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霞

摘要:目的 通過構建規范化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技術管理體系,探討PICC置管技術在二級醫院安全開展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二級醫院開展PICC技術所面臨的現狀,通過嚴格的新技術準入、PICC護士資格認定、建立PICC組織管理體系、系統培訓和宣教、嚴格考核篩選、制定制度、明確職責等來保證PICC技術在二級醫院的應用。結果 PICC規范化的管理和持續改進使二級醫院PICC置管技術有效開展,并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結論 實施規范化PICC技術管理體系是二級醫院有效開展PICC技術的保證。
關鍵詞:PICC置管術;二級醫院;體會
PICC置管術是由外周靜脈(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頭靜脈)穿刺置入使管道頂端位于上腔靜脈的深靜脈置管術PICC置管更好的保護外周血管,減少痛苦[1]。是由外周靜脈適用于中長期輸液或使用靜脈藥物刺激性藥物的患者靜療使用。新的靜脈治療護理技術規范標準對輸液用具的選擇又有了具體明確的規定, 神經內科的用藥中的許多藥物性質、PH值和滲透壓,靜脈用藥時間較長,適合選用用PICC。臨床上神經內科使用較少,尤其是二級醫院很少開展。現將我科2015年1月1日~6月30日成功開展PICC置管32例的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1.1專科護師的培養 作為科室護士長有接受靜療新理念,取得醫院和科主任支持,選派科內1名從事臨床護理工作10年的護師,平時靜脈穿刺技術好的,有手術室工作經驗(無菌觀念強、無菌技術熟練),溝通能力好,執行力強,送到上級醫院進修3個月,進修期間獨立完成8例操作,熟練掌握PICC的管道維護和各種并發癥的處置,通過巴德公司血管通道學院培訓,考核取得的國際PICC證書(UNA PICC證書)。
1.2科內護士的培訓 制定培訓計劃,學習現代靜療新理念,PICC置管術視頻觀看,PICC管道維護,置管患者觀察要點及護理常規等,使全科護士愿意接受新技術、新理念,掌握PICC導管的維護和護理。
1.3材料的選擇 根據患者治療方案,不增加醫療費用的情況下我科選擇了美國巴德公司生產的一代導管,(商品名:Per-Q-Cath安全型預連式PICC)。
1.4 PICC置管的知情同意書簽訂 護士通過對靜療方案和藥物性質評估,結合患者的靜脈情況評估,適合使用PICC導管的患者提出PICC置管的建議,由醫生與患者和家屬進行溝通經患者或家屬同意,簽訂知情同意書方可置管。
1.5取得相關科室的支持 由于臥床患者或病情重,往往需要行床邊胸片DR檢查,得到放射科醫生支持,置管后立即行床邊攝片檢查,確定導管位置正確方可輸液,同也要得到介入科醫生的支持,防止置管移位進行調整。
1.6用物和環境準備 準備好專用PICC穿刺的敷料進行高壓消毒,即保證消毒效果又節約成本,重患者吸氧心電監護儀的使用,不能到PICC導管室進行置管,要求房間內減少陪護,杜絕不必要的人員走動,確保環境盡可能達到操作要求,穿刺的32例無1例導管相關血流感染。
1.7安全管理 PICC置管患者,置管過程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操作選擇合適的血管,術后正確的護理,防止感染,靜脈炎、血栓、導管堵塞、脫出、斷裂等并發癥的發生[2]。敷貼標識清楚,注明置管深度、外露長度、置管時間、置管人,填寫好PICC維護手冊,使用的導管包的批號貼在知情同意書的背面,便于責任追溯,床頭懸掛"×側PICC",嚴格按照"一看、二摸、三聽、四測量"加強交接班,杜絕使用低于20ml的注射期封管,脈沖式封管預防堵管,護士經專科護士指導考核合格才能維護導管。最重要的是患者及家屬參與管道的安全管理,一般出院時拔管,一定查看長度和導管前端的凝血進行觀察,觀察組患者僅有1例因病情需要轉上級醫院治療,帶維護手冊和胸片讓家屬移交上級醫院護士,電話回訪導管在上級醫院靜療使用。
1.8帶著科研思維對PICC置管術與外周靜脈留著針進行比較,對臨床使用產生靜脈炎、穿刺次數、相關費用、患者、家屬及護士滿意度等項目進行比較。
2 結果
選擇我科2015年1月1日~6月30日,32例同時使用尼莫地平、甘露醇患者選擇PICC置管32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同期使用尼莫地平、甘露醇采用外周靜脈留置針輸液隨機抽取32例患者作為對照組,靜脈炎的發生比例進行比較,見表1。
以上64例患者,對照組平均住院日16.1 d,觀察組平均住院日17.3d,無明顯差異組別 ,對穿刺次數,及材料費用用進行比較結果,見表2。
3 體會
PICC全稱為經外周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比較適用于為患者提供長期的靜脈輸液,現在,比較先進的為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術,此項技術的開展是從患者周邊靜脈置入中心靜脈的導管,在肘前外周血管實施穿刺和置入,導管的末端處于上腔靜脈[3-4]。PICC可以比較好對患者周邊血管實施保護,降低由于反復穿刺帶來的痛苦,降低出現滲液以及靜脈炎的發生幾率,減少費用,進行長期留置患者不會受到地點的限制,對于生活和工作不產生影響,在減少患者痛苦的基礎上,促進治療效果,所以被很多患者認可并且接受[5]。通過對本文的分析總結出,PICC導管在神經內科使用,保證患者靜脈通路的通暢,滿足臨床靜療需要,減少了反復穿刺帶來的痛苦,降低靜脈炎的發生率,減少患者因為煩躁而造成的輸液外滲,減少患者陪護的對輸液肢體的看護,大大節省護士人力和時間,患者、家屬和護士的滿意度得到提高。在專科護士培養,醫務人員靜療理念轉變等準備前提下,值得在二級醫院神經內科推廣。
參考文獻:
[1]馬桂瑞. PICC在神經內科應用和護理[J].全科護理,2012,15:1363.
[2]祁生慧. 老年人PICC置管術后并發癥預防及應對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2,12:263-264.
[3]喬美珍,楊益群,熊威,等. PICC維護技術在基層社區醫院推廣應用的研究[J]. 護士進修雜志,2011,7(19):1022-1023.
[4]李美清,歐美榮,柳曉惠,等.經患肢外周穿刺中心靜脈置管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化療患者中的應用[J]. 中華護理教育,2011,6(11):553-556.
[5]Thomas J. Wilson,Devin L. Brown,William J. Meurer,et al. Fletcher.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large vein thrombosis in 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patients[J]. 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12,4(2):21-23.
編輯/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