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 王婧雅
摘要 就農業種植結構現狀、農業節水潛力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的方法,以達到壓采深層地下水的目的。
關鍵詞 農業種植結構;現狀;調整方法;河北滄州
中圖分類號 S1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5-0200-02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status of agricultural planting structure,agricultural water saving potential,the method of the adjustment method of agricultural planting structure were put forward,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deep groundwater mining pressure.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lanting structure;status;adjustment method;Cangzhou Hebei
滄州市農業灌溉以地下水為主,地下水用水量占全市總用水量的80%左右,并存在種植結構不盡合理、灌溉水利用率較低、農藝節水措施不完善等問題,加劇了水資源供需矛盾,也是造成地下水超采的主要原因。
滄州市是資源性嚴重缺水的地區,全市水資源總量為12.02億m3,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180 m3,平均1 605 m3/hm2,分別占全國人均、平均水平的9%和6%。為維持經濟社會的發展,自20世紀70年代起,就依賴于大量開采深層地下水來滿足工農業生產發展的需水要求,由此引發了地下水位連年下降、深層地下水漏斗面積不斷擴展、地面沉降加劇等問題。因此,農業壓采地下水是壓采任務的重中之重。
1 農業種植結構現狀
1.1 農業種植結構調查
2013年滄州市農業耕地的面積達到76.64萬hm2,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達到113.55萬hm2,有效灌溉面積50.90萬hm2,其中節水灌溉面積40.67萬hm2。滄州市種植的主要農作物包括玉米、冬小麥、花生、大豆等。其中種植面積最大的作物為玉米,在全年播種面積中占比40.1%;第2位的為冬小麥,占比為34.1%;第3位的作物是棉花,占比9.5%;第4位的是蔬菜,占比為7.8%;第5位的作物是花生,占2.4%;第6位的是大豆,占2.2%。其他作物共占3.9%。
1.2 不同作物全生育期需水量
不同作物全生育期需水量不同,其中小麥需水3 900~6 000 m3/hm2,玉米3 000~4 500 m3/hm2,棉花4 500~6 750 m3/hm2,大豆4 500~6 000 m3/hm2,谷子2 400~3 000 m3/hm2,高粱3 000~4 500 m3/hm2。蔬菜葉面積一般比較大,對水分的需求量也比較大。
2 農業節水潛力分析
2.1 不同作物生產實際灌溉情況
冬小麥因為生長季節降雨少,全生育期一般需澆3~4次水;棉花生育期一般年份不澆水;玉米、花生、大豆等既可選擇春播,也可選擇夏播,生育期與降雨季節吻合性高,一般播種時也不需澆水。特別干旱年份一般需澆1次水。蔬菜復種指數高,周年生產,生長期間灌水都較為頻繁。
2.2 農業灌溉用水現狀分析
2013年滄州市農業用水量為97 288.81萬m3,其中地下水為74 247.91萬m3,占農業用水量的76.3%。農田灌溉用水量為87 819.43萬m3,占農業用水量的90.3%。在農田灌溉用水量中,地表水取水量22 339.15萬m3,占農田灌溉用水量的25.4%;地下水取水量65 480.28萬m3,占農田灌溉用水量的74.6%,因此地下水是滄州市農田灌溉的主要水源。農業是用水大戶,要實現深層地下水壓采,必須通過調整種植結構、實施農藝節水、工程節水等措施實現[1-2]。
2.3 農業灌溉節水潛力分析
2013年滄州市耕地面積為76.64萬hm2,有效灌溉面積50.90萬hm2,其中節水灌溉面積為40.67萬hm2。實灌面積為51.25萬hm2,若到2020年滄州市綜合灌溉定額降到1 740 m3/hm2,按灌溉面積50.90萬hm2計算,灌溉用水量為88 561.36萬m3,年節水8 727.45萬m3,說明農業灌溉的節水潛力很大。
