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兵
摘 要:高效課堂?我認為:就是改變“注入式、滿堂灌、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和觀念,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積極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動腦、動手、動口,使每個學生知識得到掌握,能力得到培養, 即在課堂45分鐘內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好效果。
關鍵詞:語文教學;高效課堂建設;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219-01
語文是綜合性最強的一門人文學科。通過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獲得知識、培養能力,而且更要達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的生活觀、價值觀的目的。而在語文教學中通過何種途徑,提高教學效率達到這些目的,這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探索、思考的問題。現將自己對高效課堂的的幾點思考淺談如下。
一、樹立學生主體觀,是高效課堂的基礎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新課程教學要求教師由傳統的封閉式的教學轉換為指導學生的“開放式學習”, 同時教師的觀念也要改變, 要“以學生發展為本”, 建立起和諧民主、自由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 奠定共同基礎, 又要承認差異, 兼顧個性, 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發展學生的才能, 要盡可能地組織學生運用合作學習, 成立合作學習小組, 深入學生的情感世界, 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學生自主參與、師生平等交流; 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 能深入挖掘他們的學習潛能, 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樹立自信心, 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 能創造師生互動, 學生之間互動的機會, 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消除心理障礙, 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一個和諧、民主的環境; 同時也能使學生提高與別人協作交往的能力。
把課堂還給學生,確保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使多數學生都得到鍛煉,這對教師的能力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扎實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
備課,是我們老師必做的一項工作,但要備好課,如何才能在備課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就是我們教師在備課過程要精心設計的。課前備課必須充分,特別是“備學生”要落實到位。這節課你雖然設計得很精彩,但是必須符合你這個班學生的認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須修改,因為這是關系到我們所講的這節課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學生興趣的一個關鍵之所在,而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是我們提高課堂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打造高效的課堂,要做到知識容量、廣度、深度、技能訓練達到新要求,課堂上注重過程方法,互相交流、思考、釋疑針對性強,收獲全方位,課前的準備很重要。平時備課不能僅僅局限在教參,還應廣泛的收集資料,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率。備課中,重視教學中要扎扎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于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當然在備課過程中必須預設環節,如學生情況,課堂可能出現的問題等。
三、一預習是提高課堂效益的前提
預習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教師首先要認真編寫導學案。導學案是學生預習的工具,是學習的抓手。通過導學案的引領,學生能夠自我開展自學。用導學案不能脫離教材,教材是第一手學習材料。不能有了導學案,就肢解了教材。整體閱讀教材、理解教材是首位的。通過導學案的問題,要回到教材中去,不能讓學生只注重尋找答案而不讀書,不品悟。問題的答案是讀出來的,同時在讀的過程又有新的生成。
教師要對預習效果進行有效地檢查、評價。每課的預習由學習小組長評價,在組內交流。每單元的成果由老師評價,選出預習小明星,班內展評。
四、教學手段要多樣化,調動學生情緒
讓學生動起來。在學習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何使學生動起來,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在教學中我采用學生質疑,合作交流,談收獲等形式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在此過程中,我只是點撥,引導,降低學生的依賴性,培養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如在教《老王》一文時,我放手讓學生品讀重點詞句段,大膽質疑,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游戲是學生最喜歡的,也是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一種有效手段,但同一種游戲,學生有玩膩的時候,這就需要多樣化的游戲出現。一句笑話,一段故事,一個表演,多種方式的教學自始至終學生感受到自己成功的愉悅,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古詩歌時,在課堂上模仿古代詩人吟詩的樣子,穿著長衫,捋著胡須,搖頭擺尾。設置情境,感受心情,以“擊鼓傳花”的方式讓學生背詩,學生們都感到緊張有趣,每個人都做著不同的動作,在活躍的氣氛中學生的詩也就背熟了。在學習《孫權勸學》時,我就以小組為單位,各組推陳出新,各自表演課本劇,學生在表演中很容易地就把握了人物性格,效果很好。
在教學《看云識天氣》時,利用多媒體教學,先看圖片,調動學生對大自然的興趣和欲望。教學過程中教學“關于云的形態變化和天氣的關系,云的光彩現象和天氣的關系”這一環節時,讓學生自行設計表格,小組討論思考①共有幾種類型的云?②表格如何設計簡潔明了?可以每個小組設計一種,設計后,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同學和教師進行評價、總結,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課文。在學習和評價中,學生學會了總結和反思自己的學習經驗,把各種云的光彩之間的差別進行比較說明,突出云和天氣的關系的特征。學生始終處在積極的學習動態,學生在動中學、在學中動,較好地達成學習目標。另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小辯論、分角色朗讀、競背比賽等方法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的眼、口、耳、腦等動起來,讓思維也運轉起來,讓個性得到自由的張揚。
構建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既要從重視教師的素養上優化教學過程,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需要全體語文教師的不斷努力,不斷創新,唯其如此,我們的初中語文課堂才會更快更好地走上優質、高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