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紅光
摘 要:時代在進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已成為主流。運用多媒體能使課堂氣氛活躍,讓學生的認知能力、語言能力、自學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為學生的多樣化學習創造理想的環境,使學生認知、探究和解決問題的平臺有別 傳統的教學場所,向課堂要效率。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課堂;語文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390-01
新課程改革要求中廣大小學教師必須具備掌握信息技術,運用計算機軟件輔助教學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育教學。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有如下優勢:集圖像、聲音、文字和視頻等為一體,有效融合傳統教學技術與現代教學技術于一爐,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在語文教學中正確、恰當的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會使我們的課堂更加高效,更能提高教學質量。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我國傳統的教育教學是教師教講,學生聽的模式,教師是絕對主角,采用“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不管學生是否聽懂是否理解,學生喪失學習的自主權,以前的優秀課堂是這樣的:滿堂只聽見教師“滔滔不絕”的演講,學生正襟危坐,聚精會神地聽,老師不說話的時候,課堂非常的安靜,整堂課談不上充滿生機與活力,教師很古板,學生很呆板。而現在的教學模式趨向情境教學,即運用具體生動的場景以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的教學方法。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則能更好的幫助教師創設情境,刺激學生的好奇心,集中、激發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或激昂慷慨、或壯美熱烈、或幽默諷刺、或寧靜雅致、或凄婉哀怨的氛圍中多熏染、多涵詠,使學生能更好地領悟真、善、美的內涵,這樣學生就能更加透徹地理解課文內容,掌握知識要點。我在給學生上《凡卡》時,先用課件顯示一瘦小男孩在寫信,再配以焦慮、悲傷的音樂,這樣容易引領學生進入當時的情景,學生的情緒容易被調動起來,對小男孩悲慘的遭遇產生關注,產生學習興趣,這樣對課文的學習興趣也就高漲了起來,學習的主動性產生學習興趣,學習的欲望也就有了。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陶冶情操
在教育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讓他們產生強烈的探究興趣,鼓勵他們多置疑,這是探究性學習的基本前提,通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恰巧我們提倡的情景教學又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動力和源泉。新課之前利用多媒體導入,能通過情景畫面,以情激趣,更加全面、多角度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自然而然他們強烈的學習動機就產生了。
我上《小英雄,雨來》這一課時,先用親情導語:“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北部的蘆花村有一個十二歲的小英雄。敵人逼他帶路,他卻把敵人帶進了我們設計好了的地雷陣,把鬼子炸得鬼哭狼嚎。后來,他又和其他孩子一起站崗放哨,配合八路軍與鬼子周旋,你們知道這個小英雄是誰嗎?”其次,播放配樂詩《小英雄,雨來!》思考:此時此刻,你有什么想法?你還了解他的其他事跡嗎?出示雨來與鬼子斗爭的ppt。通過朗誦和觀看ppt圖片讓學生仿佛置身于課文所描繪的特定情境中,心中燃起對小日本帝國主義的熊熊大火,為學生創設了教學情境,使學生的視覺上和聽覺上受到強烈沖擊,這是傳統教學中得不到的效果。我們知道情感對人的認識和行動起著刺激的作用。多媒體技術為創設情境、陶冶學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視聽效果。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學生的感情變化,不失時機地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和陶冶學生的情感,以便與作者產生共鳴,這樣便可以獲得應有的教學效果。如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紀昌學射》,引導學生體會紀昌學習射箭過程中的苦練兩種基本功。為了使學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紀昌持之以恒的學習毅力、不怕吃苦、不怕累、不怕枯燥無味的學習精神,課前我們為學生制作了精美的動畫課件,讓課文的描述變成具體可感的畫面。課堂上孩子們看著紀昌生動形象的初次練眼力“看梭子來回穿梭兩年”、“針刺眼不眨”和第二次練眼力“春去秋來盯虱子直至大如車輪”的動畫,很快進入了一種興奮的狀態,仿佛有身臨其境之感,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有效的達到了興趣、激情的產生。這時讓學生帶著這樣的感情朗讀課文, 就自然而然地再次入情入境。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中會進一步受到感染,情感的陶冶就落到了實處。
語文教學是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通過教學活動的進行,促使學生的聽說讀寫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語文教學。多媒體課件集聲音、圖象、文字等多種信息于一體,極大程度地滿足了學生的視聽等感官需求,激發了學生對多媒體課的極大興趣,多媒體技術不僅具有模擬性,而且可以生動直觀地展示原來無法直接展示的東西,擺脫了傳統的、被動的注入式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模式為學習者提供圖文、音像并茂,豐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機界面。因而,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其實現探索和發現知識創造有利條件,從而,真正達到讓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實現自己獲取知識,甚至自我創造新的知識。
多媒體技術是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手段,借助這一手段,可以促進教學思想和觀念的轉變,引起教學內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師生角色的新轉化。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善于通過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適應新時代語文教學的要求,使教學進入最佳狀態。
多媒體教學是教育現代的體現,是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必然趨勢,是一種輔助性的教學手段。在語文教學中應有效利用起來,要堅持適當、適量的原則,切忌生搬硬套。
參考文獻:
[1]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2]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