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梅
【摘 要】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早已成為了高等本科院校辦學的焦點和指引。大學英語作為本科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一門必修課,也必須作出相應的調整和改進,才能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本文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對大學英語的教學現(xiàn)狀進行了必要分析,并就相關問題進行探討,提出了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進策略。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大學英語;教學啟示
應社會的需求,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成為了高等本科院校的普遍選擇。大學英語教學對于實現(xiàn)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靈活運用英語于實踐的能力不僅可以成為本科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踏入社會的敲門磚,也可以在他們的職業(yè)生涯中發(fā)揮錦上添花或者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卻存在諸多問題,有必要基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進行改進,從而有的放矢,培養(yǎng)出社會所需的人才。
一、應用型人才的界定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強調,為適應國家和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模。所謂應用型人才,田惠指出,是應用客觀規(guī)律為社會謀取社會效益的人才[1];潘晨光等認為,是把科學原理應用到社會實踐并轉化為產品的工作者[2];車承軍等解釋為,是在各產業(yè)領域里從事生產、管理或者服務的具有較高知識層次和較強實踐能力的腦體兼容的勞動者[3];張士獻等則認為,是將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的專業(yè)社會實踐的一種專門的人才類型[4]。不難總結出,應用型人才具有較強的基礎性、實踐性和應用性特征。從現(xiàn)代視角來看,應用型人才應當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和身心素質[5];寬廣的科學文化知識、較扎實的基礎知識;實踐應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
二、大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
近年來,大學英語的教學也在順應時代的要求,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然而,目前大學英語所培養(yǎng)的學生的交際能力卻不盡人意。該要求還指出,大學英語應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容。但市面上的教材雜亂多樣,很難選出一本全面、系統(tǒng)又完全適合自己學生的書籍;再加上課時的有限和學生水平的參差不齊,教師常常刪減教材內容,使知識和技能片面化。另外,由于采取大(合)班教學和四、六級的講解,教學評估不可避免地轉移到了書面測試。因此,無論是從以評促學還是以評觀學來看,現(xiàn)有的教學評估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和客觀性。
三、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大學英語教學啟示
(一)與職場英語知識相結合,力求基礎、全面
學生在中學時代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因此,大學英語的學習可以將其與職場英語知識結合,查漏補缺,有的放矢,給學生構建一個基礎、全面的英語知識體系,促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所謂的英語基礎知識,主要是語音、語法、詞匯、文章和文化等方面基礎又實用的知識。例如,語音涉及音位的對比、錯讀,詞匯的重音、弱讀、不完全爆破、省音、同化和句子的意群、連讀、重音、節(jié)奏等。所謂的職場英語知識,主要包括行業(yè)術語、地道的職場交際表達方式[6]和行業(yè)常用的標語等。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不能機械地照搬以上知識內容,必須結合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進行相應地調整。通過知識體系的逐漸構建和職場英語的不斷滲透,促進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全新的認識,對未來的職業(yè)增添幾分了解,提高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有了這樣全面的基礎后,學生在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中后勁也會更足。
(二)大學英語的校內實訓和校外實訓相結合,力求到位、創(chuàng)新
語言源于實踐,發(fā)展于實踐。語言的學習也應當回歸實踐。上述英語基礎知識和職場英語在促進著聽力、口語、閱讀和寫作等基本技能的掌握,從而使這些基本技能成為了英語學習的最基本的實踐,常言道,學以致用。大學英語在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這些基本技能的同時也應將其運用于實際的生活和工作。這與應用型人才強調的應用也完全吻合。因此,大學英語的學習不能忽視實訓環(huán)節(jié)。從校內的實訓條件看,多媒體教室、語音室、專業(yè)實訓中心(如航空模擬中心)、校園廣播、英語口語比賽、英語寫作大賽等,都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真實或者仿真的應用環(huán)境。對于校外實訓而言,無論是專業(yè)認知實習還是崗位認知實習,都可安排英語教師隨行或者遠程指導。如果遇到某些英語交際較少的崗位,可以安排企業(yè)或者行業(yè)內涉及英語交際的人員進行集中培訓。另外,也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地去抓住社會上其他涉及英語交際的機會,如國際旅游節(jié)的英語志愿者。校內的實訓可以為校外的實訓奠定良好的基礎,反之,校外的實訓又可以對校內的實訓起到指引和促進作用。只有實訓落實到位,才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三)技能測評與知識測評相結合,力求客觀、科學
大學英語現(xiàn)有的測評主要由期末的試卷來決定。然而,再好的試卷都難以體現(xiàn)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即使通過課堂的參與或者學生的自評來考查,也難以確保結果是客觀、公正的。有調查表明,大學英語口語考試在學習者對大學英語學習的態(tài)度方面產生了很強的反撥作用[7],即大學英語口語的測試對學生大學英語的學習具有積極的影響。因此,無論在平時的教學還是在期末的考核,口語的測評顯得尤為重要,其形式也豐富多彩。例如,兩至三人模擬情景對話或者個人就某話題發(fā)表看法并回答問題。如果學生整體的基礎偏差,可以采取獨立拼讀生詞、朗讀對話、背誦短文、口譯句子或者提前識記某一話題的常用詞匯和表達方式,等等,旨在降低難度,鼓勵學生勇于“開口”。反之,如果學生的整體基礎偏好,可以增加一定的難度,側重考查學生的靈活運用能力,事先不必告知任何測試內容,要求及時作出回應。例如,和組員一起討論某一社會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及相應的解決辦法。口語測評的方式多種多樣,其目的并非“考倒”學生,而是幫助學生展現(xiàn)學習效果和自我總結的一種手段。教師要善于解讀測評結果,不斷改進測評方式和教學方法,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力爭對學生所學的技能和知識進行更加客觀和科學地評價,真正做到以評促學、以評促教。
總之,時代和社會需要應用型人才,教師應當準確地把握應用型人才的內涵,客觀地認識當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效果與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差距,在大學英語的教學內容、教學設計和教學評估等方面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進,才能使學生擁有寬廣的、扎實的基礎知識和較強的應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田惠.論以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為導向的英語語言學教學改革[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2(28).
[2]潘晨光,何強.人才培養(yǎng)體系:從“h”型到“H”型[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9(9).
[3]車承軍,蘇群.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大眾化高等教育的責任[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7).
[4]張士獻,李永平.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研究綜述[J].高教論壇,2010(10).
[5]杜才平.美國高等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及其啟示[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2(6).
[6]吳瑩.基于高職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職場英語口語教學策略[J].教學實踐研究,2012.
[7]唐耀彩.大學英語口語考試對英語學習的反撥作用[J].外語界,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