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摘 要】在發展數學學科的時候,首先需要對一些數學概念進行定義,然后在概念的基礎之上來開展教學。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就需要強化概念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從小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學生在對數學概念有準確掌握以后,就能夠利用概念來進行數學知識的推導和學習,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也會逐漸提升。本文主要論述了在動靜結合的教學過程中開展小學數學概念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動靜結合
數學概念是構成整個數學體系的基礎,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的數學概念大概有500多個,要掌握這些概念,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學數學概念所包含的內容較多,范圍較廣,對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起到一種起承轉合的作用,因此教師就需要對概念教學策略進行優化,不僅讓學生了解概念的具體含義,還需要了解這些概念與概念之間的聯系,能夠將這些概念應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
一、概念的引入——把概念的產生作為一個問題來呈現
數學概念是指客觀現實中存在的數量關系和空間關系的本質屬性。也就是說在研究數學的時候,事物的顏色、氣味、材料等一些非本質的屬性不再研究的范圍,而大小、形狀、位置以及數量關系則是主要研究的內容。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概念引入的時候,應該將概念作為一個問題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學生通過問題就會產生認知上的沖突,此時就需要新的概念來進行補充,這樣學生就能很快掌握這些數學概念。
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數學“升與毫升”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在課堂引入的時候就可以問學生“我們對物體的長度進行衡量的時候,可以用米、厘米這樣的單位;對物體的重量進行衡量的時候,可以用千克、克這樣的單位;在對時間進行表示的時候,可以用時、分、秒這樣的單位;那么在對物體的體積進行表示的時候那么可以用什么來進行表示呢?”此時學生就陷入到思考中,學生以前學習的每一組單位都是對事物的一種性質來進行衡量,但是并沒有學過對體積衡量的單位,此時學生就產生了認知沖突。此時教師就讓學生觀察礦泉水或者飲料瓶上的容量衡量單位,然后教師就給學生講解“毫升”這個體積單位,再對一些體積較大的物體的體積進行衡量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入“升”的概念。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觀察,在利用“生和毫升”在對物體的體積進行表示的時候,往往是對液體的體積來進行衡量,學生聽完以后然后對周圍的物體進行觀察,就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也能夠將“升和毫升”應用到現實生活中。
二、概念的理解——把概念的形成作為一個過程來體驗
1.概念的形成需要經歷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雙重過程
教師在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概念的時候,要根據具體的教學概念來有的放矢進行教學,將學生已經形成的數學經驗、語言表達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情緒特點來應用到概念學習中,注重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結合。而對于小學生來說,形象思維能力較強,而抽象思維能力則相對較弱,因此教師就需要利用一些感性的教學材料來幫助學生理解概念,讓學生通過想象、聯想來進行概念的學習,同時,在學習中教師還需要對學生強化概念的抽象內涵,逐步提升學生的抽象思維。
2.概念的形成需要經歷分析思維與綜合思維的雙重過程
在學習數學概念的時候,不僅僅是要學習其內涵,更重要的是要對概念所包含的性質、定理以及推論進行學習,注重分析思維和綜合思維的結合,然后形成完善的概念教學體系。在對數學概念進行分析的時候,需要將其與現實生活中的概念區分來開,然后在此基礎之上來進行性質、定理以及推論的學習。在概念學習到一定程度以后,要注重概念之間的聯系,形成概念結構,在概念的輔助下形成完善的數學體系。
比如在小學數學一年級學習“圓”的時候,只需要讓學生從一堆圖形中找到圓就可以了,但是到了六年級的時候,學生在學習圓的時候,需要了解圓的各個部門和名稱,還需要治療了解圓的周長和面積計算公式,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由淺入深來進行學習,從分步學習到綜合分析。再比如到了六年級的時候,教師就需要讓學生對一些相似的概念進行總結,比如四邊形、平行四邊形以及長方形之間的從事關系、等邊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質數和素數的從屬關系、奇數和偶數、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以及鈍角三角形的并列關系等。經過這樣一個總結的過程,學生對數學概念就會有著整體的印象,在對綜合性問題進行解決的時候,能夠靈活調取概念進行應用。
三、概念的深化——把概念的本質作為一個策略來應用
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對概念靈活進行運用,理解概念的深層含義,就可以讓學生通過一些應用型的題目來進行概念的理解,靈活運用概念,解決好實際問題,這才是概念教學的真正意義。
比如在學習概念“倍數和因數”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先問學生“100以內5的倍數有哪些?”學生在思考以后就對“倍數和因數”的概念進行了思考回憶。然后教師給出學生一道應用題“現在要將90瓶飲料剛好裝在包裝盒中,那么應該采用怎樣的包裝方式?此時學生就需要知道90以內的哪些數是90的因數,經過計算以后,學生就會知道在90以內,6、5、3是90的因數,因此就可以采用這三種包裝盒。經過這個實際應用的過程,學生就增強了對“倍數和因數”的理解,也會將這部分概念應用到現實問題的解決過程中。
綜上所述,數學概念是學習的基礎,教師要考慮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維特征,然后采用符合小學生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數學概念有深刻的理解,為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孫麗娟.淺論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J].科技創新導報,2012(10)
[2]許中麗.提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綜述[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5(3)
[3]鄭小龍,周國平.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引入策略[J].教學研討,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