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利彬
摘 要:支架式教學的環節是搭腳手架、進入情境、獨立探索、協作學習、效果評價。支架式教學是以搭建學習框架為基礎,以構建學習情境進入教學為方式,以獨立探索和協作學習為重要環節,以效果評價為目的。這種教學模式非常全面,環環相扣,考驗教師的教學水平,也考驗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能力。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高中地理,搭腳手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7D-0078-01
支架式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對提高高中地理教學質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探究了支架式教學在高中地理中的應用,主要從支架式教學的應用、策略和反思三個方面展開。
一、支架式教學在高中地理中的應用
下面以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運動》為例,從支架式教學的五個環節入手,分析支架式教學在地理這一學科的應用。
(一)搭建地理知識框架
搭建知識框架是支架式教學的第一步,《地球的運動》這一章節分為三大塊:地球的自轉,地球的公轉,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教師在備課時,不是簡單地搭一個框架,而要吃透每一個知識點,這樣才能應對教學。但在剛進入這一章節的學習時,教師只要讓學生心里有一個大概的知識結構就可以。教師還應該對學生有準確的了解,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備課時教師就能猜到哪些地方學生可能難以理解,哪些地方學生可能犯錯較多,然后根據這些猜測設計合適的教案。
(二)巧妙設置教學情境
設置教學情境是導入課堂一種很好的模式,導入是一堂課的開始,如果教師導入部分吸引學生,這堂課就成功了一半。在學習《地球的運動》時,教師可以用晝夜交替和春夏秋冬四季的變更導入課堂。教師可以說說日出和日落時美麗的情景以及春夏秋冬各個季節的美麗之處。
(三)拋出問題,讓學生獨立探索
情景導入之后,教師可以進入支架式教學第三步,留下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比如:為什么會有晝夜的交替?日出和日落是因為什么產生的?四季的變更是因為地球在動還是太陽在動?教師讓學生閱讀教材,帶著問題獨立思考。獨立探索的過程也是學生提高能力的過程。問題中的這些現象來自生活,生活化的例子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幫助教師開展教學。
(四)互相協作,共同探索
依靠個人力量不能完成的任務,可以尋求他人的力量。在課堂上,對于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合作學習,學生各自交流想法,然后大家的意見,討論出一個最合理的答案。比如以下這個問題,某些學生可能難以獨自解決:圈出夏至和冬至兩日出現極晝和極夜的地區。通過交流,學得扎實的同學可以輔導不會做的同學,教師也可以幫助學生。
(五)評價
評價是最后的環節,包括教師自評、學生自評和互相評價。三種評價都以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通過自評和互評,學生和教師都能發現自身的不足,有利于教師和學生在反思中不斷提升自己。
二、支架式教學在高中地理中的運用策略
(一)支架準確,有序教學
支架是否準確,對教師的教學很有影響。高中地理教學就適合用圖像支架和表格支架,圖像支架能將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情境具體化,這是文字沒有的表達效果。如果教師不借助圖像說話,單靠語言說服學生,我想這是很難做到的。教師利用表格將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知識點進行對比,讓學生看到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這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總結。
(二)情境貼近生活
教師情境的設置盡量貼近生活,切忌天馬行空,教師只有設置貼近生活的例子才能讓學生有足夠的興趣。天馬行空的言論在學生看來是無稽之談,無稽之談怎么會讓學生感興趣呢?
三、支架式教學在高中地理中的運用反思
(一)時時更新教育觀念
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知識的更新速度極快。教師應該時時更新教育觀念,做到不落后。教育是一個特殊的行業,是培養人才的行業。因為教師的觀念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教師怎樣教對學生的影響很大。一個國家的發展與教育有著很大的聯系,只有教育工作做得好,國家才能發展好。教師作為教育工作的實施者,肩負著重大的責任,每一位人民教師都應該時時更新教育觀念。
(二)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己
地理不是一門知識一成不變的學科,雖然有些知識已經被科學驗證,但地理學科的知識仍在時時更新,在不斷地發展。與時俱進對教育工作者來說非常重要,老生常談:“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教師不與時俱進,不學習新的東西,就會落后。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應該不斷地提升自己,影響學生。
(三)善用評價來完善自己
支架式教學的評價環節對教師和學生都有很大的作用,通過互相評價,教師和學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教師和學生都應該重視這些評價,利用這些資源完善自己,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吳忠寶,劉新國.高中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地理教學,2001,(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