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萍
摘 要:當前農村文言文教學由于語言環境欠佳,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脫節,教學手段呆板單一等原因,造成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筆者在十六年的農村中學語文教學工作中,總結出一套“導——讀——議——記——用”的五字教學法,是遵循農村初中生文言文學習認知規律的一條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農村初中;文言文教學;“五字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314-01
一.農村文言文教學的現狀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八十篇。”“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由此可見,文言文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具有重要作用。筆者為了解農村初中文言文教學現狀,于2015年秋季學期設計了一份問卷,對靈川縣潮田鄉初中及海洋鄉初中兩所學校七至九年級學生共952人進行了調查,統計分析如下:
1、農村初中文言文教學環境欠佳。從問卷問題一(“農村初中文言文教學環境調查統計表”)反饋可知,農村初中學生的家庭文言圖書擁有量很少,71.6%的學生家庭文言圖書擁有量是2冊以下,62.3%的學生從未選擇文言文類課外讀物自由閱讀,這樣的教育環境及閱讀習慣制約著文言學習的進一步發展。
2、盡管選入教材的文言文篇目已經進行了篩選,但許多內容和情節往往是現代農村初中生沒有親歷、沒有聽說、不能理解的。同時許多的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不顧農村學生的實際學情教學文言文,使學生不能產生親切感,實用感,對文言文產生疏離的心理。
3、農村初中教師教授文言文教學手段生硬單一。調查發現:高達68、8%的農村初中學生知道要多學文言文,卻只有13、5%的學生喜歡學文言文,平日里教師授課要求學生機械背誦多,死記詞句翻譯多,理解朗讀少,探討賞析少,學生普遍認為學習文言文不好學。
(四)教學效果不理想。許多教師以為初中是義務教學,學生只要粗淺的了解一點基本知識點就行了,忽視文言文教學向課外遷移。農村初中語文教育踏在薄弱的文言文教學這塊“薄冰”上負重而行,要取得理想的成績談何容易啊。
二.農村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學“五字教學法”
課標指出:初中生在學習文言文中要求能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從業十六年來,我一直擔任農村初中語文教學工作,在實際教學中,本人探索出一種“導——讀——議——記——用”的文言文“五字教學法”,它是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的一條有效的教學思路。
1、導。文言文距離學生的生活較遠,要讓學生喜歡讀,能讀懂文言文,必須縮短二者距離。要學好文言文就要特別注意一課之始的“導入環節”。例如教《孫權勸學》時可以利用“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的成語導入;教《木蘭詩》時,利用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導入……以此來營造濃厚的走進古文的氛圍,引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2、讀。古語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通文言文,是《大綱》的基本要求。重視文言文的朗讀,指導學生讀文言文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帶著問題聽讀。所涉及的問題可以是有關于作者思想感情的、可以是有關文中重點人物重點句子的識記的等。
(2)學生自由仿讀。仿第一步的讀法,要求讀準字音和停頓。
(3)譯讀。教師指導學生讀懂文意,概括大意。要求學生根據文中注解,口譯原文,在此環節上可強調運用口譯的“留、替、調、補、刪”五字學習法。
(4)讀出語氣和感情。這是在以上幾步的基礎上對文言文的朗讀提出的最高要求。
3、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議”的過程中體會豐富的感情、感悟深沉的思想,理解精巧的結構,品味優美簡約的語言。
(1)讓學生在課堂上評價他人朗誦的斷句、感情到不到位。通過朗讀教師可以清晰的了解學生對于課文的掌握,并且對其不足之處進行指導,讓學生在評讀中不斷進步。
(2)讓學生為全班同學講解課程。學生通過對文章知識點的整理,會對文章有深入的了解。
(3)讓學生對所學文言文內容進行概括總結,可以通過書面或是口頭的形式分享課文中重要的知識點。
4、記,即積累。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從古典文學中優選出來的精品,其深刻的思想內涵、精巧的構思、優美的語言、變化多樣的詞義,都值得我們很好地學習與借鑒。
積累文言文語言首先是詞的積累,如文中的一詞多義的積累、詞類活用的積累、古今異議字的積累、通假字的積累,學生積累多了,對類文的學習自然會應用自如。其次是句段或篇的積累。如誦記《陋室銘》中意蘊豐富的五字駢句;還有那些要求全文背誦的篇目,教師要指導學生背誦的要點,幫學生背起來更快、更牢。再次,需要進行課外名句的摘錄及閱讀一些文言小短文。
5、注重學以致用,古今觀照。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為了架起古今的“橋梁”,教師可以充分引導學生挖掘文言文中寫作素材方面的價值。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蘊含了做人處事的道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等又是極富特色的景物描寫。
結束語:高瞻方能遠矚,抓好農村初中文言文教學任重而道遠,不管采用什么教學方法,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鍛煉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才是可持續推行的方法。相信我們的農村孩子掌握了以上“導——讀——議——記——用”五字文言文教學法,定會在學習文言之路上饒有興趣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