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元
摘 要:初中數學教學必須保持教學的創新性,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依賴性強的狀況,將學習變成絕對自主、快樂的事情。初中數學老師要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創新式學習,從實踐中舉一反三,提高自主能力,愛上數學學習。結合數學教學經驗,淺談初中數學創新教學的幾點原則和實施方法,希望能夠給大家以啟發。
關鍵詞:初中數學;創新教學;自主;實踐性;合作學習
教師需要創新,因為要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提高他們的學習水平;學生需要創新,因為要完善自己的學習方法,更要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創新是為了有所不同,創新是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創新是為了不斷進步,創新是為了自己更好地成長。初中數學的教學創新是老師的責任,是職業能力的提高途徑,更是對學生的負責,是激發其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良策。
一、初中數學創新教學的幾點原則
1.體現自主性
當前的教學和傳統的教學最大的不同在于更加重視學生的“習得體驗”,使學生能夠在自愿自主的心態下學習。數學是邏輯性較強的一門科學,而且從表面來看比較枯燥。如果一味地靠“壓迫”督促學生學習,反而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無法保證學習效率,更加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創新教學必須體現自主性,教學設計要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或者探究欲望。只有自主學習才能讓學習過程更加輕松,讓成果更加豐碩。
2.體現合作性
目前學生缺乏的是團結合作能力,無論是小組中的哪個職位,都應該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合作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這也是創新教學的一大特點,教師要積極調動和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合作不是相互依賴,而是共同進步;不是相互推卸,而是團結共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因為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所以知識點的講解也不可能完全涵蓋,這時就需要大家在課下進行討論,進行合作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創新教學就應該有此精神,讓學生能夠在團隊中獲得更大進步。
3.體現實踐性
知識是用來解決問題的,否則它就失去了其意義。初中數學所教學的知識,也應該是用來解決問題的,或者是為學習新知識做鋪墊的,否則也就失去了學習的意義。因此,創新教學必須體現數學知識的實踐性,讓學生有機會去使用知識。這樣才能在使用的過程中發現更多的問題,促進自己進步和知識體系的完善。
4.體現指導性
初中教師不應為了教學而教學,目的不只在于傳授給學生純粹的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數學學習態度,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反思能力,對數學的學習能力等。因此創新教學方法必須具有一定的指導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完善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創造力,提高他們“舉一反三”的能力,可以進行自主學習。
二、初中數學教學的創新之法
根據上述幾點創新原則,可以得到幾點創新教學之法,可以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進行創新改變,變成適合自己班級的創新教學辦法。
1.學生預習教學之法
為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可以采用師生互換角色的教學方法。雖然此法在以前的教學中都曾采用,但是其實施都不夠徹底,應該將身份互換。既然賦予了學生這個權利,就應該相信他們。首先讓學生通過預習,上交導學案。然后老師根據導學案的情況選擇預習成果優秀的學生,人數1到4人不等,最好包括全體班級成員。然后讓學生完成課堂教學的所有過程,將教學時間壓縮為30分鐘,剩下的15分鐘是老師點評和學生發表意見的時間,這樣能夠在相互討論中取得進步。以此方法,讓學生不再感覺自己是被動接受者,而是其中的一分子,是課堂的主人,從而大大提高預習能力,培養自主學習意識,久而久之,老師就成為指導學生學習的人。
2.小組互助教學之法
學習不是自己死學,有時也要向他人請教,沒有誰比誰更加優秀,只是每個人的理解能力不同,自我完善和提高能夠讓學生戰勝自己,這就是最大的成功。采用小組互助的創新教學辦法,不僅可以在課堂討論時間實施,在課下預習和作業檢查過程中也可以采用,并且能夠獲得很好的效果。
3.活動實踐教學之法
實踐活動是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激發數學思維和數學意識的重要途徑。而在傳統教學中,實踐互動設計得并不合理,有些拘于形式,不具備創新性。真正的實踐活動應該放開學生的手腳,讓他們自己思考完成,并且總結實踐活動的意義,激發他們的活動熱情,這也是對社會的一種回饋。例如,調查小區的用水情況,不僅利用了數學概率、數字特征等知識點,更喚起人們節約用水的意識,具有環保意義。
總之,初中數學的創新教學應該從教學細節入手,從導入到課堂教學再到課下活動等,都加以體現。更要給學生充分的信任,讓他們自己完成、自己總結,老師作為一個欣賞者去鼓勵他們,給予其信心和指導。
參考文獻:
張玉石.初中數學創新教學之我見[J].新課程:中學,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