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滿亮+武艷輝
摘 要:本文依據高職院校機制專業電工電子技術應用課程的特點,分析目前教學存在的問題,從政策、師資隊伍、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方面研究了本課程使用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的情況,總結了經驗。
關鍵詞:高職院校;機制專業;電工電子技術應用;現代學徒制;思考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8C-0088-02
電工電子技術應用是高職院校機制專業一門非常重要的技術基礎課。由于各種原因,大部分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在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內容不合理,教學模式落后,教學方法陳舊等問題,使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制約了學生專業技能及綜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探索當前高職院校機制專業電工電子技術應用課程的教學改革至關重要。
一、師資隊伍建設
根據《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要求,2015年8月我院被教育部辦公廳首批確定為現代學徒制的試點單位。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作為我院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之一,積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鼓勵任課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如:電工電子技術應用課程任課教師利用假期到校企合作企業任職技術員,認真參加企業的各種生產活動,完成生產任務,并由企業專家評價教師在企業的工作能力。如果教師在掛職鍛煉期間考核不合格,則按照企業規定,調離教師在企業的技術崗位,從一線做起,直到考核合格才能返校任課。同時,學院聘請一些企業技術人員,協助電工電子技術應用任課教師,完成部分學時課程的教學任務,待遇可根據學院《兼職教師管理辦法》發放津貼。
二、重新序化課程內容
根據電工電子技術應用課程的特點、學院實訓條件等現有的教學資源以及企業的實際生產情況,重新序化課程內容,開發了十個教學項目。結合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我們選擇了貼近日常生活與企業生產實際的項目,包括:(1)電路常用原件的識別與檢測,學習內容為電路模型及基本物理量,電路原件的識別與檢測,計算電位,基爾霍夫定律、支路電流法、疊加原理及戴維南定理的驗證;(2)日光燈電路的接線與測量,學習內容為正弦交流電,單一元件交流電路、RLC 串并聯電路的分析與計算,日光燈電路的結構、接線、故障查找與排除;(3)三相負載的連接及功率的測量,學習內容為三相交流電的概念,三相電路的分析與計算,家庭照明電路的結構、接線、故障查找與排除;(4)變壓器的同名端測定及性能參數測試,學習內容為變壓器結構原理、工廠及普通用戶配電過程;(5)三相異步電動機的拆裝與控制,學習內容為三相異步電動機結構與原理,常用低壓電器,三相異步電動機的起動、反轉、制動、調速;(6)穩壓電路的組裝與調試,學習內容為二極管的識別與檢測,電路圖紙(原理圖、元件布置圖、組裝接線圖),穩壓電源的組裝與調試;(7)擴音機電路的組裝與調試,學習內容為三極管,擴音機電路的組裝與調試;(8)收音機電路的組裝與調試,學習內容為集成電路的內部結構及特點,集成運算放大器,收音機電路的組裝與調試;(9)數碼顯示器的制作與調試,學習內容為數值及其轉換,邏輯函數化簡方法,集成基本門電路工作原理及測試方法,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方法,編碼器,譯碼器;(10)智力競賽搶答器的制作與調試,學習內容為RS觸發器、D觸發器的邏輯功能,寄存器、計算器,智力競賽搶答器電路的制作與調試。
三、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
(一)教學手段
由企業考核合格后的電工電子技術應用任課教師和學院聘請的企業技術員嚴格按照教學計劃給學生上課,采取師傅帶徒弟的方式開展教學。根據電工電子技術應用課程的特點、學院實訓條件等現有的教學資源以及企業的實際生產情況,要合理安排在學院和在企業的授課學時。例如,70%的學時在學院電氣綜合考核實訓室內完成授課,30%的學時在企業車間內完成授課,一定要把安全用電的基本知識貫穿在教學過程中。師傅帶徒弟通過完成企業電氣設備的安裝和檢修等工作,使學生體驗企業文化,促進學生在將來畢業后能很快和企業融為一體,成為合格的技術工人。
(二)教學方法
以往通常采用理論加實驗的傳統教學方式講授電工電子技術應用課程,理論內容抽象、深奧、難懂,學生學習運用相對比較困難,實驗內容基本是對理論知識的驗證,這種教學方法直接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實踐動手能力差、教學效果不好等等一系列問題。項目教學法是以“項目驅動”為導向,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把課程中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產生活聯系起來。每個項目都嚴格按照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及評價六步開展。根據學生能力適當搭配,由5~6名學生為一個小組,并指定小組長完成任務。下面以項目(7)“擴音機電路的組裝與調試”為例,講解項目教學法的實施過程。首先給學生發放任務書。任務書包括任務名稱、任務要求、工作目的、工作流程、任務總結、提交成果及工作評價等要素。在資訊階段要組織學生閱讀任務書,收集和整理完成本任務的資料信息,并掌握安裝及調試實際電路的方法。在決策階段,要讓每組學生選擇三極管、功率放大器等電器元件。在計劃階段,要確定電路元件的布置及其實際安裝方式,分別制定裝接實際電路及調試電路的流程。在實施階段,要組織學生繪制元件布置圖及其安裝接線圖,然后安裝擴音機電路并進行調試。這個過程中,教師(即師傅)根據情況給學生(即徒弟)做一些示范工作,從設計電路圖到電氣安裝圖,要親手制作一件作品,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觀摩和評價。教師要求學生每個人都要會講解電氣原理和工藝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在安裝擴音機電路之前教師一定要先給學生講解有關生產材料的知識點,讓學生認知生產工具并體驗使用。教師可以先發放一些廢舊材料讓學生進行安裝焊接,在焊接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巡視指導,等學生已熟悉生產材料并能熟練使用生產工具再發放真實的生產材料,由每組學生在小組長的安排下一起進行安裝,最后由教師驗收。這樣做可以降低廢品率。在檢查階段,教師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和小組學生一起檢查完成的線路,排除電路故障,并通電試電路。然后大家一起對不合格的產品進行分析研究,找出故障原因并進行修理。在工作評價階段,要提交成果,并進行小組評價。成果記錄單包括擴音機電路原理圖、元器件選擇表、電器元件布置圖、電器元件安裝接線圖以及項目總結報告。工作評價是從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職業素養及提交成果等方面對本次任務的完成情況分別進行小組評價及小組內同學互評,最后由教師綜合評定。對學院現有的實習實訓條件下無法制作產品的教學內容則安排學生進企業,在企業師傅的指導下,參與電器設備安裝調試或實際生產完成教學,然后要求學生撰寫報告并上交檢查。
四、教學效果
電工電子技術應用課程使用現代學徒制的教學模式明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及成本核算等綜合能力。學生通過下企業學習不僅體驗了企業文化,而且提前學習了企業的規章制度,為將來的就業打下了基礎。總之,使用現代學徒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能夠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但是改革還處在試行和探索階段,我們要為實施現代學徒制的教學模式并加以推廣而繼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魏宏飛.運用項目教學法提高“電工與電子技術”的教學效果[J].教研,2012,(10).
[2]范鳳萍,李洪濤.淺談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的項目開發和實施[J].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