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武川
摘 要:如何有效地在作文的教學中培養出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能看到別人所看到的,發現別人所發現的,將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用自己獨特的筆觸描述出來,這也成為新一代語文教師最重要的課題,對這種創新精神培養的途徑和方法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作文教學;創新精神;中學
如今新課改已經得到了深入的推行,對于語文教學要求也逐漸轉向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同時也是課改的關鍵所在,對于素質教育來說,其目的就是為了對學生的創造力進行培養。因此,21世紀人才必須要具有創造精神這種核心素質,而精神勞動創造性通過寫作是最能得到體現的,教師要引導學生開拓思維,想別人想不到的,寫別人寫不出的,用手中的筆將自身的情感全部表達出來,真正創作出有創造性的文章。
一、擴大積累素材的途徑,提升認知水平
學生對于作文的豐富性以及新穎程度來源于學生對現實世界的認識水平和對基本素材的積累程度。作文其實就是對各類知識的綜合應用,要想寫出思想深刻、新穎精致、內容豐富的作文,就要有豐厚的知識。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語文教育資源,作為教師要充分去觀察利用,來改進我們的語文學習環境,努力構建起一個語文教育體系,使校內外的溝通得到加強,讓課內外得到有效的聯系,有效地融合各個學科,為擴大素材的積累贏取更多的時間與空間,提升學生的認知水準,寫作時才會游刃有余。
1.加強學生課外書籍閱讀數量的有效引導。學生通過大量中外優秀作品的閱讀可以從中吸取到很多很廣泛的藝術精華,同時開展各種辯論賽加強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閱讀不僅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更能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讓學生沉淀更多的素材,積累更多的知識,寫作時變得更加得心應手。具體來說可以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個本子專門用來摘抄,詞、句、段等皆可,只要是優質的內容,每周進行一次檢查,還可以選出最精彩的內容在班上朗誦,實現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并且提升學生摘抄的積極性。
2.教師要將校園、家庭和社會與學生結合起來,把學生的興趣吸引過去。在實際生活中使學生在生活中獲得更多的寫作素材。作文不能一味地依靠范文或者文選,這樣做出來的作品也會千篇一律,學生的觀察能力、創造能力也不會得到提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周圍生活進行觀察,并且勤于思考,通過各種課外活動例如踏青、運動會等積攢寶貴的素材,并且學會思考。
二、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改善思維能力
很多學生的問題是雖然素材積累已經足夠了,但是思維方法的欠缺使他們不知道如何寫作,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就是教會學生從其他角度看待問題,對學生的求異思維進行培養。
1.長期以來作文教學的方式都是同向思維的,教師在寫作前規定好寫作的題材、思路等,由學生套用這個格式寫作,這對于學生寫作的興趣以及思維的發展都是一種扼殺。思維僵化的學生跳不出教師規定好的范圍,既不會創新也不敢創新。在寫作之前我們首先要審題,然后進行立意和構思,這個過程就是學生發散思維的好機會,突破傳統思維的桎梏,得出獨特的結論來。我們教材中學到過的曹沖稱象、司馬光砸缸等都是求異思維的典型代表。
教學中對學生求異思維進行培養的主要途徑如下:一是針對同一題材多角度進行素材選擇,例如在寫《我的爸爸》這個題目的時候,一般學生都會描寫爸爸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懷或者學習方面的支持,這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對爸爸的脾氣、性格、愛好等方面進行描寫,突出人物的特點。學生在作文中普遍是夸獎爸爸,將其身上耐心、寬容等優點展示出來。但是這樣塑造出來的人物形象不夠鮮明,有千篇一律之感,這時可以啟發他們人物描寫并不是一味地歌頌贊揚,而是正確而全面展現出這個人物,贊揚好的地方,同時對不好的地方提出建議。例如,爸爸雖然經常教育我們學會寬容,卻和鄰居經常發生小摩擦等,還可以更深度地分析一下是不是因為有什么原因造成了這樣的結果,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往往是各具特色,人物形象也足夠靈動豐滿。
2.科學地訓練想象力。想象是孩子天性所在,很多時候對孩子想象力的開發比教給他們知識更重要,對學生創新能力進行培養的主要途徑有以下幾條:
(1)根據一組詞語衍生出一個故事,教師在提供詞語的時候需要注意這些詞語之間的關聯性,以便學生更好地進行思維拓展,例如“錄音機”“黑白電視”“電腦”這三個詞語,都是生活中常見的電器,學生可以用這些詞語描寫人們不斷變好的生活。
(2)以學生接觸過的事物為基礎進行再創造,培養學生以身邊事物為出發點的創造想象能力。例如,周末學校組織了春游,教師讓學生在離開之前把垃圾都收拾干凈帶走,可以以這種良好的習慣為基礎編寫寓言或者童話,進行再造性復述方面的訓練,有效地結合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使學生可以獨立自主地進行新形象的構思。
(3)依靠想象力寫出的作文,比較常見的是科幻作文、童話式作文等,不管是其中的情節還是出現的事物,都是以學生自己的想象為基礎的,童話作文是以學生閱讀過的童話為根據,結合學生的大膽想象誕生出來的,科幻作文也是如此。
3.優化評改作文的過程。教師在精心評改了學生的習作之后,學生也很難深刻地理解教師所給的評語,為了改善教學效果,必須對評改環節進行改革和優化。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一個個合作小組,然后在小組內互相評改作文,將修改建議等寫在作文后面,然后由教師對這些評語進行歸納和講解等,挑出合理的地方安排學生進行修改。學生在修改作文的過程中實現了二次學習和創造,知道了作文如何修改和潤色才會更加優秀,以后自然可以更好地跳出思維定勢、大膽進行創新。
作文是一種精神勞動,個性特征比較鮮明,同時在創作作文的過程中提供了一個廣闊天地培養人的創新意識。我們的教師在平時工作中,首先要對學生個性給予足夠的尊重,然后要善于抓住時機對學生的創新欲望進行激發,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翠萍.初中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J]. 學周刊,2012(26):67.
[2]張莉.作文教學中創新思維訓練的嘗試[J].科技信息,2010(10):676-677.
[3]徐丹.簡論中職學校作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2):265.