3 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的方法
3.1 優化農作物種植結構
“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是《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明確指出的重要國策,而且冬小麥可以起到較好的保墑、保持水土作用,對春季沙塵的發生起到較好的避免效果。滄州市不可能不種或大面積減種冬小麥。而在所有的作物中,種植效益最高的是蔬菜,大大地豐富了滄州及京津地區人們的菜籃子,種植面積的增減會對農民收入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有很大影響。擬從2014—2020年,擬調減水澆地冬小麥面積10萬hm2左右,改種其他作物。
3.2 冬小麥改種其他作物
在尊重農民種植習慣、種植意愿、不降低農民收入的情況下,冬小麥可以改種春玉米、棉花、谷子、花生、高粱、豆類、甘薯、油菜籽、牧草等雨熱同季作物,減少灌溉用水,壓采地下水。
3.3 種植抗旱耐旱節水品種
目前小麥生產中種植的大多是節水品種,但品種間抗旱耐旱性也有差異,生產中因地制宜推廣冀麥32、石麥15、觀35、衡4399、小偃81、滄麥6001、滄麥6005、小偃60等生產上抗旱耐旱性能較好品種(系)。同時也要加強其他作物抗旱耐旱品種的選育與推廣。
3.4 推廣冬小麥節水高產配套栽培技術
采用種植節水高產品種、足墑下種、施足底肥、增加基本苗、推遲春季第一水、鋤劃保墑、一噴三防等配套栽培技術,節水技術與節水品種相結合,在春澆1~2次水的條件下獲取小麥高產[3-4]。
3.5 農藝節水技術
一是地表覆蓋。在地面做好覆蓋,如秸稈、塑料薄膜等,可以對土壤中的水分起到較好的保持效果,以達到蓄水、保墑的目的。二是耕作蓄墑保墑。該技術主要包括秋季深松深耕蓄墑及春季耙耱保墑、鎮壓提墑、田間中耕松土保墑等方面,可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一般可增加超過2成以上,達到充分地對地下水進行利用的效果。三是小畦灌溉。田間圍埂打埝做小畦,可做畦225個/hm2,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四是水肥一體化。水肥一體化是利用管道灌溉系統,將肥料溶解在水中,同時進行灌溉與施肥,適時、適量地滿足農作物對水分和養分的需求,實現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節水農業技術。可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50%[5-6]。
4 建議
滄州市自2014年開始實施地下水壓采工作,通過種植結構調整和農藝節水,2014年、2015年2年壓采深層地下水15 110萬m3,壓采效果明顯。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一是落實政府責任制,成立領導小組,把農業壓采地下水工作作為一項考核指標和長期的工作來做。二是建立健全區、鄉、村農民用水戶合作組織體系,為農業壓采地下水提供組織保障。三是加大農業節水壓采地下水宣傳力度,利用各種媒體、采取不同形式進行廣泛宣傳,使廣大干部群眾以及相關部門和組織機構了解農業節水和重要性。四是加大科研資金投入,為農業壓采地下水提供技術支撐。
5 參考文獻
[1] 王婧雅,胡榮花,孫鵬.綜合利用雨洪資源實現地下水壓采的措施和影響探討[J].地下水,2015(6):26-27.
[2] 河北省滄州市水務局.河北省滄州市地下水壓采實施方案編制及管理政策研究[M].出版者不詳,2008.
[3] 王海寧,張石春,畢遠山.河北省平原區農業開采地下水特點[J].水科學與工程技術,2012(6):1-5.
[4] 蘇曉虹,張鳳泉,王玉娜,等.河北省壓減農業灌溉地下水措施[J].節水灌溉,2013(11):76-77.
[5] 楊建鋒,萬書勤.地下水對作物生長影響研究[J].節水灌溉,2002(2):36-38.
[6] 朱梅,王振龍.淮北平原農作物對地下水利用量實驗研究[J].地下水,2013(5):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