常規管理是一項艱巨而漫長的工作,需要教師的智慧引領、藝術處理,唯有這樣,幼兒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漸漸得由他律走向自律,逐步成長為遵守常規的小小文明人。
參考文獻:
[1] 岳立紅.淺談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A].2012年幼兒教師專業與發展論壇論文集[C].2013
[1] 程秋平.“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模式[J].江西教育.2007(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