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 要:因高中數學是連接初等數學和高等數學的紐帶,其自身的特殊性和高中生不同的心理特點,使這一時期的教學難度上升了一個高度,如何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形成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是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新課堂;高中數學;教學模式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我國教育改革的更新,現代教學已經從原來的教師主講的“滿堂灌”改為以學生為主導的新式教學模式,尤其是現在的數學教學,提高的不應當僅僅是學生的智力水平,同時還要注意他們的創新意識。使學生不但會做這一道題,還應該會做與之有關聯的題,要做到舉一反三。
一、教學以提高課堂效率為主
新課標的原則是“以學生發展為前提”,現代的課堂教學,眼睛不能只盯著“尖子生”,需要使全體學生都具有提升的機會,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學生主動參與能力和師生互動的氛圍。這就需要我們遵循如下的教學模式。
1.以學生的整體情況為基礎制訂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的制訂不再完全依據教學大綱進行,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反應,靈活調整教學方法,將教師教的思路與學生學的思路動態地融合在一起,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確定現場教學方法。也就是說,制訂教學目標、選擇學習內容的同時不但要考慮課程大鋼的要求,還要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讓學生能有一個參與確定具體學習目標和內容的權利。并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2.制訂學為主、教為輔的教學計劃
因為學生學了之后才知道哪個地方沒弄懂,哪個地方沒吃透,然后教師有針對性地去教,效果會比傳統教學的“滿堂灌”效率高出很多。
3.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的著手點
高中時期的學生在學習時喜歡以個人喜好來對某一科目進行學習,所以興趣就成了引起學生注意的關鍵點,從這個點出發,利用一切可能的道具,引起學生對高中數學的興趣,比如,貼近現實生活的例子、風趣的教學語言等。
4.改革原有的課堂教學空間模式
以小組交流為主的教育教學模式,在課堂不同的主要表現不再是以前死板的橫豎排式的課堂組合,而是一種更加靈活的類似茶話會的組合模式,這種模式將學生按照不同資質進行打亂重新組合,一般以3~6人為一組,這種排列使學生之間的距離縮短了,也有利于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為合作學習創造了一個更好的機會。
5.當堂過關
由于課前預習、課后作業、課后復習都無法保證質量,所以不能把知識的鞏固提高寄托在課后,把握課堂四十五分鐘,力求把問題的解決在課堂上完成,即當堂達標過關。
6.控制難度
在以升學率為目標的教學中,教師為了拓展學生知識,不注重學生的實際,喜歡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大量高考題,難度較大,導致大部分學生跟不上。甚至有的老師在高一、高二時就拿出高考題讓學生去做,這種做法不但浪費了教學資源,更嚴重地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要以基礎為主,難度要適中,甚至有時也可以適當地降低難度,在循序漸進中一點一點提高難度,讓學生有一個接受的過程,這樣也有利于提高更多的學生的自信心,更有利于學生自信心的樹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
1.要求教師在制訂學習計劃時,能夠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制訂
就是說把課堂時間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激烈的討論中增進知識,然后再根據學生都不能理解的問題進行細致講解。從教師教的內容上來看,較傳統教學要少了,但是從學生學的角度來看,學生學到的知識多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在因此而不斷提高。
2.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
傳統的教學將學生作為一個輸入輸出的機器,認為只要我能輸入進去你就能輸出來,這種機械式的教學已經不適合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所以只有轉換教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老師發揮引導的作用,將學生發現的問題和提出的問題一一幫助他們進行分析和解決就可以了。因為問題是學生自己找出的,所以在學的時候會更加上心,效率也會更好,同時更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創造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導力量。
3.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多年來,我國的教學都是“以師為尊”,因其尊使很多學生有了一種“跟著老師指揮棒走”的習慣,這樣很多學生因此沒有遠大目標、沒有志向、沒有雄心壯志,學習缺乏內驅力。所以要促進學生的學習內動力一定要注重師生情感的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教師把自信心的樹立和斗志的激發作為教學的首要任務,多用鼓勵性和常識性語言來激勵學生。
4.利用數學思教空間廣闊的特點將一些相對較寬的話題帶入課堂中來,不但開拓了學生的視野,也展開了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學生在討論中能夠得出更加廣闊的思路和更多的解題思路。這種教學方式所能達到的效果是以前的傳統教學所無法比擬的。
參考文獻:
[1]朱琳超.淺談新形勢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J].科技信息,2011(20).
[2]林奇兵.創新數學教學思想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成功:教育,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